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法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是如何纪年的)
古时候中国以农为本,农业是国家的根基,为了发展农业,古代圣贤近取己身,远取诸物,上观天象,下察地里,编出了一套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法是我国古老的纪年方法,早在夏商时期就已使用,若探其渊源,则可以追溯到更早。
干、支原为竹木的主干和枝条。而天干、地支的名称则源于古人居住房屋的柁梁与立柱。十天干、十二地支共二十二个名称来源于古人在采集、渔猎劳动中接触最多的自然物候现象。如《史记·律书》中载:“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丙者,言阳道著明,故日丙……”意思是,“甲”象征草木破土而出,阳在内而被包裹之状;“乙”象征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之状;“丙”即“柄”,象征草木阳气充盛,生长显著。干支用于纪时,则起源于古人在农业生产中的需求。
干支纪年法简介
所谓干支纪年法就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配合,用于纪年。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排列组合,即得到一对干支。如此,可得到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共60个组合。每个组合代表一年,60个组合循环往复,用以纪年。
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转换
公元纪年法是国际通用的纪年方法,现在我国也在用公元纪年法,而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则大多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那么,干支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如何换算呢?
一、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首先要知道天干、地支所代表的数,见下表
公元前的算法:
年干=8-N(N﹤8)或8-N 10(N≧8),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如N=0,则N代表10。
年支=10-N(N﹤10)或10-N 12(N≧10),N=年号/12的余数,如N=0,则N代表12。
例:求公元前22年和公元前159年的干支?
解:前22的年干=8-2=6=己,前159年的年干=8-9 10=9=壬;
前22的年支=10-10 12=12=亥,前159年的年支=10-3=7=午;
故前22年的干支为己亥,前159年的干支为壬午。
公元后的算法:
年干=N-3(N﹥3)或N-3 10(N≤3),N=年号/10的余数=年号个位数。
年支=N-3(N﹥3)或N-3 12(N≤3),N=年号/12的余数。
例:求公元1164年和2011年的干支?
1164年的年干=4-3=1=甲,2011年的年干=1-3 10=8=辛;
1164年的年支=0-3 12=9=申,2011年的年支=7-3=4=卯;
故公元1164年的干支为甲申,2011年的干支为辛卯。
二、干支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
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在下面的《干支纪年序列表》中找到干支所对应的数字A,然后利用公式算出数值,结合事件发生的时间范围,即可得出正确的时间。
公元前的算法:
若A小于58,则代入公式X=(A-58)-60n;
若A大于或等于58,则代入公式X=(A-118)-60n;
X的负值数目就是公元前的具体时间。
例如,孔子生于公元前6世纪庚戌年。A=47,代入公式X=(A-58)-60n,可以算出孔子出生年份为-11-60×9=-551年,即公元前551年。
公元后的算法:
代入公式X=(A 3) 60n,X的数值就是公元后的具体时间。
例:《冯婉贞》有这样一句话:“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咸丰皇帝在位时间是1850-1861,根据表格庚申年是57,代入公式X=(A 3) 60n,即可得出是1860年。
说明:n可以取所有的整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