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鸱濒危吗(有多少人知道蹲鸱是个什么东西)

有多少人知道蹲鸱是个什么东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油鸱濒危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油鸱濒危吗(有多少人知道蹲鸱是个什么东西)

油鸱濒危吗

有多少人知道蹲鸱是个什么东西

赵汗青

其实“蹲鸱”是芋头的别名。因大芋头形状像蹲伏的鹞鹰,所以古书上常有此称呼。

唐·朱揆《谐噱录》中载:唐朝张九龄知道萧炅不学无术,所以经常拿他开玩笑。有一次,张九龄派人给萧炅送去一些芋头,故意把芋头写成“蹲鸱”。而萧炅捎回条子答道:“芋头已收到,只是没见到蹲鸱。我家虽多异物,但也不愿见这样的恶鸟。”

张九龄把萧炅的回信拿给客人们看,引起满座大笑。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汉族,唐朝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

萧炅,早从官,累转仓部郎中。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为河南少尹,裴耀卿荐充江淮河南转运副使。二十二年,耀卿入相,炅以太府少卿领度支事,岁运米一百万石。李林甫荐为户部侍郎。张九龄以其无学术,出为岐州刺史。寻判凉州事,领河西陇右节度使。二十七年,为吐蕃所败。二十八年,为河南尹,依恃权贵,多行不法。天宝初,迁刑部尚书兼京兆尹。八载,为杨国忠奏劾贬官。

我们来详细了解下“蹲鸱”。

《易林·豫之旅》云:“文山蹲鸱,肥腯多脂。”案:《易林》后汉人撰,托名焦赣者,伪也。此自是用《史记·货殖传》语,既以蹲鸱状芋,故亦以“肥腯多脂”所以状蹲鸱者状之。今芋无大小,其涎如脂,是其状。王氏念孙《广雅疏证》云:“芋虽大,不得有脂,《易林》所云,又是指鸟而言。”此拘于成说矣!(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1页)

案:魏·张揖《广雅·释草》:“蕖,芋也,其茎谓之公式。”高邮学者王念孙(1744-1832年)《广雅疏证》卷十上《释草》云:

案:《货殖传》云“至死不饥”,则蹲鸱似可御饥之物,大芋之说近之矣。然《易林·豫之旅》云:“文山蹲鸱,肥腯多脂。”芋虽大,不得有脂。《易林》所云,又似指鸟言之,疑莫能明也。(中华书局1983年5月版第324页)

据此,知李详所谓《易林》云云乃转抄自王念孙。然《易林·豫之旅》本作“入天门,守地户;居安乐,不劳苦。”(《白话易林》,三秦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24页)并无王、李二人所引之文;唯《渐之比》作“文山鸿豹,肥腯多脂;王孙获愿,载福巍巍。”(同上书第419页)有“文山……肥腯多脂”之语,但指动物“鸿豹”,非指植物“蹲鸱”。(明·杨慎《丹铅杂录·易林》:“鸨名鸿豹,又鸨善食鸿,为鸿之豹,犹言鱼雁也。”(见《辞源》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7月版第1923页)王念孙谓“似指鸟言之”,即谓鸿豹也。是《易林》本无“文山蹲鸱”之语。

既然《易林》无“文山蹲鸱”之语,那王念孙所说的“文山蹲鸱”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考《史记·货殖传》作“汶山”,《汉书·货殖传》作“公式山”,刘逵注左思《蜀都赋》引卓王孙语作“岷山”,唐·颜师古《汉书注》引《华阳国志》曰:“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张守节《史记正义》亦引《华阳国志》此文。(今本《华阳国志》已佚此文,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卷三《蜀志》“汶山郡”下据颜、张二人所引补入“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第189页)据此,知“汶山蹲鸱”乃《华阳国志》之文,与《易林》本不相干。只是由于《易林》有“文山……肥腯多脂”之语,加之汶、文二字音同,王氏误混二书,故而糅合出“文山蹲鸱,肥腯多脂”之王氏版《易林》;且又误《渐之比》为《豫之旅》。其实“蹲鸱”是植物,不得多脂;鸿豹是动物,当然多脂。李氏不知王氏之误,又以“脂腯多脂”所以状蹲鸱者状芋,形成以“肥腯多脂”形容“蹲鸱”(动物),再以“蹲鸱”(动物)形容“芋”(植物)的论证链,可惜的是“肥腯多脂”不是用来状“蹲鸱”的,缺少了中间环节“蹲鸱”,“肥腯多脂”便与“芋”无关了,因此,李说便成了不根之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