毕业后怎么把迷茫化为动力(迷茫是青春的主旋律)
“毕业的尽头无尽的迷茫,总以为抓住了某些东西实则还是虚无。”
《毕业生》这是一部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爱情,也是关于那时美国所谓“垮掉的一代”的电影,影响了一代美国人,片中的本杰明就是那个年代美国青少年的一个缩影。
迈克•尼科尔斯导演当年才三十几岁就拍出了这么一部如此不同凡响的,更足以留名影史的作品,其出众的才华可见一斑。此片的摄影、构图和调度(如室内布光、框中框/封闭构图、变焦/仰/俯拍镜头等)实属称绝,可谓技惊四座!
每一帧,每一幕都精致而考究,导演注意到了诸多的细节,真是细如纤毫!达斯汀•霍夫曼和安妮•班克罗夫特之间的对手戏极其出彩,前者青涩,后者风骚,尤其后者,硬是把一个傲慢无礼而又空虚寂寞的半老徐娘拿捏得妙到毫巅,那眼神和那腿简直太撩人了!
虽然故事到了后面显得有点仓促和荒诞,但是在逻辑上仍说得通,结尾既是一出闹剧,也是一处留白。男主这个角色实在有太多的解释空间了!对他开始的木讷可以共情:你从小就是一个公认的“乖宝宝”,成绩优异,你以别人心中的“优秀”形象来要求自己,渐渐忘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你的家人也一直都认为你本质上就是他们所希望的那副样子。
因此,你就像在影片中那样穿着潜水服,在家人的围观下坠入泳池中,尝试浮出水面却又被父母摁下,最后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在宾馆里,他如此拘谨笨拙,他的低沉磁性的嗓音掩盖不住自己强烈的背德感,为了不致使人怀疑,用种种多余的动作来给人释放“我很从容”的信号,精妙的细节太多!
但就是这样的男主,遇到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我愿称之为“罗宾逊夫人时刻”。他那脆弱的自尊在绝对的从容与控制力下被击得粉碎,面具下面是原初的欲望,而这一指向对方的欲望在对象被否定后终于回到自身,而这才是精神的“毕业”。
说真的男主这种人很让我反胃,被追最怕碰到这种男生了。影片几个主要角色,罗宾森太太还有她女儿还有男主,甚至还有罗宾森先生,都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完全就是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乱发生关系胡乱交流。
罗宾森先生对太太的关爱多一些罗宾森太太也不至于寂寞空虚到出轨,罗宾森太太出轨别选这个小男孩也不至于这么伤自己的女儿,这个小男孩有点自制力也不至于让罗宾森太太得逞也不会什么打算都没做好转眼就追伊莱还抢婚,女孩跟他跑了,舍弃自己本来的婚姻最后也什么都没得到。
青春是有冲劲啊,是会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不顾一切啊,但是电影里主角们的做法未免都太过自私个不负责了啊.....构图、配乐、镜头、转场都太有创意。还有这可不是在讲爱情,是在讲当目标丧失之后的一片空白与仓皇失措。
那辆总是急速行驶在路上的红色跑车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横冲直撞,而追求Elaine的过程可以说是完全盲目的,婚礼那场戏也只是冲破传统枷锁与家庭束缚的一项壮举,十字架锁门的离经叛道行为,就像再次获得了一个被众人读错名字的奖学金而已。
一个只想知道自己接下来到底该做什么的21岁毕业生。他努力的模样看似伟大而又壮烈,但是却呈现出空有一腔热血不知该洒向何处的尴尬困境。大概1967年的美国就和Ben一样,堕落、迷茫却又不失勇气。
迷茫是青春的主旋律。涉世未深的Ben不知前途也不懂爱情,以为激烈的性爱就能弥补内心的空缺。当他终于觉悟生活不该如此的时候,他勇敢追逐爱情,在众目睽睽之下抢婚,与伊琳坐上通往未来的公交,可眼神中依旧是迷茫。想必只有经历过这段迷茫的时光,才能真正理解成长的意义。
说人生每个时候都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不会迷茫,但是目标到手之后就会瞬间失色,目标实现了,只是奔向下一个迷茫而已。 电影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男主一直在路上的各种奔跑镜头,就像是人生啊。一直在尽力找到些什么,却又什么都得不到,或许这个过程才是最宝贵的吧……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