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

最近毒药君搜索影片资料的时候,见到最多的字眼就是“本片改编自XX”。

比如,改编自某小说,某游戏,某社会新闻,甚至某句歌词。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

毒药君一位特别有才的朋友道出了其中的“规律”:

日本人最爱改编漫画,比如《银魂》、《死神》;老美爱改编游戏,比如《魔兽》、《古墓丽影》;而国产片更是无所不用其及,歌词都能改编成电影,前有《栀子花开》后有《后来的我们》。

这其中,德国人的脑洞最为清奇,人家喜欢把实验改编成电影。比如《死亡实验》改编自1971年美国的“斯坦福监狱实验”,片中反映的人性丑恶看得毒药君头皮发麻。

而今天毒药君要推荐的这部电影同样改编自一个毛骨悚然的实验,只用五天时间,就把学生教育成傀儡——

《浪潮》

Die Welle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

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集体精神绝对是个褒义词。

但是,这部片子却提醒我们,集体精神和纪律性如果走向极端究竟有多么可怕。

1964年,美国加利福亚洲的一所高中里,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何为“法西斯主义”,教师Ron Jone 做过一项实验,实验的过程中,他在学生中间确立了集体主义的唯一正确性,同时灌输纪律性。

由此制造出一个团体组织,他们身穿统一的制服,拥有统一的手势。

而《浪潮》就改编自这个教育实验。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3)

话不多说,先介绍剧情。

赖纳·文格尔在德国一所高中任职,自由不羁的个性,让他对“无政府主义”的课程充满兴趣。

不巧的是,这门课程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赖纳·文格尔只能选择“独裁统治”这门课。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4)

尽管有万般不情愿,赖纳·文格尔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教室。

赖纳·文格尔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独裁?”

学生们面面相窥,直到其中一个女孩儿卡罗给出了比较靠谱的答案▼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5)

随后,赖纳·文格尔补充到: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6)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7)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8)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9)

赖纳·文格尔充分发挥了德国人民的自省精神,他告诉学生“纳粹”就是典型的“独裁主义”代表,并且随时有可能死灰复燃。

对此,学生们嗤之以鼻。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赖纳·文格尔发动全班展开着一场模拟政治实验。

第一天:选举领袖

赖纳·文格尔指挥学生重新调整座位,规整了原本散乱的排序。然后引导大家选出“核心领袖”。

当然,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0)

确立元首地位之后,赖纳·文格尔开始制定规则。

他不仅要求学生尊称自己为“文格尔先生”,而且强制学生必须起立回答问题。

同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1)

第二天:体会集体的力量。

赖纳·文格尔带领学生原地踏步,学生的步伐越是整齐,踏步的声响就越大,赖纳·文格尔越赞赏,并说:“这样的震动甚至能震跨一座桥”。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2)

此时,楼下的教室正在教授“无政府主义”课程,赖纳·文格尔兴奋高呼:“我们要让天花板的灰掉到敌人头上!”

借此,赖纳·文格尔告诉学生:“集体就是力量”。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3)

除此之外,他提议整个团队穿上整齐划一的服装,最终学生们决定以白色衬衫配搭牛仔裤作为团体“制服”。

他们认为,服装的一致性可以消除贫富的界限,这样在团体之中大家才能拥有真正的“平等”。

第三天:党同伐异

通过前一天的课程,同学们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他们普遍认同了:世间凶险,唯有报团取暖才可以获得安全感的思维。

当然,承认了集体的唯一正确性,也就意味着承认“个人主义”的危险性。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4)

这一天,几乎全班都换上了统一制服,唯独女孩儿卡罗没有。这一“异端”举动立即激起了集体的不满,不仅同学用异样的眼神看待她,就连男友也斥责其自私。

在第三天的课程中,大家共同商讨了团体名称,他们兴奋地称自己为“白色巨人”“海啸”“浪潮”。

大家集思广益,却对卡罗的提议视若无睹。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5)

最终,他们确定了团体名“浪潮”,并且为这个组织设计了标识。

第四天:发动“群众”。

在“浪潮”组织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力量。对于“浪潮”的自豪感催生出将其壮大的“使命感”。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6)

在学生们看来,“浪潮”不仅是自己的避风港,同时也是正义的化身。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7)

他们为“浪潮”设计了独一无二的手势,这一手势如同接头暗号一般。他们用这是手势划清团体与外界的界限,只有承认“浪潮”的人才能得到组织保护,否则就是敌人。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8)

这一天,卡罗的弟弟也加入了“浪潮”的活动中去,在他们的诱惑和威逼之下,学生只有做出浪潮的手势,才能被允许进入学校。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19)

第五天:失控。

自从弟弟加入“浪潮”之后,卡罗意识到失态的严重性。于是,去找找赖纳·文格尔理论,要求赖纳·文格尔停止他的实验,结果遭到拒绝。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0)

赖纳·文格尔的女友也对他的实验提出质疑,认为他在利用学生的“偶像崇拜”煽动情绪,制造混乱。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1)

此时,“浪潮”的同学们渐渐进入疯狂状态,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卡罗的男友马可更是认为卡罗“个人主义”,情绪失控,出手打了她。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2)

掌掴女友的马可十分懊悔,他如梦初醒般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他来到赖纳·文格尔家,告诉老师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并且提出一起结束这个荒唐的实验。

赖纳·文格尔没有直接答应马可的提议,而是通知所有“浪潮”成员明天12点学校礼堂集合。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3)

次日,学生们身着白色制服,准时出现在学校礼堂。

会议开始,赖纳·文格尔激情澎湃了做了一番演讲,他斥责“全球化”,认为那才是真正的恐怖主义,并煽动大家争取“权力”。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4)

台下的马可终于忍无可忍,企图当面阻止,结果却被冠以“叛徒”之名。

一群人把马可裹挟到讲台上,一副要将其游街示众的架势,他们完全沉浸在首领赖纳·文格尔的卫道士的角色里,甚至有人同意将马可“绞死”。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5)

整场运动由此进入高潮,但是就在此时,赖纳·文格尔话锋一转,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正是当年法西斯所做的”。

沉寂,死一般的沉寂。

此话一出,一瞬间,如醍醐灌顶,学生们瞬间被打醒。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6)

现实生活中,这场实验就此结束,没有人愿意再提起他,他们为自己的疯狂感到羞愧。

但是,电影却以悲剧收尾。浪潮中的狂热分子蒂姆,一直缺少群体关怀,他无法接受“浪潮”解散的事实,在开枪打伤同学后吞枪自尽。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7)

谈到结局的改编,导演说:

“我认为《浪潮》是一部年轻人会觉得很酷的电影,特别是在拍摄期间我还看到有的年轻人用波浪的手势来打招呼。作为一名德国电影人,我有强烈的责任感去澄清一个观点,表明如果你当法西斯主义为儿戏来玩耍,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将结局改动以便更加清楚地警醒观众。”

电影有一个简单的故事向我们呈现了集体主义走向极端的后果,而这一切,勒博在他的《乌合之众》中早已分析过:

“群体中的人拥有两个共同特点:首先是每个个体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和思想都在关注一件事。”

而群体心理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原本突出才智被削弱”“无意识决定群体智慧”,他们拒绝深度思考,甚至造成低智、偶像崇拜。

就像每个参与过实验的人羞于提起这件事一样,每个人都有可能卷入群体危机,而这种加入往往是无意识的。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8)

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从学生到独裁者只要5天)(29)

最后,毒药君只想说,请时刻警惕,不要放弃独立思考,也不要人云亦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