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鸟声啼(阳雀声声不怨春)

清明前后,只要你走出闹市,投身于芳郊野外、山水之间,便可聆听到一种比丝竹管弦更悦耳、比黄钟大吕更激荡人心,带着洪荒原始的异域情调、如乡愁一样叩人心弦的鸟鸣声,这就是鸣禽侯鸟中的阳春白雪——阳雀的啼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春暖鸟声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暖鸟声啼(阳雀声声不怨春)

春暖鸟声啼

清明前后,只要你走出闹市,投身于芳郊野外、山水之间,便可聆听到一种比丝竹管弦更悦耳、比黄钟大吕更激荡人心,带着洪荒原始的异域情调、如乡愁一样叩人心弦的鸟鸣声,这就是鸣禽侯鸟中的阳春白雪——阳雀的啼鸣。

阳雀又名蜀魂、子规等,是一种季节性强的侯鸟,杜鹃大家族中的一员。因其鸣声如“啯啯洋”、“李贵洋”,又总在阳春三月(农历)开始啼鸣,人们口顺便称之为“阳雀”。

还有人根据其三音节的鸣声称之为三声杜鹃。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等记载,该鸟为古蜀王望帝的魂魄所化,故而李商隐《无题》诗中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句子。

阳雀是一种极善啼以的鸟儿,常栖身于幽深茂密的山谷林盘,在繁殖期间昼夜啼鸣。雄鸟声如“啯啯洋”、“李贵洋”、“万喜良”等拟音,雌鸟则只发出一串“咕咕咕”的响亮的喉音,人们称之为“打抱声”(略似于母鸡护小鸡时的咯咯咯声音),夫唱妇随、互相呼应,鸣奏出一曲曲和谐的天籁之音。

民间有传说认为,阳雀是孟姜女所化,小孟姜因其夫被征修长城,数载未归,只身寻夫,终因路途修阻、饥渴病亡,其魂魄化作鸟儿,唤着其夫“万喜良”的名字,寻夫不已,很有一种精卫填海、矢志不渝的悲壮,因而又有“怨鸟”之称。

由于青枝绿叶的遮掩,人们往往只能听到阳雀的鸣声,而较难睹其真容。与其它种属的杜鹃相比,阳雀的体型相比之下较小,如李日珍《本草纲目》:“状如雀鹞,色惨黑,赤口,有小冠(待考证),暮春即鸣,鸣必向北,至夏尤盛,昼夜不止,其声哀切。”古书上常提到的“啼血杜鹃”就是根据阳雀的生理特性而来的。诗仙李白的名作《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也当是指阳雀。

古时侯人们还根据阳雀的鸣声确定播种时间,《本草纲目》:“田家侯之以兴农事。”民间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天帝为了不耽误人间耕种,就派阳雀下凡,催促人们耕播,并规定日日啼唤、直到口舌出血,耕播结束,否则必遭天雷所殛。一些懒惰者到万不得已时只有去采食马桑籽,将口舌染红,以蒙混过关。

这当然是一种附会,因阳雀“唯食虫蛀”,是一种肉食性鸟儿,马桑籽成熟之时,其虫害也非常严重,正是阳雀大饱口福之时,便不断有阳雀飞临,人们偶尔看到赤嘴红舌的阳雀在马桑丛中活动,便联想它在啄食马桑籽。

阳雀约在每年的农历三月中下旬、清明谷雨期间,与其它种属的杜鹃一起飞临长江南北等广大地区繁衍后代,在立秋前后离开。

杜鹃家族有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有些种属不自己筑巢育雏,而是借巢生卵、由其它鸟儿代孵代育,一俟长成便不辞而别,使其种属绵延不绝。

为此阳雀也与其它杜鹃一样,外形长得象猛禽——雀鹰,使很多鸟儿对它有畏惧感,见其飞近便逃之夭夭、躲得远远的,让其顺利地产卵于己巢。

为了适应借巢育雏的需要,杜鹃们在漫长的进化中练出了一身特殊的本领,产卵的速度奇快,只需几秒钟。其卵的伪装也极其巧妙,看上去与寄主的卵颜色一致,虽然要大上不少,但乍然一看也不好区分,鸟儿的智力毕竟有限。这就是动物世界上演的一出悲喜剧。

阳雀的鸣声凄越清苍,动人心魄,别具一种穿透的磁性和张力。月白风清之夜、万籁俱寂之时,阳雀声声入耳、砭人肌髓,别有一番难以言述的凄凉况味,与人间的离愁别恨有一种相通的媒质。儿日初闻便觉得非同凡响,有 一种令人心惊肉跳的震撼力度。

前些年的一个孟夏回故乡,留宿在一所乡村小学,山雨淋漓、夜不成寐。风声、雨声、阳雀声,声声入耳,顿时联想到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诗境来,此情此景是多么的贴切啊。

午夜后山雨初霁,冷月的清辉穿窗透户,阳雀的鸣声更是此起彼伏,沧桑之感油然而生。披衣起床,推开门独步于操场的石台上,夜空中疏星朗朗,月华如水倾泻于地,既清爽又甘凉。夹杂着松柏清香和野草辛涩药味的谷风,轻 轻地摩挲肌肤,在花坛间穿梭,将竹、树、花影调弄得如同藻荇在水中弋荡,人就象鱼儿在水里游动,一种母亲慈爱的温馨和似乎羽化的超脱逼入胸臆,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谷风慢慢增强,阳雀的鸣声也越来越急、越繁,空谷传响,似有千万只阳雀齐声合唱,震得大地也在微微颤动。人的心随之起伏,日间的尘俗杂虑也被其涤荡得干干净净,人的身心也变得空灵起来。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落实,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曾经变得稀少的阳雀又开始在巴山蜀水、大江南北,自由活动、繁衍,阳雀的歌声也少了往日的凄凉、抑郁和悲怆。我们衷心祝愿和希望,作为人类朋友、环境守护者的阳雀,与人类的社会文明一样,共同繁荣,相依相伴到永远!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