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怎么养才能活得更久(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管理简要)

南美白对虾是一种变温动物,也就是说水温是多少,对虾的体温随之就要变化到和水温相应的体温。南美白对虾适宜生长温度为18~32℃,当水温较低时,虾机体内的所有酶的活性、激素的分泌都会受影响,从而引起对虾体质弱、代谢变慢、消化酶分泌少造成吃料慢的情况。在水温骤然下降的时候,对虾机体调整过快,可能会出现一下子吃料明显减少严重甚至不吃料。若是水温长期低于20℃,那么对虾的生长速度就很难提得起来了。

冬棚养虾是指在低温季节给养殖池塘上加盖一层塑料薄膜,减少池塘热量流失,同时利用太阳能提高水温,为对虾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环境的一种养殖方式。

冬棚养虾优势:

优势1:大棚的搭建简易,成本较低,每亩需3800-6000元左右;

优势2:冬棚维持水温稳定,保持在18℃以上;不易受外界病害传染,敌害少;

优势3:单位产量高,一般可达800~1200斤/亩,高产的甚至超过2000斤/亩;

优势4:对虾价格较高。

对虾怎么养才能活得更久(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管理简要)(1)

冬棚搭建注意事项:

搭越冬棚应在10月底以前完成,11月初开始入棚。当水温达18℃时,入棚最理想。这个时候入棚目的,不是怕被冻死,而是更有利于对虾生长。入棚以后,水温保持在23℃以上,可保持虾正常生长,极大地减少养殖时间,经济效益也特别好。

选好搭棚材料:木桩结实,铁丝牢固,薄膜透光柔韧性好。搭棚牢固扎实,不漏水透风,采光保温效果好。棚高度适当,网罩合缝严谨,铁丝紧固牢靠,防风效果好,可抵御5级阵风。

越冬棚由支架、钢丝和塑料薄膜建成。支架由杉木插入池中支撑和牵连。钢丝均匀固定在支架上。钢丝承受很大压力,人可在钢丝上爬行。入冬要提前搭建好大棚框架,先不要复盖棚顶,在水温还未下降时把虾苗投放在露天的越冬池塘,让虾苗在阳光和风吹自然环境下生长半个月以上,长成健壮的幼虾利于过冬,待水温下降到20℃以下才复盖塑料膜,可避免直接在封闭的大棚里投苗影响成活率。

盖塑料膜的技巧:先盖顶棚,棚顶斜度平顺,不积水,侧棚逐日封闭,每天以1/6~1/8的面积逐日封闭,6~8天完成。这可避免水温突变,防止虾应激反应,覆盖到地面的塑料薄膜用泥袋或泥紧压以防漏水透风,棚脚要高于排水河,以排地面雨水(必要时挖浅沟排水)。

养殖过程,应保持棚内通风透气。入冬前期水温比气温高,此时不应全封闭地复盖大棚,要留有风吹的进、出窗口;养殖期间如天气回暖至22℃以上或棚内温度过高,要适当开启窗口或揭开薄膜,让空气流通,让空气水体交流,在增氧机的作用下增加池水溶氧的含量。

养殖全程须防止冬棚破损,及时清除棚顶积雨。越冬养殖过程中水温最低的时间是2月份,此时地热多已散失,而又进入雨水季节,最容易冻死虾,因此要经常检查和修补大棚,及时导流棚顶积聚的雨水。

一般冬棚养虾水位较深,易出现水温分层、水色分层以及溶氧分层,加强水体纵向和横向的搅动是避免产生分层的有效方法.

对虾怎么养才能活得更久(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管理简要)(2)

冬棚养虾的日常管理

冬棚养虾难主要表现在:水温低、养殖周期长;通风和光照差;气压低、溶氧低、水温低;水温分层、水色分层、溶氧分层、pH值分层;亚硝酸盐偏高、氨氮偏高、硫化氢偏高、重金属偏高;水难肥、苗难放、水难培、底难改、壳难硬、病难控。与露天养虾不同,冬棚养虾是封闭的,棚中的温度、气压、光强等与外界自然环境差别很大,因此,有针对性的日常管理是冬棚养殖成功的关键。

在生产中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和后期日常管理工作

翻底晒塘曝气以及消毒清塘

9月份翻底晒塘,用水枪冲洗塘底,还要充分晒塘,曝气氧化,消除其残留隐患,能翻塘最好。如池塘pH值偏低,消毒前可用适量的生石灰抛洒(通常每亩用5~6公斤石灰可使pH提高0.2~0.3),然后进水30公分,2天后,再用强力氧化杀菌剂 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清塘消毒。

育藻·保苗

至少提前十天进行肥水培藻。一次性将水位加到最深,这样肥起的水才稳定,最好水深达到1.8米左右为好。在进水的过程中,防止野杂鱼虾等生物混入池塘。

肥水期间,每天开增氧机3-4次,每次1小时。用有机酸解毒全池泼洒,2~3小时后即可肥水。肥水用藻 菌 有机肥。当池塘水肥起后呈茶褐或嫩绿、黄绿色,待水色稳定2天后,准备放苗。放苗前,用泼洒解毒以及抗应激产品,半个小时后放苗。视肥水情况,可以多次肥水,确保肥水效果的良好。

选择和放养虾苗
虾苗选择:①虾苗整齐、有活力、体长1cm也可是较大的标粗苗;②使池塘水质指标接近苗场,试水24小时,成活率95%以上。
一次性放足苗,放苗量4万~10万尾/亩。放苗时要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应选择水温在22℃以上的较稳定的白天,避开蜕壳高峰期,避免在寒潮、阴雨、刚回暖等天气发生变化的转折期放苗。
放苗后,视水质情况,适量追肥稳定藻相和水质;视苗种情况,可连续使用抗应激和矿物质产品2天以上,每天一次,直至苗种稳定。视温度情况,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开棚通气。

养殖期管理

随着虾的生长,当虾的总量增加之后其总的需氧量也会增加,因此到生产中后期时,一定要保证水体中的氧气充足,如果溶氧不充足水中的这些有害物则会分解变慢而污染水质,最后引起水质变差。

冬季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科学投饵,并调节好水质,确保养殖成功。

恒温控制

冬棚养虾期间,室外温度变化剧烈,冬棚内水温的稳定是养虾成功的关键之一,如何进行冬棚恒温控制,主要有以下两点,温度较高时,可以在白天合理通风,适当降低棚内温度,保持棚内温度的稳定;温度偏低时,采用适当补充较高温度的地下水或者外带锅炉加热,提高棚内水温,保持棚内温度的稳定。

水质调控

冬棚养虾,水体光照强度受到明显限制和影响,水体藻相生长缓慢且不易稳定,但是微生物极易繁殖生长,冬棚养虾应采取菌相为主的方式进行肥水养水,日常管理经常补充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等进行养水净水稳水,同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对虾怎么养才能活得更久(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管理简要)(3)

冬棚养虾周期偏长,应注意底质养护,随着投喂量的加大,集污排污以及过硫底改频率和量需要逐渐提高和增加,避免底部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和造成有害微生物大量滋生。

冬棚水温低,养殖周期长,应注意增强对虾体质。采用优质饵料配合复合维生素以及有益菌改善对虾肠胃,促进对虾生长,提高抗病力和免疫力;同时,外泼抗应激产品和解毒产品,避免水体变化造成对虾应激反应。

后期,养殖水体极易缺氧,采用增多增氧设备、加大换水、泼洒增氧产品等措施提高水体溶氧量,同时,减少水底残饵粪便、采用疏虾等方式减少耗氧因子。

②保证溶氧充足:冬棚养虾容易缺氧,特别是凌晨4时至7时最容易缺氧。而溶氧低是大部分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严重缺氧时还会造成虾群死亡。所以,冬棚养虾的增氧设备较好使用底管充气增氧,才能保持水底的高溶氧,只有在溶氧充足下,许多有害的厌氧微生物得不到充分繁殖,才能使对虾正常生长,而且开增氧机时间较好在每天晚上。

投料
量:控制投饵量,同一量可维持2~3天后再加量,采取少量多次投喂。
质:投喂优质配合饲料,中、后期投料“宁少勿多” 、“少量多次,每口塘设置料台2-3个,以1.5小时基本食完虾料和 80% 的虾饱胃为标准。
拌料:采用拌料,增强诱食性,拌入乳酸菌、酵母菌,促进消化吸收;用多维、免疫多糖和保肝护肝药品内服,缓解肝脏压力,提高免疫力。
控料:水质变坏,溶氧偏低,有害物质超标,温度骤降,蜕壳期、阴雨天、发现病兆等,可酌情减料甚至停料。

弧菌的防控

弧菌的防控不能靠简单的消毒杀灭方式就可以了,消毒剂杀菌是不分种类,不论有益菌还是有害菌全都杀,因此盲目的用消毒剂控制弧菌,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破坏水体的菌相平衡,导致菌群失衡,引起藻相的变化,进一步加快弧菌的繁殖。这也是有的养殖户说越消毒越死得快的原因。

  杨老板平时定期补充复合芽孢、复合光合菌和复合乳酸菌,既能稳定水质,又能生态防控“以菌抑菌”,抑制绿菌爆发,维持黄菌正常波动。通过持续弧菌检测发现,池塘弧菌以多种黄菌为主,弧菌数在1800-5000cfu/ml变动,未发生白便、偷死等情况。

勤排污

我们都知道池底是对虾生长的生活区和摄食区,也是高污染、高排泄集中区域,所以如何改善底部环境相当重要。

  每餐投料后排污1次,查料台后再排污一次,一餐则有2次,白天3-5餐便有6-10次,加上晚上6点-12点排污3次,共有9-13次。

  另在养殖达到50天后,晚上夜班人员,每间隔1.5小时排污一次。

  这样高频率的排污,最大限度减少了残饵、粪便在池塘残留量,对防控弧菌、水质恶化都非常关键。

大部分冬棚养虾都采取疏虾注意事项:

当虾生长至50尾/斤规格时,可以根据水质和产量分批出售,卖掉一部分减少密度,降低风险,同时存塘的对虾也会长速加快。收虾时应避开蜕壳期,选择天气较好,虾活力很好时收虾,避免或减轻对虾损伤。收虾前两天每天连续使用抗应激产品和矿物质产品。收一部分虾后两天,连续改底产品以及抗应激矿物质解毒产品。然后肥水。

人员安全生产管理

在水产养殖业上,时常会发生养殖人员的死伤事件,而冬棚养虾又是更易产生人员伤亡的环境。首先,冬棚是一个封闭的环境,空气交换差,空气中氧气含量低和有害物质富集,极易造成养殖人员缺氧中毒;其次,冬棚内水汽较重,又有用电设备,易造成触电危险;最后,在冬棚内人员落水,外界不易发现,易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冬棚养虾过程中,需要加强养殖人员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的培训,防止触电溺水缺氧中毒事件的发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