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晋城不止有白马寺)

沁阳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晋城不止有白马寺)(1)

搬菩萨当救兵,心诚则灵。对于很多人来说,烧香拜佛并不陌生,生活中遇到难解难缠的事,一些人会到寺庙或者道观里拜一拜,乞求神仙给予自己力量并助力自己妥善解决好难题。

从古至今,中国各地兴建的寺庙数不胜数,遗留至今的很多寺庙成果国家级或地方物质文化遗产,著名的寺庙总是香火不断。于此同时,也有一些小众寺庙并没有进入大家的视线,但独具特色并别有一番历史滋味,比如晋城石佛寺

晋城和晋城的寺庙

提到“”字,我们就知道这是山西的地界了。晋的简称来源于古代晋国,西周时期的周成王将叔虞分封在山西南部称为唐国,后来传到其子改国号为晋,晋有进步等美好的意思,晋国也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

山西境内有一些以“晋”为源的地名,比如晋中市、晋城市、晋源区。晋城市位于山西东南部,古称建兴、泽州,紧挨着河南省,属于古来兵家必争的晋城盆地。

沁阳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晋城不止有白马寺)(2)

几乎每座中国城市都有寺庙,晋城市也不例外,比如青莲寺、崇寿寺、玉皇庙、海会寺、开化寺、崇安寺、白马寺等等。白马寺位于晋城市区北部,相传司马懿封侯后曾登上此处,后来建起了白马禅寺故名。

而在白马寺的后山,还有一个不是特别起眼的寺庙——石佛寺,历史悠久但是鲜为人知,因为山高很多当地人都没有登上去过,顾名思义,这个小寺的主要景观是石佛,而且是90多座摩崖石刻,而那些石刻是何时出现的呢?又是谁辛辛苦苦不顾风雨刻上去的呢?

断崖之上的神奇石佛寺

确切地说,石佛寺位于白马山的北面,晋城北石店镇小车渠村北面1.5公里处,和白马寺直线距离为3公里。如果要去石佛寺,需要绕过白马山森林公园弯弯曲曲的山路抵达。

石佛寺建立在砂岩上,建筑群沿着10高的断崖高高低低分布着,摩崖石像就在断崖上静静地“修行”着,这些石像被文化学者称为“神奇音符”。走入石佛寺,新修建的庙宇多是红墙黄顶,门口建有钟鼓楼。

沁阳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晋城不止有白马寺)(3)

摩崖石像原来裸露在风雨日晒中,后来被文物考古部门发现并认定为保护遗产,于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都是被保护起来的石像,四周加上泥墙并用玻璃罩镶嵌,有长廊为这些石像遮风挡雨,红色的一排廊柱让人生发出历史的幽深感。

当我们走近佛像,就会发现很多佛像风化严重,已经难以分得清眉目,斑驳得只能想象佛像原来的样子。有些年代晚近的佛像保存完好,佛像面部和底座花纹都清晰可见。

石佛大小不一,形态迥异,经过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有些小金刚只剩下趴在墙上的影迹,正是这些石像凝成了石佛寺的精髓,也给后人留下难得的实物历史见证。

石佛寺的历史烟云

石佛寺的名字改过两次,从千佛寺到清佛寺,再到现在的石佛寺,从最初的名字可以看出原来的规模之大。砂岩基质上的摩崖石佛造像群比较罕见, 到此一游的游僧精心地雕刻佛像。

我们不仅感叹古人的毅力和坚持,在这样幽静的地方刻出了那么多佛像,据历史记载这座石佛岭上最多有500多座佛像,最初的雕刻始于北朝,造像群曾有“北魏壬子年六月十九日”的题记,后来经过隋唐直至明清,至今只留存90多座石像。

沁阳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晋城不止有白马寺)(4)

这些现存造像群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还有一小部分是唐宋遗迹,古人主要雕刻了佛龛、佛像和佛经故事,佛龛内主要有“一佛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和单体佛像三类形制,最大龛高1.15米,宽0.8米,深0.6米。

最小龛高0.34米,宽0.23米深0.2米,有些佛龛题记依稀可辨,比如“万历八年(1580年)五月廿六日造”。登上砂岩顶端,还有一些近些年雕刻的石像,裸露在野草野树中,关公石像手中的刀已断,仿佛向人们诉说着什么。

石佛寺曾经破败不堪,1999年印有法师被请回晋城,主持重修石佛寺,石佛寺逐渐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2009年夏天印有法师在石佛寺圆寂,世寿73岁。

沁阳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晋城不止有白马寺)(5)

如果你路过白马寺,记得上山听听石佛寺的传说

全国有很多地方都建有石佛寺,每座石佛寺都流传着它自己的故事,如果你有机会路过晋城白马寺,不妨接着上山看看神奇的石佛寺,主要去听听当地人记忆中石佛寺的传说故事。在石佛寺脚下的小车渠村,石佛造像群是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传奇,但只有老年人持有讲述传奇故事的资本。

一位79岁的郭树荣老人曾向记者讲述过石佛寺的传说:“石佛寺就在我家种的地的上面,记得小时候,很多小孩子都到过那里去数那些佛像,因为那会儿听老辈儿人说,那里的佛像很多,你每次数都会不一样。

如果几个人一起数,一个人一个数,都不一样。我们小孩子不信,常常去数,当然也常常为那佛像的数量争个没完。老辈人说,白马寺曾有一位僧人每天云游,有一天走到这里,看到了这些佛像,他很吃惊,决定数一数,结果数了几遍,每次数字都不一样。

沁阳窄涧谷太平寺摩崖石刻(晋城不止有白马寺)(6)

第二天他又来到这里,决定再数,每数一个,他就贴上一个纸条,当时用了500多个小纸条。但以后再来数,还是跟上次数的不一样。那里的佛很多,很多人都去烧香拜佛。香火一直很旺。”

当然因为砂岩风化、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原因,我们已经没有机会像老辈人那样数佛像了,但喜欢宗教和地方文化的朋友可以去亲眼见证下砂岩石佛的造像风格。

虽然残像只能让我们管中窥豹,但融汇了我国古代绘画、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的石窟造像艺术,始终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的珍贵资料。

文/宁文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