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5日讯 11月5日,海尔集团官网发布消息《海尔首创生态型企业传承新机制——创始人张瑞敏辞任董事局主席受邀担任名誉主席 周云杰当选新一届董事局主席受聘首席执行官》。

公开资料显示,张瑞敏1949年出生,1984年3月,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成为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集团前身)。在张瑞敏的带领下,1984年营业额只有348万元、亏空高达147万元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到2020年已发展成为全球营业额超3000亿元、利税总额超400亿元的全球化企业。

不断自我颠覆!执掌海尔37年的张瑞敏经历了啥?跟着珍贵瞬间了解一下>>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1)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图为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十三条管理规定。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2)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3)

1987年4月28日,海尔第一次在北京西单商场举办“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展销会,高品质的冰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4)

1988年12月,创业仅四年的海尔在全国电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5)

1997年,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为德国经销商授权。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6)

1998年,张瑞敏成为应邀登上哈佛讲坛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海尔成为第一个以成功案例进入哈佛案例库的中国企业。从1998年以来,海尔的3个案例被哈佛商学院采用——1998年的《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2015年的《海尔:与用户零距离》和今年的《海尔:一家孵化创客的中国巨头》。三个案例主线不变,但模式日渐完善。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7)

2001年,美国南卡州政府无偿将美国海尔工厂附近的一条路命名为海尔路,这是美国唯一一条以中国品牌命名的道路。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8)

2015年,张瑞敏成为首位获得首位获得Thinkers50授予杰出成就奖之“最佳理念实践奖”的中国企业家。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9)

2016年6月6日(美国当地时间),张瑞敏在GEA交割仪式上。由海尔集团(“海尔”)控股41%的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SH600690,“青岛海尔”)和通用电气(纽交所:GE)当日宣布,双方已就青岛海尔整合通用电气家电公司的交易签署所需的交易交割文件。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10)

2018年3月7日,张瑞敏在哈佛商学院演讲,分享“创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11)

2018年3月15日,张瑞敏接受山东媒体群访。谈到企业家精神,张瑞敏说,是在现有资源之外,寻求一种新的机遇,或者创造一种新的资源的一种精神。对现在中国企业而言,就是必须从原来的模仿走到引领,或者说要走到世界管理舞台的中心。“企业家精神并不是只看一个企业领导的能力,而是让企业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者或者成为自己的CEO。否则的话变成离开了你就不行。机会很多,每一个人都可以去创业,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公司”。

张瑞敏眼中的海尔(珍贵瞬间不断自我颠覆)(12)

11月5日,张瑞敏辞任董事局主席受邀担任名誉主席,周云杰当选新一届董事局主席受聘首席执行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