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形意拳实战技击(民国时期的形意拳)

武当形意拳实战技击(民国时期的形意拳)(1)

中央国术馆,简称“央馆”,在旧中国历史上曾为继承、发展和推动中国武术乃至传播武术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南京中央国术馆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近十年期间,共招收了五期学员,包括教授班、师范班、青年班、少年班、女子班等不同学制年限和培养目标的班级,总数500多,为国家培养了艺德并重、文武兼备的武术骨干。同时挖掘整理了数量众多的古籍武术文献,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因为如此,我们现今才能一睹昔日“央馆”汇聚自明代伊始,沿袭清朝至民国初年中国传统武艺达到顶峰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拳械与功法,以及救伤疗疾的真实技艺。

“央馆”领导曾聘请当时各门派的武林精英人馆当教师,并在初期还曾设立武当门和少林门。其分类方法,把武术简单地划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为武当,外家即少林,源出清初大儒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这种说法,在清末至民国初期非常流行,占据上风。

当时曾把形意、八卦、太极,以及源自武当山或冠名“武当”的拳械,诸如武当剑、武当昆吾剑、武当君子剑、武当太极十三势、武当春秋大刀等均列入武当门。把少林拳、太祖长拳、十二路弹腿、四路查拳、八极拳、劈挂拳、练步拳、少林甘凤池拳法、石头拳、达摩剑、青萍剑、三门剑、猿背棍、断门枪等列入少林门。

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两者各具特色。少林武术主刚,要求刚健有力,勇猛快速,动静相间,节奏分明。而武当武术在武学上别开蹊径,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其别具一格的劲力特点和练功方法,在武术界享有武林至尊的地位。

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时,一级教习(正教授)罗玉、一级教习兼学生训育处代理处长童仁富、“央馆”董事会执行董事长兼顾问李松如等,凭借自身具备的武当“太和门”硬形功夫、特绝秘技等精湛武艺,受聘“央馆”内的一席重要领地。

孙式形意拳

武当形意拳实战技击(民国时期的形意拳)(2)

孙禄堂(1860-1933),河北省完县人。其形意拳师从李奎元,复从郭云深,共11年,期间又得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诸前辈亲授。1928年3月24日,中央国术研究馆成立时被聘为武当门门长,7月1日聘为教务长。后因忌之者众,孙厌于从事关系纠纷。同年6月28日,江苏国术馆在镇江成立,受馆长钮永鉴之聘,孙禄堂担任副馆长兼教务长。自此,孙往来于南京、镇江等地传授武术。

孙先生在央馆第一批学生武术训练班上传授过形意拳,教学套路为五行拳和十二形。孙禄堂创立了形意拳成为《易学》的一种体现方式,以中和为总则,以无极为源,太极为本,三体式为基,五行为纲,十二形为目的形意拳理论体系。总结出形意拳演习要义,即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等技术要求。提出形意拳“打坚不打暇,击实不击虚”的战略原则。孙禄堂著《形意拳学》,1915年初版,1919年再版,由陈微明作序。

高式形意拳

武当形意拳实战技击(民国时期的形意拳)(3)

高振东(1879-1960),河北省雄县高辛庄人。光绪年间拜马玉堂为师,系统学习形意拳。1928年受聘中央国术馆教习形意拳,并被任命为武当门代理门长,旋聘为武当门长。

高振东形意拳源于师祖刘奇兰、李存义和师父马玉堂。他非常注重桩功的练习及单式动作的精练,诸如三体桩、混元桩、无极桩和五行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以及十二形中的龙鸡骀鼍蛇猴鹰燕鹞各式的单练。高氏形意拳形成了独特的练法和程序,并有完善的对练套路。

高氏形意拳的特点是,朴实明快,“一寸为先,一发即至”。严密紧凑,“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起如钢锉、落如钩杆”。沉实稳健,“迈步如行犁、落地如生根”。协调整齐,“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手到脚也到、打人如拨草”,三尖相对,三节相随。意气力相配合,做到内外合一。

朱式形意拳

武当形意拳实战技击(民国时期的形意拳)(4)

朱国福(1891—1968),河北新城县人。少拜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又得张占魁、孙禄堂教诲,精形意,通太极,擅八卦,又学拳击,融中西拳法为一体。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行第一届武术国考,朱国福以其精湛的技艺力搏天下群英,获得国考第一名。1928年12月,“央馆”第二批学生武术训练班开始,朱国福教授形意拳。

朱国福传授的形意拳强调三曲三垂。

三曲者:臂曲、腿曲、腕曲。三垂者,肩垂、肘垂、气垂。曲臂以富力,肩垂以抱劲,沉肩坠肘,劲力透达。朱国福拳法坠肘、屈臂、垂肩动作非常明显,这与拳击(直拳)扬肘、直臂、伸肩动作正好相反。

朱氏之钩拳,出拳像钳工锉铁,发力方向似切弧。而拳击的钩拳轨迹明显是划弧线,切弧克划弧优势较大。再看朱氏之摆拳是顾右打右,顾左打左,横击顺打犹如蛇之拔草,极富迷惑性。而拳击的摆拳是左出打右,右出打左,两相比较,动作迥异。

从技法上看,朱氏拳法也很有特点。

其一,朱氏拳法动作幅度小,运动距离短,这有利于提高出拳频率和贴身打,正所谓“出手如闪电,打人似亲嘴”。

第二,朱氏出拳时,手臂有拧翻动作(小臂旋转)。当与敌拳接触,拨动功效神奇,“起落钻翻,妙在尺寸间”。

其三,朱氏拳法中“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手不离心,便于保护正面不受攻击,肘不离肋能化解敌手。

朱国福正是用形意拳击败了在欧亚诸国设擂未遇敌手的白俄大力士裴益?哈伯尔。

1929年2月,朱国福被聘为中央国术馆第二任教务长。他提倡“拆花架、重实用,练为战”的武术方针,推行以“形意、太极、八卦、摔跤、搏击、短兵、劈刺”为主的教学课程。执教多年,桃李满天下,诸如驰名武坛的邓德达、张海生、张文广、温敬铭、王树田、刘玉华、赵飞霞等武林高手,与朱国福都有师生之谊。

PS: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温馨提示:网络文章要结合自身的体证,是否适合自己,要辩证的看,不盲从。祝各位武运昌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