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详细的资料(宋四)

今日事情比较多,故整理较为简短。

大家先略一看,我们明日再见!

PS:更多历史看合集哟~

一、澶渊之盟:1004年

澶【chán】渊之盟,是北宋和辽朝,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

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

有的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澶州督战。

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城镇,又在澶州(河南濮阳)城下以八牛弩[nǔ]射杀辽将萧挞[tà]凛(一作览)。

辽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宋真宗也赞同议和,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于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因澶州(河南濮阳)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此后宋辽两国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礼尚往来,通使殷勤,双方互使共达三百八十次之多,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会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崩逝消息传来,辽圣宗“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宋朝最详细的资料(宋四)(1)

1.1、辽国萧太后萧绰:982-1009

萧绰(953年-1009年),小字燕燕,契丹族,原姓拔里氏,拔里氏被耶律阿保机赐姓萧氏。

辽朝皇后,政治家,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

在民间戏曲中被称为萧太后,她也是辽朝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在她摄政期间,辽朝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萧绰为后族重臣萧思温之女,保宁元年(公元969年)辽景宗耶律贤继位后,她被选为贵妃,五月被册封为皇后。

保宁三年(971年),生辽圣宗耶律隆绪。辽景宗在位期间,萧绰即参决军国大事。

乾亨四年(982年),耶律贤去世,耶律隆绪继位,尊萧绰为皇太后,萧绰开始27年的临朝摄政生涯。

统和元年(983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萧绰主政期间,重用耶律斜轸、耶律休哥及韩德让,在统和四年(986年)击退宋朝军队对辽南京析津府(今北京)的进攻;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绰以索要关南地为名与耶律隆绪共同亲征伐宋,同宋朝达成了澶渊之盟。

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

同年十二月,萧绰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谥圣神宣献皇后。

次年,葬乾陵。

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谥睿智(一说睿知)。

宋朝最详细的资料(宋四)(2)

1.2、[nìng]佞臣王钦若:1001-1025年

王钦若(962年—1025年),字定国,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人。

北宋时期大臣,宋真宗、宋仁宗时期两度担任宰相,五鬼之一。

因主导编纂《册府元龟》而知名。

淳化三年(992年),进士及第。

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太常寺丞、翰林学士、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刑部侍郎等职。

澶渊之战时,主张迁都金陵,受到宰相寇准弹劾,出判天雄军。

景德三年,寇准罢相后,知枢密院事。

大中祥符初年,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伪造天书,争献符瑞,促成封禅泰山,深得宋真宗信任。

宋仁宗时期,担任秘书监,累官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二度为相,时人称为“瘿[yǐng]相”。

天圣三年(1025年),王钦若病逝,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穆”,葬于濠[háo]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

宋朝最详细的资料(宋四)(3)

1.3、澶州之战:1004年

澶州之战,是北宋和辽之间于1004年爆发的一场决战,双方主力倾巢而出,在北宋领土北部激战,辽圣宗耶律隆绪及太后萧绰亲率大军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临澶州(今河南濮阳)城下,宋廷震动。

在宰相寇凖[zhǔn]的主持下,宋真宗亲征,双方隔河对峙。

宋真宗渡河登澶州北城,宋军士气大振,最终辽军主将萧挞凛在澶州城下被宋军用床弩射死,辽军处境不利。

然真宗急于求和,先已遣曹利用赴辽营议和。

十二月,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宋朝最详细的资料(宋四)(4)

1.4、宰相寇准(凖):1004-1023年

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北宋名相,字平仲,华州下邽[guī](今陕西渭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寇准成为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

他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

真宗即位后,寇准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

景德元年(1004年),他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因受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

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

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mǐn]”,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

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宋朝最详细的资料(宋四)(5)

1.5、天书封祀[sì]:1008年

天书封祀,又称东封西祀,中国北宋宋真宗以神降天书为名而举行的封泰山、祀汾[fén]阴(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等重大典礼。

澶渊之盟后,宋真宗很敬重寇准,自己也为能保全社稷而自重。

一次枢密院事王钦若对真宗讲,城下之盟古人耻之,而澶渊战役时真宗以万乘之贵订立城下盟议,耻辱更大。

真宗听后闷闷不乐,常想重振士气,以雪前耻。

宋真宗接受知王钦若建议,欲以封禅为“大功业”,掩盖澶渊议和之辱,镇服四海。

封禅须有天瑞,而天瑞仓促难得,于是君臣合谋伪造天书以为天瑞。

北宋景德五年(1008年)正月,宋真宗自称梦见神人,说将要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之后和宰执王旦、王钦若等在承天门举行受天书仪式,命内侍升屋,取下预置“天书”,改年号为大中祥符。

随即封禅泰山,祀汾阴。

臣下争相虚报祥瑞,奉献赞颂,来粉饰太平。

又建立道场、造宫观,迎圣祖,祠嗣老子,虚耗大量国家财用民力物力。

宋朝最详细的资料(宋四)(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