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昭怎么对待包拯(文包拯武展昭两人惺惺相惜)
文包拯、武展昭,两人惺惺相惜,包拯为何要处死展昭
无论是《三侠五义》、《七侠五义》还是《龙图公案》,包拯和展昭都算得上一对绝佳搭档,但《青龙珠》一案中,展昭却要在包拯的龙头铡下被处死。从包、展二人相遇之初开始,展昭是江湖人士,包拯还未有功名,但展昭却数次搭救包拯性命,算是救命之恩;后来包拯引荐展昭,成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算是知遇之恩。青龙珠一案,“文包拯、武展昭”惺惺相惜的组合首次遭遇重大危机。
1.从“南侠”到“御猫”,从江湖到庙堂,展昭始终无法摆脱心中的侠义
在古人的叙述语汇中,江湖和庙堂始终是不相容的。但展昭从大名鼎鼎的“南侠”,经过包拯的引荐成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等于身上有了官场的枷锁。官场的虚伪和江湖的热血豪情自然无法相容,展昭在包拯身边,始终刻意回避江湖琐事的纷扰。
但在青龙珠一案中,由于江湖人士聂小红盗取皇宫中能够治疗太后巫毒的青龙珠,朝廷下旨不惜一切代价查找青龙珠下落。负责此案的王干知道此事是江湖人士所为,却苦于无证据,便用御赐金牌命展昭屠杀聂小红全家。虽然身在朝廷,但心中狭义始终无法忘却,展昭数次抗旨不准,最终被庞太师、王干拘拿到包拯虎头铡下,要求斩杀展昭。
2.庞太师、王干之流固然是传奇小说中脸谱化的人物,但也代表了包拯不可违背的朝廷乃至官场意志
包拯以铁面无私、不徇私情出名,但在明察秋毫方面显然比不上唐朝的狄仁杰,且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也无法让其如同狄公探案一般悠游自在。在某种程度上,包拯的“青天”之称成为了北宋整个官场黑暗、腐朽的反面写照,正是因为官官相护,草菅人命才显得包青天之难能可贵。
因此,青龙珠一案,姑且不论事情来龙去脉,也不论青龙珠究竟为何人所窃,如果无法追查到青龙珠的下落,肯定要有一个人出来背锅。在整个案件中,展昭的不忍和侠义成了最佳的背锅侠,正是其不可辩驳的抗旨,成为了庞太师们“绑架”包拯保证的把柄。所以,无论包拯怎么心中不忍,如何想回护转圜,都无法阻挡虎头铡的落下。
3.文包拯、武展昭,一个为忠执法如山,一个为义甘愿赴死
在传统的认知中,总将展昭作为包拯的依附,实际上,从两人相识之初到后来的官场搭档,从来就不存在谁是主导,谁是陪衬的问题。在侠义传奇中,包拯和展昭两人代表的是庙堂和江湖中的两杆大旗。在包拯赶考之时,尚未进入官场,身为武林人士的展昭数次搭救包拯性命,因此包拯称展昭为“义士”或“恩公”。
到了包拯身居高位,知道展昭心怀坦荡,武艺高强,便推荐其为国效力,此事实际上是包拯的一厢情愿,展昭并不想进入官场为规矩束缚,无奈包拯举荐,且有圣旨下达,他退无可退,便无奈接受了官职。弄清了这一点,便能够明白,在青龙珠一案中,包拯怀着怎样的心情执法如山,展昭又是怎样的义薄云天甘愿赴死。
好在,传奇故事一般都有一个戏剧化的结尾,虎头铡下,圣旨下达赦免了展昭,而斩杀了狐假虎威的王干。
概而言之,展昭被包拯处死,原因有三:
其一,展昭抗旨不遵,青龙珠一案,展昭心怀侠义之心,不愿滥杀无辜,拒绝了王干以御赐金牌屠杀聂小红全家的旨意,按律当斩;
其二,庞太师步步紧逼,以查案牵制包拯,咄咄逼人,罗织陷害,包拯左右为难,却苦于国法之下不容私情;
其三,展昭与包拯肝胆相照,包拯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执法如山为忠,展昭屡遭误会,担尽骂名,甘愿赴死为义,此一节寓意忠义千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