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好看的英美剧推荐(9分神剧一口气撸完)
这部剧最近真是太太太火,后台好多同学用人格担保好看,嚯,豆瓣上11万多人打分,依然维持在9.1高位,过了神剧“金线”。
我本以为一个下国际象棋的故事能有啥看头,棋子儿怎么走我都快忘光了,就漫不经心看了一集,妈呀真香,一口气看完(确切地说是两个晚上),只有7集,我甚至有点舍不得它结束。
太精彩了!!呜呜呜呜呜呜呜,网飞可算是靠谱没烂尾,这是我今年看过最棒的成长剧集,没有之一。
我下面简单聊聊观感哈,没看的同学别听我瞎逼逼,去看就完了,人人影视上有。
片名原来叫《女王的棋局》,后来改成了《后翼弃兵》,这是个国际象棋的经典开局方式,后翼弃兵更精准,但我觉得在传播度上不如“女王的棋局”,几个人会下国际象棋啊,而且同时点明剧的大女主属性,Whatever,这不重要。
剧本来自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导演斯科特·弗兰克曾执导过《无神》、《无耻之徒》等精品剧,女主是生于96年的安雅·泰勒·乔伊,卡姿兰式大眼睛分外有戏,我觉得她长得像一头小鹿,不光面相,走路也一颠儿一颠儿的。
前面几集确实就像无脑爽剧,反正主角一路开挂就完了。
贝丝出生在美国肯塔基州,私生子,9岁时母亲车祸去世,父亲不知在哪儿,刚开场就是她车祸生还的场景,车被撞稀碎,但贝丝连皮儿都没擦破,旁边的警察直呼奇迹。
这一点导演没多解释,可能就是想营造“神迹感”,贝丝被送进孤儿院,认识了好友乔琳,孤儿院每天会发两种药丸,红色强健体魄,绿色安神静气,50年代的人都比较耐操心大,也不关心对孩子有啥副作用。
在校工夏贝尔先生的指引下,贝丝接触到国际象棋,马上被黑白棋盘吸引,孤儿院的地下室是她的精神乐园,很快贝丝的棋力超过老师,夏贝尔干脆把教程给她自学。
这段学艺经历虽然时间不长,但对于整片结构很重要,夏贝尔传授给贝丝的并不是技巧,而是体育(人生)的道理,但当时贝丝并不懂其中深意,后来她的行为都映照着夏贝尔先生的教诲。
贝丝之所以能进步神速,跟那些绿色镇定药丸有关,只要吃了,她就能在天花板上幻想出棋盘,实现颅内复盘修炼。
很快贝丝就打遍周边无敌手,甚至和一所高中的象棋社男生车轮战,全胜,那位老师说发现了一位象棋天才。
贝丝对镇定剂上了瘾,然而州政府突然严禁给未成年人吃药,她只能跑到校医院偷,真的就是狼吞虎咽地吃,此时的古典乐配的就像是上阵杀敌一般。
所有孤儿的希望都是有人来领养,转眼几年过去,贝丝长大了,这种希望越来越渺茫,谁愿意领养一个15岁的青春期女孩呢?
此时就只能靠编剧硬凹了,一对白人夫妇看中了贝丝,在院长的强烈安利下,他们决定领养贝丝。
贝丝并不是那种心机很重的女孩,她只是没有安全感,棋盘上的64个格子就像是现实世界的避难所,反正只要能下棋怎么都行,她在继母那里发现了镇静剂,贝丝每天睡前继续脑补练棋。
在剧情上没什么悬念,我不细捋了,就是女主升级打怪,从县到州到全国,再到世界冠军,贝丝克服了酗酒、药瘾、孤寂,一步步实现内心成长。
那到底有没有贝丝这样的天才呢?这个人物是杂糅了三个原型:一是小说作者沃尔特,二是美国棋王鲍比·费舍尔,以及俄罗斯棋王鲍里斯·斯帕斯基,其中比重较大的是费舍尔。
费舍尔13岁成为美国少年组冠军,14岁开始蝉联8届全美冠军;1972年,他夺得苏联垄断24年的世界冠军,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你看,现实中的人类牛货开起挂来也像胡编乱造,咱这种凡夫俗子站旁边鼓掌就行。
下面我讲讲剧中印象深刻的亮点。
首先是导演把象棋这个屁股不挪窝的静态运动拍出了张力,“马走日象走田”没什么戏剧性,看过的同学应该记得,每一场对弈的直接展现不会超过2分钟,简化成几个套路,比如西西里式防守之类。而且大多通过事后人物的对白展现,如此就能加很多视听变化,比如小贝丝车轮战赢了所有人,就是事后她吃着巧克力对夏贝尔转述。
顶视角镜头很多,再就是有大量女主近景与特写,她的脸太有魅力了。
再就是情节不乱撒狗血,这点真是太难得。
当贝丝去到孤儿院,是不是应该碰上几个恶童欺负啊,院长是不是有什么心理变态?地下室的夏贝尔先生可能有恋童癖?
一概没有,贝丝基本算个小透明,没人爱也没人欺,还收获了一生的挚友乔琳,那个女主长大后的窗前镜头好美。
当继母知道了贝丝有下棋天赋,常规套路是她变成吸血鬼,逼着贝丝打比赛赚钱,就跟莫扎特他亲爹一样。
然而也没有,继母是个缺爱的人,贝丝的天赋除了赚钱,也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在某次远途比赛后,她甚至怯生生的问贝丝能不能拿出10%作为经纪人抽佣。
“我失去了丈夫,我现在要学着怎么做一个好妈妈”,她对贝丝的情感很微妙,既是依靠也像闺蜜,当然,贝丝酗酒的恶习也拜她所赐。
三是感情戏处理的高明,贝丝会和棋手陶恩斯看对了眼,当我以为她马上要一头扎入热恋时却没了下文。(多年后才续上)
后来的哈利、本尼也都点到即止(虽然都滚了床单),贝丝不太知道怎么算谈恋爱,她和男孩们全是棋迷,干完事儿继续讨论棋局。
剧中有很多女性觉醒议题,处理的很巧妙,当院长送给贝丝一个娃娃,转头就被她扔进了垃圾桶,给我一副棋!!
贝丝的处子之身很随便给了某个Nobody臭小子,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此处狠狠打击了男人的处子情结。
贝丝心里也清楚,她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跟自己是女人有很大关系,美国棋坛上都是西装笔挺的雄性动物,贝丝用实力回应了质疑,老娘是很美,但那只是必要的修饰。
说说我最喜欢的两场戏。
哈利喜欢上了贝丝,尽一切可能帮她提升棋力,两人在房子里朝夕相处,自然而然的滚了床单,但有天早上他却打包行李要走。
哈利一直是个舔狗角色,两人水平差太多,贝丝偶尔也会不耐烦,说你不会连这一步也看不出吧,但哈利要离开并不是因为自尊心受挫,而是明白留下无法再帮到贝丝,还认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爱象棋。
贝丝也明白哈利对自己的帮助,生命里不止有象棋,这段拍得很低调,就是正反打镜头,只换了一次景别,简单却很动人。
再就是第七集大结局,女主与夏贝尔先生那条人物线闭环。
第二集后夏贝尔就没有再正面亮相,贝丝的第一笔参赛报名费是他邮寄的,然后就到了第七集,多年后乔琳说夏贝尔去世了,贝丝回孤儿院参加葬礼。
自从离开孤儿院,贝丝从未回来过,夏贝尔先生捐助的10美元参赛费也没还,她又来到地下室,往事千般涌上心头,墙上贴着很多简报,她才知道夏贝尔先生从未忘记那个红头发的小女孩,这么多年一直关注着贝丝。
这就是“感情物化”的魅力,面对那张多年前的合影,相信没有观众会无动于衷,这多么像《断背山》里杰克的那件衬衫,充满东方式的含蓄。
经历了一系列苦痛,贝丝完全明白了夏贝尔先生说的那些道理,棋如人生,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这道成长弧线划得真是漂亮。
还有个点很有意思:美剧里难得不再黑苏联了,甚至有点吹彩虹屁的意思。
本尼告诉贝丝,为什么苏联人一直能赢呢?因为他们团结,而美国人只顾自己,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没法治。
这句话后面有映照,大决战棋局封盘,博戈夫马上跟同行拆解,寻求明天的解决之法,让贝丝赞叹不已。
后来贝丝也是靠朋友们的群策群力才拿下冠军,让博戈夫心服口服。
苏联的国际象棋气氛也让人羡慕,会场门口全是翘首以盼的普通棋迷。
结尾真是妙,新晋世界冠军贝丝来到莫斯科街头,面对一个普通棋迷的“挑战”,她微笑着坐下,大爷,来一盘吧。
除了女主,配角们也各有光彩,乔琳还吐槽了一句政治正确,反正您是黑人说什么都行。
《女王的棋局》让我想起经典美剧《广告狂人》,都是50、60年代复古风,剧中陈设与服装都极具年代感,谁数过没有女主换了几套衣服啊,衣品太赞,连我这个对时尚一窍不通的糙老爷们都服了。
《女王的棋局》传达了一种信念,在这个自私、虚伪、冷酷的世界上,也有真情,谁说一定要深挖人性阴暗面才有深度?真善美一样可以。
我现在真的挺烦那种为反转而编出来的暗黑刻板套路,同学们长这么大遇到过几个真正的恶人么?其实很少(我没碰到过),绝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也不吝啬于表达善意。
从这个角度上看《女王的棋局》让人耳目一新,国内大女主戏的创作者们真该好好学学,不光是三观正不正的问题,还得变着法得融到故事里,谁愿意天天看说教啊!
再一次,力荐。
收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