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第六章)

#心理学考研#

知识点一.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童年期——书面言语出现和发展。2.二、三年级书面言语逐渐赶上口头言语,四年级开始表现出优势。3.内部言语(与抽象逻辑思维高度相关)发展的三个阶段: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无声思维阶段。

4.婴儿期是言语的发生阶段,幼儿期是口头言语的发展阶段,童年期是书面语言的发展阶段。

知识点二.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1.整个童年期,儿童思维逐渐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2.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且存在着关键年龄(10-11岁)。3.儿童思维形式逐渐完整,但有待完善(9-11岁时表现出辩证思维的萌芽)。4.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表现在概括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四个方面。

5.注: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要问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那就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知识点三.元认知1.定义: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和控制。2.元认知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成分: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3.元认知知识就是有关认知的知识,是一个人在从事某项任务之前对自己所需知识和技能的意识。4.元认知体验是指随着认知活动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如预感考试失败后产生的焦虑或成功后产生的愉悦。5.元认知监控就是自我监控和调节。6.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知识点四.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在小学阶段,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时期,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个体获得社会自我;发展存在两个高峰:1-3年级和5-6年级。1.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的特征、能力、态度、信念、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即使到了小学高年级,儿童的这种认识有很大具体性、绝对性。2.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童年期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1)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评价;

(2) 儿童逐渐从对自己比较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自己个别方面或多方面行为的优缺点的评价;

(3)开始出现对内心品质进行评价的倾向;

(4) 自我评价的抽象性F批判性明显发展;

(5)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加强。3.自我体验:发生于幼儿阶段,在小学阶段有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儿童的自尊心上。

知识点五.儿童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观点采择也称角色采择,是指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塞尔曼根据两难故事法将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自己的不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做反应。2.阶段1:社会一信息角色采择,6~8岁。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与自己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其原因,认为他人所做的就是其所想的,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3.阶段2:自我反省式角色采择,8~10岁。儿童能考虑他人的观点,并预期他人的行为反应, 但还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4.阶段3:相互性角色采择,10-12 岁。儿童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能够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解释和反应。5.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 15岁。儿童开始运用社会标准和信息来分析、比较、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观点。

知识点六.同伴关系

1.儿童同伴关系的作用①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②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③同伴还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④同伴还是儿童得到情感支持的一个来源。2.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①与同伴交往的时间更多,形式更复杂。②在同伴交往中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③更善于利用各种信息来决定自己对他人所采取的行动。④更善于协调与其他儿童的活动。⑤儿童开始形成同伴团体。

3.塞尔曼关于儿童友谊发展的五阶段论①第一阶段:3~7岁,无友谊概念,儿童间只是暂时的游戏同伴关系。②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③第三阶段:6~12 岁,双向帮助阶段,仍然具有明显的功利性。④第四阶段:9~15 岁,亲密共享阶段,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独占性。⑤第五阶段:12岁以后,自主的、相互依赖的阶段,是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补充小细节知识点:

1.亲子关系:6岁以前由父母控制,6-12岁由父母和儿童共同控制,12岁以后,儿童自己控制。

2.同伴接纳(一名儿童被其他同龄人喜欢的程度,用来描述同伴关系):通过社会测量技术测量,包括两种:同伴提名法,同伴评定法,分为五种儿童:受欢迎(好多坏少),被拒绝(坏多好少),被忽视(好与坏都少),有争议(好与坏都多),一般型(好与坏都处于中等水平,大多数儿童属于这一类)。

3.儿童对教师的态度由绝对服从逐渐转变为辩证批判。

4.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期(也叫转折期)是三年级(9岁左右)。

5.小明和小红在游戏过程中自主制定规则,轮流获胜,这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属于前道德阶段。

6.三四岁儿童对自己记忆能力的评估通常是高估的。

7.同伴团体形成于童年期。


写在后面的话:从去年(2021考研)始北师大,清华,中科院等这些名校又重新加入312统考,命题组的出题风格一改从前,也没有所谓的套路了,选择题考的知识点更加细化,更偏向于理解,而不再停留于一个知识点的表面意思。大题更是如此,只凭背诵而不去理解分析,怕是很难去适应312了,任何一个小的知识点都有可能出一个30分的大题。这也是在警告我们,基础很重要,看书要全面,不能只挑一些大的点看,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走好每一步,到了考场上才能有应变一切的底气。

最后,欢迎大家来我的公众号(psy考研人)探讨知识,一起学习,若有幸见证彼此成长,也是幸事。


层楼早晚误少年,自由终究乱余生。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第六章)(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