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分析材料(家庭观察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分析材料(家庭观察案例分析)(1)

案例描述

地面上是那种摇摇晃晃的木板(见上图)。

有个小朋友由爷爷牵着走过来,看着和小象象差不多大,一岁半左右,能够说一两个字的样子。

看到这种摇摇晃晃的木板路,他非常有兴趣的样子,兴致勃勃就要去踩。爷爷在旁边拦着他,说会摔倒。然后抱着他从木板路上跨过去。

但是孩子回过头还是要去踩木板路,爷爷在旁边阻拦,但是没什么用,孩子坚持要过去,爷爷只能又一次抱起孩子从木板路上跨过去,这样来来回回爷爷抱了有4-5次的样子,就抱着孩子走远了。

孩子刚下地就自己走过来还是要踩木板路,这一着急,摔了一跤,小手伸进了木板的缝隙之间,孩子有点发愣,爷爷这个时候没有很快过来把孩子抱起,只是站在旁边说”我就说会摔倒,你非要去,这不就是摔倒了么,以后再也不能来这边玩了“,爷爷说话的间隙,孩子已经趴在木板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这时爷爷蹲下身把痛哭的孩子抱走,一边走一边说”以后再也不能来这里玩了!“

孩子恢复了之后,眼神这边看看,那边瞅瞅,但是身体也只是瑟瑟缩在爷爷身边,哪里都不再主动去了。

案例分析

01.为啥孩子会一直想去木板那边玩?

因为孩子正在走路的敏感期(敏感期的文章见《什么是孩子发育的敏感期》,想去任何一个高低不平,凹凸不平,起起伏伏的路,包括上下坡的、上下楼梯的、坑坑洼洼的路。

02.爷爷抱着孩子从木板上跨过去,做错了么?

是的,虽然爷爷的本心是因为怕孩子摔倒,但是拒绝让孩子去尝试,他就失去了学习如何从摇晃的木板上平稳走过的机会。这就是为什么孩子自己跑过来就会摔倒,因为他没有走过这样的路,磕磕绊绊,会摔倒是正常。正是因为爷爷抱着他跨过去了,孩子没有自己去尝试去感受去实践,因此更容易摔倒。

03.后来孩子摔倒,爷爷在旁边说风凉话,这样会有什么影响?

孩子摔倒的时候,爷爷没有及时过去安抚,反而是站在孩子旁边说风凉话。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其实是非常难过的,一方面是因为身体上的疼痛,另一方面是不被理解和感受的孤独。

说教式的这种风凉话,本来就是带有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一种指教,双方交流时原本就是不平等的。不平等的说教从来不会有任何效果,孩子的感受不会是”对,爷爷说得真对,我就不应该来,我要从中吸取教训“。

孩子当下的感受只会是没有感觉到被关注,被感受,被理解。同时也无法感受到爱。

而孩子只有在感受到被爱的时候,才会听从别人的建议,才会主动去学习和成长。这也就是蒙台梭利所言,只有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才能带来顺从。

长远来看的话,这种略带嘲讽意味的风凉话带来的不是经验教训的总结,而是一次次的亲子关系之间的互相忽视。作为长辈觉得晚辈不听话,晚辈又觉得你总是说教,一点都不理解我。

这种对抗是不是很熟悉,很多青春期的对抗都是这样的情况。如果上文中的不是爷爷,而是父亲,并且这种养育状况是常态,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孩子长大之后,和父母之间必有一场困难的战役。

04.最后的结果是,孩子再不被允许来木板这边玩,并且之后孩子哪里都不再主动去了,这是为什么?

这个案例是以孩子来一个全新的环境进行探索为开始的,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开始,孩子是充满了好奇并且生机勃勃的,但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再不让孩子来这里了。

这真是非常难过的结果,如果这是孩子这一生的缩影的话,我完全可以想象得到他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次探索木板路的经历,而是一直圈禁在所谓的安全区域动弹不得。

造成这个结果的直接原因是孩子摔了一跤,孩子对于摔跤是没任何抵触和反感心态的,他就是要不断的摔跤去感受身体如何保持自己的状态。而接受不了摔跤的并不是孩子,而是那个爷爷

或许是因为他的保护欲,或许是因为他本身也是在家庭或者事业中话语权比较强的人。当他认定一个地方他难以控制的时候,他就阻止孩子去,他不接受这种失控,而失控就意味着孩子不听话,孩子会摔倒,孩子碰触了他认为不能碰的东西等等。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在他正是对外界非常好奇的时候,被牢牢禁锢在爷爷旁边,因为木板路上会摔倒、因为花园里有小虫子、因为滑梯上孩子太多可能会被踩到。

05.什么是正确的做法呢?

当孩子想去一个你认为有潜在风险的地方探索时,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带着他去。他会非常有兴趣,来来回回不停地走。这个时候就陪着他,仔细观察环境,做好防护。

当孩子摔倒的时候,如果没有明显的伤情或者出血,父母首先要保持情绪镇定,不要立刻把他抱起来,给他一点反应的时间,慢慢帮助他起身,这是给孩子一个危机学习时间,让他意识到自己摔倒了。

并在这个过程中和他保持交流:

01 向孩子描述客观情况

”宝宝是不是摔倒了呀“

02 与孩子共情,体会他的感受,而并不是否认

”哪里碰到了呢,哦,腿这边碰到了啊,宝宝一定很疼是不是啊“

03 帮助孩子缓解情绪

”妈妈给宝宝揉一揉吧,给宝宝吹一吹就好啦“

04 引导孩子去思考为什么会跌倒

“是因为这个石头么?还是因为宝宝只顾着看小鸟,忘了看路呢?”

上述第4点并不适用于小象象这么小的孩子,因为他实在是每天都在摔倒, 他不是通过思考去总结经验的,他完全是通过一次次的摔倒实践去总结身体的经验的。

2岁以内的孩子都在不停积累感官感受的时候,他这个时期最大的任务就是不停地实践,不停地看、摸、听、闻、走路、甚至是摔倒去真实的生活和实践来增加感官经验。

上述案例是真实的,过程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从孩子兴起而来,最后永远不让来,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过程,能够代表育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个孩子就被爷爷“毁了”,因为还有其他的抚养人会填补某些失去,更因为生活的那些琐碎的日常、那些人间烟火是一个点点滴滴漫长的过程。我们某次的育儿不经心、某次的脾气失控并不会真正摧毁亲子关系,孩子对我们的爱是充足、深厚且悠远的。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记得让真正无条件的爱变成涓涓细流,才能长久滋养孩子的心灵。

END

RECOMMEND

推荐关注全网同名号:小象妈妈不焦虑

家庭环境分析材料(家庭观察案例分析)(2)

小象妈妈不焦虑前外企职业女性,现专注陪伴萌娃成长,用专业的态度去做育儿这项事业。50篇原创内容

家庭环境分析材料(家庭观察案例分析)(3)

●谁来教育我们的下一代

●【续】什么是有效高质量的陪伴(二)

●什么是孩子发育的敏感期

●要不要带孩子去早教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