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上的先秦时代(高中历史-先秦时代-文明的进步)
高中历史
先秦时代
文明的进步
二、文明的发展
(一)夏朝(公元前2070-1600)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同姓不婚--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政治:
最高统治者:夏王
中央设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官职
对夏部族生活的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对其他地方通过控制部落进行间接控制
注:现发现的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址
夏朝最后一个君主桀,暴政于公元前1600年在商部族首领汤的率领下讨伐桀,夏朝亡。
(二)商朝(公元前1600-1046)
*****政治:
最高统治者:商王
国家体制:内外服制
内服: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
文化:
甲骨文(占卜记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甲骨文
还有青铜器
四羊方尊
武王伐纣于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
商朝出现了商人
(三)周朝(公元前1046-221,此处为课上老师所讲,在百度查找是截止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56年周王室被秦国吞并中外历史纲要上有记载)
①西周(公元前1046-771)
②东周(公元前770-221)分春秋战国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镐京
实行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礼乐制
分封宗法史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阶层
公元前841年,发生“国人暴动”史称“共和行政”
公元前771,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
政治:
宗法制
定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统治
目的:解决贵族之间权力、财产、土地继承的矛盾,维护统治秩序
特点:
1.嫡长子继承制
2.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
3.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
4.形成了森严的社会等级
作用:
1.有利于保证贵族政治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和团结,强化王权
3.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影响深远
分封制:
目的:加强对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对象:功臣、前朝贵族、王族子弟
诸侯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争派赋役;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义务:镇守边疆;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作用:
积极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
2.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3.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认同
4.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强国
5.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消极1.受封的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2.诸侯实力增强,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权威下降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是分封制的基础
2.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二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jian)越行为的工具
目的: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作用: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经济:
西周“工商食官”,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
格局突破,
华夏认同:
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华夏”。在往来中逐渐产生华夏认同
影响:
1.战国之后,戎狄蛮夷融入华夏族,华夏族吸收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广泛
2.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3.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4.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
***变化:
农业:
①.铁制农具开始使用
②.牛耕推广
③.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等
铁犁牛耕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中心城市,商业主聚集大量钱财
注:还有百家争鸣和改革,我把这两部分开了,详见后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