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老北京冰糖葫芦做法(老北京流传至今风行不衰的标志性小吃冰糖葫芦)
冰糖葫芦是中国的传统小吃,更是老北京的一种标志性小吃食品。它是将野果或是水果用竹签串成串后蘸上麦芽糖稀,糖稀遇风迅速变硬,成为一种可以拿着边走边吃,还很好看的食品。
冰糖葫芦作为北京常见的一种小吃,在北京的冬天很常见,原来都是由游商们走街串巷的出售,或者是市民们遇到有庙会的日子去尝鲜。
上图为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的孩子们品尝长长的冰糖葫芦。
特别是孩子们,看着外皮透亮的糖衣包裹着通红诱人的山里红(山楂),咬一口外脆里软,酸甜搭配,总是令人回味无穷。
上图为20世纪30至40年代老北京庙会上的糖葫芦,这种糖葫芦似乎不是用熬过的糖稀,而是直接用水稀释了的糖稀,但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拿着好玩又能吃很长时间的美味食品。
上图也是拍摄于20世纪30到40年代的北京庙会上。爷爷赶着马车,带着孙子,车上插着长长的糖葫芦,还插着飞旋着的风车,一定还伴有快速转动的风轮与空气的摩擦声响,老爷子还吹起孩子刚买的小长喇叭,爷孙俩的心情一定是正在心花怒放。这就是为什么那时的人们都很期盼着参与庙会活动,因为没有电视和手机玩,能看戏看书也不是谁家都有这样的条件啊。
冰糖葫芦一般用山楂作为原料串成,糖稀冻硬,吃起来又酸又甜,还很冰。现在更是增加了用其他水果作为原料制作的冰糖葫芦,还有用山药果和山药制作的。
山里红也就是山楂,前面的名称是老北京对山楂果的俗称,它是制作冰糖葫芦的主要原料。这种原料在北京郊区的山前地带大量种植。
从20世纪上半叶的老北京照片中看,那时就有山药制成的冰糖葫芦了,从形状上看,也有用其他果品制作的。
上图为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老照片中卖糖葫芦的商贩,注意下面的担子上摆放有以山药为原料制作的糖葫芦。
上图为20世纪30到40年代的北京老照片中走街串巷卖冰糖葫芦的商贩。
上图为老北京庙会上正在制作冰糖葫芦的场景,时间应在20世纪30到40年代之间,可以看出老伙计是在往山里红上涂白糖。
老北京的冰糖葫芦,不仅口感好,酸甜可口,而且模样也很耐看。红彤彤的 山楂果按大小顺序排列穿在竹签子上,外面再裹上一层厚实的、晶莹透明的糖稀, 从远处看,就像一棵硕果累累的小树,非常诱人,简直是一种独特的美味!
上图为老北京庙会上正在售卖的冰糖葫芦,时间在上世纪30到40年代。首先被吸引的是孩子们的眼神,诱惑的一定是孩子们的胃口。
上图为上世纪30到40年代北京胡同里售卖冰糖葫芦的商贩。
上图为北京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庙会上购买了冰糖葫芦的人们,从场景看,庙会的地点应该是在城外。
北京城外的庙会有财神庙庙会、东岳庙庙会、蟠桃宫庙会和大钟寺庙会,分别位于北京城的西南、正东、东南和西北方向,距离北京城都不算太远。
在街市上选购冰糖葫芦的经验是,首先要找老字号。如果没有见到老字号,选择时要注意山楂果是否新鲜,个大的才好吃。
现在也增加了不带竹签,像糖炒栗子那样,裹白糖的山楂糖球,也很好吃,而且方便携带。
山楂裹糖吃的奥秘在于,如果单吃山楂果,绝大多数人会感到酸倒牙齿,但裹上糖稀之后,则绝不会有倒牙的现象了,不信您可以试试。
上图为本世纪初地坛庙会上的冰糖葫芦售卖摊位。
上图为本世纪初东岳庙庙会上的冰糖葫芦售卖摊位。
据说冰糖葫芦的发明历史与南宋的宋光宗有关。
宋光宗,名赵停(公元1147至1200年),是宋孝宗赵慎的第三个儿子。公元1171年,孝宗立他为皇太子,并任临安府尹。 公元1187年10月受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上图为宋光宗画像。
南宋时期,宋光宗最宠爱的人是黄贵妃。黄贵妃在宋光宗当太子时就陪伴与他。一次,黄贵妃生病了,什么都不想吃, 而且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御医们开了很多药方子,但都不管用,黄贵妃一天比一天消瘦,可怜至极。宋光宗见爱妃病至如此,非常心疼,整日愁眉不展。
一位太监见皇上发愁的样子,便也想法子帮皇上开解,出了个主意说:“天下无奇不有,一定隐藏着各种能人奇人,眼看黄贵妃的病越来越重了,皇上您何不发道圣旨,看看民间有没有神医能够将黄贵妃的病治好。”
上图为笔者2019年12月间在北京香山公园附近遇到的冰糖葫芦销售点,美味诱人啊!
宋光宗便张榜招医。不久便有一位民间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贵妃的病并不严重,皇上宽心,请用民间偏方,即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此病一定能够痊愈。”
开始皇帝和众人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黄贵妃的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逐渐展开了愁眉。
尽管很多人不知道宋光宗是个怕老婆又很窝囊的皇帝,但后来这种山楂果的食用做法传到了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为风靡民间的小吃冰糖葫芦了。
图为2019年11月间,笔者在什刹海后海边遇到的冰糖葫芦销售流动车,一种小吃能流传这样久,生命力顽强,也足见这种小食品的魅力了。
原创作品首发,版权所有,欢迎关注,欢迎转发。引用时请注明出处。新照片为作者拍摄,部分老照片为作者收藏或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