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百戏图名家唱段(眉户梅花奖获得者闫慧芳艺术人生)

眉户百戏图名家唱段(眉户梅花奖获得者闫慧芳艺术人生)(1)

采访著名演员闫慧芳,我们应该算是第二次见面了。

从我涉足戏剧事业以来,若细数山西境内耳熟能详的著名演员,我脑海中仅能浮现出像王爱爱、田桂兰等前辈们,再后来有京剧名家李胜素、晋剧名角苗洁等,提起晋南地区也就常听说任跟心、郭泽民而已。直到四月份我参与到文艺院团改革的调研活动中,偶尔有幸オ见到闫慧芳,她满怀激情畅谈诸多有益于剧团进而走向市场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我不免对这位视戏剧事业如生命、修养极佳的县级剧团团长,萌生了崇敬之意。于是,就有关她的发言我认真作了笔录,因为这将可能成为本课题中最有力、最真实的调研实例。我甚至考虑如若有时间还会专门拜访闫慧芳老师。机缘巧合,时隔两个月后,我们又一次因工作机缘而相遇了。

闫慧芳在运城的戏剧领域承担了双肩挑的角色,她既是一名优秀的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又担任着运城市临猗县眉户剧团团长的职务,还兼任着中国戏曲现代研究会理事、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运城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临猗县第十三、十四届人大常委。个人曾荣获山西省“五﹣”劳动奖章、山西省“三八”红旗手、运城市“三八”红旗手、运城市百名优秀人才、运城十佳文化工作者、临猗县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这些在访谈前我已了然于心,其中令慧芳尤为看重的是她享有山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她说:“作为演员,演得好,名气大,荣誉再多,当然要以德为先,否则优秀的作品呈现于舞台,也不会在民众中存留永久。”她的话语言简意骇,字字发人深省。似乎此行对我而讲,虽为访问,也是在向其汲取着艺术人生之感悟。

闫慧芳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成长在永济市栲栳镇王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的家庭里。蒲州梆子和眉户剧发源地的沃土与灵气,滋生和造就了一大批戏曲名家和爱好者。特有的戏曲文化,更加丰富了广大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关键在于,闫慧芳是在浓厚的酷爱戏剧艺术的家庭熏陶中成长起来的,她的父母很早就积极参与当地教文艺活动,每每遇上有剧团演出,二老为看戏竟能忘记一天农活的劳累,他们对戏曲表演艺术迷恋到“一块硬馍一根葱,眼观耳听嘴里哼。十里八乡不嫌远,站着看戏不腰疼”的程度。

正是这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使聪明伶俐的小慧芳喜欢上了那娓娓动听的戏曲音乐,时常会在人前效仿起浓妆艳抹的戏中人物。自小学到高中,她的音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为从小对蒲剧、眉户等地方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慧芳憧憬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当一名好演员。众所周知,任何名艺人成名成家都是来之不易的。同样,闫慧芳的从艺之路也可用一波三折来形容。她上高一年级时,永济市戏校招生,在父母亲引导下,慧芳便踊跃考,可当时因竞争激烈,加之自己头次参考,心里由于过度紧张,发挥不好而落榜了。看到别人考试成功后喜悦的样子,慧芳羡慕不已,常为自己失败而偷着落泪。父母瞧着女儿对戏曲表演艺术达到痴迷的程度,他们更是疼在心里。为实现女儿的美丽夙愿,心急如火的母亲便四处托关系找熟人打听这方面的信息。还好,机遇往往是垂青于有心人的,那时恰好永济虹光蒲剧团到烤镇演出,得知剧团正需要有一定戏剧基础知识的女演员时,母亲说服女儿,鼓励她积极再去试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上次的磨练,慧芳吸取教训,考试中不慌不忙,成竹在胸,令把关的考官们连连点头,终于顺利过关,成为梦寐以求的大剧团的一名演员。虽说还只是个临时工,但这还是令慧芳一家倍感欣慰。进团后,慧芳在黄新娃、刁玉芳等老师的指导下,抓紧分分秒秒,苦练基本功。虽然在团里只担当龙套、宫女之类的小角色,可在慧芳眼里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她认真去做、专心去演,为自己积累了必要的舞台表演经验,打下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后来,剧团搞精简,她被转到县办的“道情班”学习。在这儿,慧芳仍一如既往刻苦练功,她在学戏中的超人悟性,逐渐引起老师们的注意,并为她排演了启蒙小戏《小姑贤》,又接连排演了《隔门贤》、《柜中缘》等几出旦角戏。舞台上的慧芳扮相俊俏、唱腔优美,她那灵动的表演,得到诸位老师的一致好评,个人的唱念做打基本功,也得到了显著提高。随着自身表演技术和艺术阅历的不断提升,闫慧芳积压于内心深处的求学欲望,仍然不时在撼动着自己。加上舞台经验的底气比先前更足些,慧芳终于在17岁那年考入运城地区艺校眉户班。从师于姚德利老师门下。慧芳从此更珍惜进入正规学校能够系统训练的机会。在校期间,她曾演过的剧目有梁秋燕》、《母与子》、《打碗记》以及由著名眉户表演艺术家程跟虎亲传的眉户传统戏《表花》等。诸多舞台剧目的磨练,令慧芳的表演天赋得到很好的发挥。其中《打碗记》获1983年山西省教学剧目评演一等奖。有诸多优异成绩的积累,闫慧芳梦想成真,1984年毕业后终于分配至当地著名的临猗县眉户剧团,如愿以偿。

临猗县眉户剧团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特殊影响的县级剧团,是闫慧万艺术成就孕育的摇篮。用她坚定而头的话讲:“是眉户团造就了我的今天。”原因在于今天她夺得了全国戏剧界最高奖,这几乎是每一位戏曲表演工作者的最高理想。试想“梅花奖”的获得,不同于任何赛事,也不是几场幸运的超常发挥的演出就能唾手可得的,需要台下十年功,台上才能演好一分钟的厚积薄发而造就。而对闫慧芳来说,在谈到自己奋斗“梅花奖”的经历时,更是感慨万分,甚至是满怀激情的回忆着。看得出她从进团第一天就把每一次排演,参加的每一次省市级的大小比赛都当做是夺梅竞争一般,都是极为看重,下了真功夫的。从进入临猗剧团的第一天起,她就一头扎进艺术创造的海洋,认真、投入,一丝不苟地完成着领导交给自己的每一项演出任务。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阻力,都始终不忘塑造角色为己任,不管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从剧本拿到手就刻苦钻研揣摩剧中人物。多年来,她坚持各种年龄、各类人物都接演,为准确塑造人物形象积累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她曾参加过《杏花村》、《胡乐乐小传》、《故乡情》、《儿女债》等剧目的演出。即便如此,慧芳在团里也只是承担一些戏份不重的配角,但她认为自己还是幸运的,因为这样才能争取到为台柱子们配戏的机会,这对于演员本身来讲就是学习、实践、提高的极好时机。这个机会慧芳抓住了,难怪说好演员就是擅抓机遇。她继续如饥似渴地学,夜以继日地练,挤时间向名家求教,使她的综合业务素质不断提升。其中她参演的两部大戏使她受益最大,一部是该团的看家戏《家庭公案》,另一部是本团首创剧目《唢呐泪》。在《家庭公案》剧中,慧芳扮演配角云霞。一号人物由李英杰、范琳两位眉户名家轮换主演。和她演对手戏的是著名演员张俊芳。闫慧芳抓紧这次难得的机会,认真研读剧本,按照导演的要求,仔细体会角色,把云霞这个特殊人物细致微妙的内心活动完整的刻画于舞台之上,成功地塑造了角色。此剧已经成为久演不衰的保留目。对于当时的新秀闫慧芳,时任该团副团长兼导演的郭高计老师饶有兴味地评价说:“慧芳德性好、人缘好。谦虛谨慎、勤学好问。在戏剧方面有着超常的悟性,一点就会,一练就精,一唱就红,在旦角演员里是剧团多年来少有的。照此下去,必定前途无量!真是一语道破,慧芳闻言更是信心百倍。于是在团里领导与老师们的鼓励下,慧芳大胆突破自我,又在唢呐泪》中担任了主演的角色。万事开头难,独领一台大戏对闫慧芳既有压力,又具挑战性,而且她当时在塑造角色上也面临不少困难,自己只有23岁,却要扮演中年寡妇桃叶,年轻、朝气蓬勃的慧芳当然难以接受。然而领导和老师们没有放弃她,悉心给予她思想上的开导与剧中人物角色的心理分析。聪明的慧芳终于被主人公桃叶的经历和处境所感染,对人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与怜悯之心,她逐步走进了桃叶的内心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剧目的排演之中。在《唢呐泪》剧中,著名眉户表演艺术家李英杰扮演唢呐艺人常胜,张俊芳扮演常胜妻,郭高计扮演常的外甥,他们都是眉户戏的名家,在戏中大家齐心为她作陪衬。剧组人员珠联璧合,演出水准整体拔高。慧芳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的形象,1988年起该剧多次晋京演出,曾轰动京城,荣获过一系列戏曲大奖,后来还拍成电影。从此,闫慧芳也成为临猗眉户团又一名年轻的挑大梁的台柱子。

成绩源于自信,朴实、勤于钻研的闫慧芳继续尝试着各类新剧目,积累了更为丰富的舞台经验。十几年来,可以说她在剧目演出的荣誉上,拿遍了县、市、省乃至全国各项戏剧汇演的大小奖项。如山西省现代戏评比演出优秀表演奖、第七届现代戏年会优秀表演奖,在2001年、2003年参加的第六届、第七届“映山红"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表演一等奖等。之后,慧芳顺利晋升为一级演员,尽管荣获诸多殊荣,闫慧芳从没敢想过要去冲击“梅花奖”,只因自身所处县级剧团,先不说层层上报的困难重重,一想到与省级甚至国家级戏曲团体同台比擂,竞争的气势先从心理上就略逊一筹。直到参加“映山红”戏剧节后,慧芳同样以精湛的舞台表演折服了众位评委专家。其中一位湖南的评委专门鼓励慧芳一定试着去争取一下“梅花奖”的选拔,说她是最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的。有了专家的肯定,想到一个酷爱舞台表演的演员生涯尤其短暂,慧芳打定主意,决定一搏。谈到夺梅参演的剧目,闫慧芳有别于其他的名演员。她曾准备了两台戏,既然决定一试,就不怕征程中的艰辛。第一次参加“梅花奖”评比演出的剧目是《十里花香》,这个剧目曾在第七届“映山红”戏剧节上展演过。该剧内涵丰富,情理交融,是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和艺术观赏价值的精品剧目。它的视角比较新颖,本剧的艺术成就,关键体现在慧芳对主人公菊花的塑造上,演好菊花这个人物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个以化解仇恨与积怨、以德报怨基调的人物,慧芳深知演好菊花既是机遇又极具挑战性。在导演的引导下,慧芳细致深入地体会剧情,领悟剧本内涵,探求人物的内心世界,注意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力求达到“心领神会而形附”的化境。

慧芳嗓音圆润,唱腔优美,演唱水准得到了很好的发挥。艺术总是相通的,她在《十里花香》的演唱技巧中恰当糅进了歌剧的韵味,成功地塑造了菊花栩栩如生、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然而就在众人一致看好、胜券在握之时,命运总会与探求成功之路的人开一则小玩笑,她近乎完美的舞台塑造却以一票之差而落选。此次的失利后,慧芳很快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她不气馁也不放弃自己的选择,坚韧不拔地再次创作新剧目,欲寻求塑造更具挑战性的新角色,力争最后的角逐成功。于是经过剧团主创人员长期努力与打磨,慧芳又一代表性剧目《山妹》诞生了。这部戏历时两年,四易其稿,排出之后又经过百余场的演出实践,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于2005年10月参加了第八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演出一举成功,观众们为感人的情节而流泪,为演员精彩的表演而喝彩,称其为歌颂军妹的力作。

中国剧协和中国现代戏研究会的专家们则评价说,《山妹》是继前部经典剧目之后的又一精品剧目。谈到这次演出,闫慧芳的情绪显得无比激动。

她感慨万分地说:“我感谢映山红,是映山红给了我宝贵机遇,是映山红让我信心倍增。”就这样,承载着观众朋友的热爱和专家的首肯,闫慧芳下决心又参加了下届“梅花奖”的角逐。

可以说扮演山妹是慧芳对戏曲角色的挑战达到了极限,因为本人年将不惑,剧中的山妹仅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

这样一来,光凭自己多年来的舞台经验,难以完成好角色塑造。但慧芳已经是铆足了心劲儿,只许成功,因为她深知从年龄而言,自己恐怕是一生中就这一次机会了。她要牢牢把握住时机,更要把握准角色。于是她又反复研读剧本,进一步体会剧中人物心理活动,力求处处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她再度深入农村,体验生活,逐渐找回自己当年十七八岁时的感觉,这样就更好地把握住山妹纯真、朴实、聪明、伶俐、善良淳厚的性格特点。她在准确表达人物情感上,又下了很大的功夫。胸有成竹,赴京参赛。在第二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演的舞台上,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山妹是一位扎小辫、打腰鼓、舞姿轻盈、活泼可爱的鲜活形象。观众疑惑着不敢相信台上表演的是闫慧芳本人,专家们更想不到一名中年演员能准确把握角色达到如此水平。为演好山妹,慧芳在舞台上把十几年来所学到的技艺绝活,全部发挥得淋漓尽致,近乎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棱角分明的军妹形象。观众在感动流泪的同时,情不自禁地给予她雷鸣般的掌声。演出后很多观众都不由得向后台探个究竟,大家好像很好奇于闫慧芳的实际年龄,首都的专家则誉其为该团第四代演员中的领军人物。

2007年12月3日的苏州古城,闫慧芳终生难忘的这一天。她因在大型现代眉户剧《山妹》中的出色表演而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暨第二十三届“梅花奖”,成为临猗眉户剧团的“首度梅”,夺得了河东戏剧界的第五个“梅花奖”盘。闫慧芳终于实现了盼望已久的梦想。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她手捧奖杯发表感言时,她充满感激地道出肺腑之言:“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更是我们临猗眉户剧团的光荣………”

闫慧芳总是善于调整自己在拥有荣誉光环之后的心态,她能把自身获取的无数艺术成就当成自己珍贵的历史资料来珍藏。正如她所说:“我获得‘梅花奖’已是昙花一现的往事,我所得、我所做的都是围绕临猗眉户最终的艺术建设和蓬勃发展为目标。她把剧团当成了自己的家,心系职工胜似自己的亲人,她想努力把这个戏曲家园打理经营得兴旺发达,无比风业就这样,从艺30年的闫慧芳,注重的还是当家的这份责任。多年日,她总是绞尽脑汁,规划设想若怎么能让剧团大踏步前行,能让全用演员争得更多的荣誉。她自2000年担任团长以来,剧团又一次进入创作和演出高峰期。10年来,先后创作现代戏4台,移植剧目8台,其中自创的大型眉户现代戏《酸枣树甜枣树》、《十里花香》、《山妹》分别参加了中国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映山红民间戏剧节,均获剧目展演一等奖,共赢得国家、省、市级奖牌180个。剧团坚持下乡,送戏上门,行程15万公里,演出2300余场,观众多达760余万人次。与此同时,闫慧芳首先把离退休及全体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顺利解决,并且使演职人员的工资翻了两倍之多,剧团整体业务质量和艺术素质显著提高,被群众誉为“硬骨头剧团”和“庄户人剧团”。她不仅在业务上抓得紧,在硬件设施上利用演出所得和向社会各界筹措的资金,极力改善演出与办公设备。单说团址就算得上全地区县级剧团中最为醒目的。一幢宽敞、明亮的三层小楼,尤其里面具备能容纳几百人的中型剧场,为演职人员排戏演出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剧团艺术生产创造了全新的环境。以她的话讲:独特的剧团造就了独特的艺术,最终才能有“梅花奖”演员闫慧芳,正是临猗眉户团造就了我的艺术生涯。

在与闫慧芳接触过程中,对我感架颐深的就是她具有高尚的品德。她没有拿自己的艺术成就去随处炫耀早已将荣誉放下。自己是一团之长团、管团、怎样率团向前发展是她的首要任务。另外,她情不自禁的与我提到了在工作中的担忧和无奈,那就是眉户艺术人才面临缺失的问题。她说,当地老百姓大多时候是冲“梅花奖”演员闫慧芳的名儿来定戏价的,她的压力是可想而知。一个字,累!再说自己已近中年,驰骋于舞台的时光已很有限,所以当务之急还是注重培养新人,希望能有更多的一级、二级演员和优秀演员共同支撑眉户剧团健康发展。但现在的严重问题在于晋南各大戏校中学戏曲的人很少,学眉户的更是寥寥无几,即使有学的毕业后也有可能改行。正如慧芳所言:戏曲这一行太苦了,我还不想叫自己的子女学戏,哪忍心去鼓动别人家的孩子啊。但作为名演员的团长而言,培养眉户戏的后起之秀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没有人才接力,剧团将无法存活,剧种就有可能面临边缘化甚至于消亡。谈到这儿,闫慧芳以激动的神情说:我们眉户剧种已被申请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这一代要把它很好地保护与传承下来。改革的思路肯定是对的,因为我们临猗剧团成立50年来正是靠着政府的支持一路前行到现在。我只是希望要改也要边调查边制定改革措施,真正为老百姓的欣赏需求和剧团工作者的生存着想,而不是一味地将戏曲团体抛进市场而不予关注了。我们从事的是一门高雅艺术,不是一般商品、产品。我们的责任是将眉户种永远传承,展现于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

文.桑锦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