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戈里钦差大臣故事梗概(果戈理的讽刺戏剧钦差大臣)
文/马家骏
喜剧《钦差大臣》是果戈理戏剧创作的顶峰。它的创作过程是同普希金的帮助分不开的。果戈理在1835年给普希金的一封信中,请他给“一个情节,可笑的或不可笑的都可以,但是要纯粹俄罗斯的笑话”,并且还写道:“这部五幕喜剧立刻就会出现,我发誓,这将是十分可笑的一部喜剧。”(《果戈理文集》第10卷第375页)。过了不久,普希金同果戈理相遇,确实给他讲述了一个冒名钦差大臣的奇闻。误会、冒充的故事本来不是什么稀奇的,普希金转让一个重要的文学题材也是事实。然而《钦差大臣》是果戈理独创的剧本。作家对俄国生活的广泛而深刻的观察是剧本创作的基础,而现成的故事不过是引燃他积累的生活的一颗火种罢了。
《钦差大臣》于1836年4月19日在亚历山大剧院上演,立刻震动了观众,后来又震动了读者。有的人高声称赞它,有的人破口大骂,说“喜剧诽谤了政府”,无动于衷的人是没有的。反动文人叫嚷把果戈理流放到西伯利亚去。而先进的人士,包括流放在西伯利亚的十二月党人称赞这个喜剧。一个当代人说:“从《钦差大臣》的出现时起,果戈理的名字就成为人民的了。”果戈理在1936年4月给谢迁普金的信中说,反动派“一边骂我,一边还是去看戏”。他说:“它所起的作用是巨大而且惊人的。上了年纪和受人尊敬的官吏叫嚣说,既然我敢这样评论一般公职人员,那末我的眼中简直没有什么神圣的事物了。警官反对我,商人反对我,文学家也反对我,……现在我才看出做一个喜剧作家有多大的意义。只要你显示出一点点真理的影子……整个阶层都会起来反对你。”赫尔岑在《往事与随想》中说:“果戈理掀起了帷幕的一角,给我们显示出俄国官僚阶层和他们全部的丑恶;可是,果戈理不自觉地用笑声来加以缓和;他的巨大的喜剧才能对愤怒占了上风。”果戈理的特色是把愤怒包掩在笑声之内。这一点不是一般观众看得出的。尼古拉一世看了《钦差大臣》的演出,大笑不止。沙皇愚蠢到一时还看不出作品的深刻力量。于是作品在那恐怖统治的时代,掩着笑声保留了下来。
《钦差大臣》到底是怎样的一部作品呢?它的特色表现在哪里呢?(待续)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