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

每年公历3月5日或3月6日,太阳达到黄经345度,为二十四节气之三——惊蛰。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1)

惊蛰,别名启蛰。据说汉景帝讳为“启”,为了避讳改为惊,后来汉朝衰落,启复用。

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此时雨水增多、阳气回涨、万物萌发;也是春耕的开始,在古代,惊蛰节气在农耕上具有重大意义。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2)

“一雷惊蛰始”,惊蛰意为春日第一声惊雷,雷声唤醒蛰伏已久的百虫。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3)

《大戴礼记·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里面记载有:

正月惊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也。

春雷惊百虫,万物开始生长,这一天的气温上升也特别明显,仿佛惊蛰一过,大地就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惊蛰有三候:

一候桃始华,阳和发生,自此渐盛。《吕氏春秋》又作“桃李华”,桃,花色红,是月始开,此时艳红桃花开放,阳气逐渐旺盛,预示暖春桃李芬芳的到来。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4)

二候仓庚鸣,仓庚,为黄鹂,《诗经》曰黄鸟,有《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黄鹂鸟交交的鸣声,在古人眼中,仿佛是带着某种悲伤情绪的哀啼。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5)

而在唐代,另一首诗中,这黄鹂的叫声却充满春天到来的喜悦。杜工部有《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6)

叽叽喳喳的黄鹂鸟,把春天的脚步叫得更近了。

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意思就是说,鹰为孵育后代,隐去身影,天空中却有鹰的鸣叫,而这叫声,却是来自鸠,鸠为占鹊巢,装扮成鹰,把鹊鸟吓跑,就能在鹊巢中产卵,让可怜的鹊鸟代为孵化养育。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7)

古人看到了这一自然现象,便知道:惊蛰来了。

惊蛰有“祭白虎”“打小人”“吃梨”“咒雀”等习俗。

  • 祭白虎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8)

我国传统习俗中,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惊蛰会出来觅食,如果冒犯了白虎,那么今年就会遭到口舌是非,也会被小人兴风作浪,阻碍万事。

为了生活顺利,不遭遇小人,先人们便在惊蛰这日祭白虎,用纸绘制黄色黑斑纹、尖利獠牙的白虎。祭拜时以肥猪血上供,并将生猪血抹在白虎嘴边,这样白虎就不会出来惹事生非了。

  • 打小人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9)

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

《千金月令》

这说明惊蛰日苏醒的虫蚁已经爬上家门。为了驱逐惊蛰日被惊雷唤醒的蛇鼠虫蚁,人们会用艾草薰家,手持艾条走遍家中角落,此举不仅可以驱逐爬虫蛇鼠,还可驱逐冬末春初的潮湿霉菌,有人还会持艾条在家中四处抽打,加之祭白虎、绝小人的习俗影响,打艾条的习俗也演变成了“打小人”。

惊蛰日,人们会来到路边,点香烛,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纸人,把鞋子脱下,用鞋底拍打小人,拍打之后,再用剪刀把纸人舌头剪掉,此举可让其“不再摆弄是非”,一般口中还会念念有词,比如“打你个小人头,等你有气无得抖;打你只小人手,等你有手无得有;打你只小人脚,等你有脚无得走”。

  • 吃梨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10)

惊蛰这日吃梨习俗由来已久,第一是吃梨可缓解春日咳嗽的毛病,第二是吃梨有“努力荣祖”之意。

据说祁县晋商渠家,先祖第一次走西口便吃梨牢记祖先,后来年年惊蛰都要吃梨,让子孙后代铭记。此举一出,其余创业者皆模仿,久而久之就流传开来。

  • 咒雀

惊蛰时,儿童会拿着铜锣走遍田野,口中念叨“金嘴雀,银嘴雀,我今朝,来咒过,吃着我的谷子烂嘴壳。”

据说这样可以让雀鸟不来啄食自家的谷物粮食。

除了这些习俗,人们在吃上面也不会亏待自己,民间会做韭菜饼、香油饼,还会吃炒蚕豆。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均。

鳞鳞江色涨石黛,袅袅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宋·陆游《春晴泛舟》

惊蛰哪些地方吃冻梨子(明天记得吃梨哦)(11)

【明】沈周《春日雅集图》(局部)弗利尔美术馆藏

诗人用清词丽句提示着我们:惊蛰过后,暖春即将到来,新燕、翠雀、微雨、柳丝、春船也会预期而至,一切美好都在惊蛰中等待着。


撰文:奇妙丸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往期精彩:

明日小满 | 人生不求太满,小满即是圆满

比清明节还重要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古人这一天会玩荡秋千?

中国最古老的春浴日和情人节——上巳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