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可以直接含服(岂能将片仔癀当做保健品来服用)

片仔癀可以直接含服(岂能将片仔癀当做保健品来服用)(1)

片仔癀药物锭剂

传统名贵中成药片仔癀是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它的处方和工艺受国家级绝密保护,“片仔癀的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它是一种复方制剂,其主要成分为名贵中药材麝香、三七、牛黄、蛇胆等组成,加之其秘而不宣的特殊的发酵制作技艺、传奇的宫廷秘方故事以及神奇的销售量而享誉海内外。其独特的疗效魅力有目共睹,片仔癀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热毒血瘀所导致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以及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和各种炎症。传统的片仔癀是中药制剂中的锭剂, 1999年12月由原漳州制药厂改制成股份制后还生产有胶囊剂以及许许多多冠以“片仔癀”商标的其它中成药制剂,片仔癀锭剂和胶囊剂两种剂型处方及功效相同,但人们还是喜欢使用传统的锭剂。不管是锭剂还是胶囊剂,其临床功效毋庸置疑。但是近些年来,笔者发现社会上很多人鉴于对片仔癀的追捧,通过游资炒作,把它当做神药,价格一度被炒到每锭一千多元,甚至不分靑红皂白、不辨虚实、不问寒热,也不进行“四诊合参”而盲目使用,有的人将片仔癀当成一种保健品或保肝药使用,每天吃一点,以达到健身的目的,或曰是为了保肝清肝,更有女性消费者将其当作美容产品购入和使用,或曰是为了养颜美容。殊不知不但无益于身体健康反而伤了脾胃,进而伤了肝脏。为什么呢?且听桃花岛陈药师慢慢道来:

一、从片仔癀处方历史“初心”来说片仔癀的出现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间(即1552-1566),据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传说当时有一名朝庭御医因奸臣严嵩的陷害而连夜从宫中出逃,经过数月波折最后辗转来到福建漳州璞苑山岩谋生,并削发为僧,法号为“延候”。据说在他出逃时随身携带了几个宫廷秘方,其中便有一个秘方由八味中药组成,在延候法师成为璞苑山岩掌门后,便将这个宫廷秘方,亲手制作成“八宝丹”用于当地信众的疾病治疗。据漳州地方志记载,当时附近百姓患疾者甚众,寺僧广为施治,无不药到病除,宫廷秘方,就此落地生根。后来人们也将片仔癀誉为“佛门圣药”。在当时闽南一带民风素来就以剽悍尚武而著称,跌打损伤在所难免,加上闽南地区气候闷热潮湿,“痈、肿、疔、疮”也常常困扰民众,这时延候法师就用它来治疗这些疾病,慢慢的“八宝丹”的名气也就渐渐形成了。漳州属于沿海地带,当地人喜欢出海跑路,或前往台湾或前往南洋(注:在福建闽南将东南亚一带国家称之南洋),而璞苑山岩的“八宝丹”也就成为了这些去台湾或南洋的游子必带的随身宝物,由于其药效显著,且难买到,常常将其切成一片片的使用,因此人们也将其称为“片仔癀”,另一方面在闽南的方言之中“癀”是指 “热、毒、肿、痛”等症状,俗称“发癀了”,而“八宝丹”切片服用之后便可“退癀”,因此民间便将“八宝丹”改称为“片仔癀”。

片仔癀可以直接含服(岂能将片仔癀当做保健品来服用)(2)

用朱砂写的信物

到了清末和民国初期,社会动荡,产有“八宝丹”的璞山岩寺,香火渐渐冷落、寺院倒塌,最后一任住持如添大师,不得不还俗下山,改俗名叫黄拢狮,他选在漳州璞苑社住下来,并招收徒弟,一起制作璞苑“八宝丹”出售,随后娶了漳州东门“馨苑”茶庄的李氏为妻。黄拢狮过世之后,其妻李氏注册商标“馨苑药局”,同时生产商标叫僧帽牌的“片仔癀八宝丹”,而黄拢狮的徒弟高峰也注册了高峰药局,生产“王牌片仔癀八宝丹”, 黄拢狮的第一个徒弟严全州却继承如添大师衣钵却依旧在璞苑社家中自制“片仔癀八宝丹”。在民国时期,漳州的各个药铺药局几乎都有出售片仔癀八宝丹,在闽南是属于平民百姓的大众药。一直到了解放后,1956年,国家对个、私企业进行改造,漳州“馨苑”、“同善堂”、“天益寿”等8家药店合并成立公私合营企业同善堂联合制药厂,李氏把秘方贡献给政府,第二年改名公私合营的漳州制药厂,1966年改制为地方国营漳州制药厂,原片仔癀“璞山岩馨苑号”重新注册为“荔枝牌”商标,“荔枝牌”片仔癀成为漳州制药厂的拳头产品,“片仔癀”的生产,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成为了如今的国宝名药。到1999年12月由原漳州制药厂改制后成为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如今是拥有1家研究院、35家控股子公司、7家参股公司的上市公司(投票代码600436)。经营6大品类、470多个产品系列。在全国7个省、直辖市建立23个科研、生产和药材基地。总的来说,片仔癀处方“初心”就是治疗“癀”病(即热、毒、肿、痛)的,属于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成药,其药性偏凉。

二、从片仔癀组成药物的本草记载来说1、麝香最早记载麝香的药用价值和功能的是《神农本草经》,称其“味辛、温。主辟恶气,杀鬼精物,温疟,蛊毒,痫痉,去三虫。久服除邪,不梦寤厌寐。”唐代甄权所著《药性论》也载有麝香:“主小儿惊痫客忤,蚀一切痈疽脓水。今人又用以治中风、中气、中恶、痰厥猝仆。兼入膏药、傅药,皆取其通窍开经络、透肌骨之功耳。”但甄权还强调了:“麝香走窜飞扬,内透骨窍脏腑,外彻皮肉及筋。其性能射,故善穿透开散。”元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也说过:“五脏之风,不可用麝香以泻卫气。二公之言,诚得其旨矣。凡似中风,小儿慢脾风,与夫阴阳虚竭,发热,吐血,盗汗,自汗,气虚眩晕,气虚痰热,血虚痿弱,血虚目翳,心虚惊悸,肝虚痫痉,产后血晕,胎前气厥,诸证之属于虚者,法当补益,概勿施用。即如不得已欲借其开通关窍于一时,亦宜少少用之,勿令过剂,苏省开通之后,不可复用矣。孕妇不宜佩带。劳怯人亦忌之。”《雷公炮制药性解》:“麝香为诸香之最,其气透入骨髓,故于经络无所不入。然辛香之剂,必能耗损真元”。 综上本草所载,含有麝香成分的片仔癀的确不是人人皆可用也;2、牛黄 牛黄为牛科动物牛的胆囊结石(少数为胆管中的结石),称为天然牛黄。由于天然牛黄来源稀少,价格昂贵,后人通过人工合成工艺制造出人工牛黄。牛黄味苦、甘,性凉。归心、肝经。具有清心凉肝、息风止痉、豁痰开窍、清热解毒的功能。最早载有牛黄的也是《神农本草经》,并将其列为上品,谓“牛黄,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痓、除邪、逐鬼。”许多本草,诸如《新修本草》、《名医别录》、《开宝本草》、《本草纲目》、《汤液本草》、《本草蒙筌》、《雷公炮制药性解》、《本草新编》等均载其有小毒,不宜多服。因此含有牛黄成分的片仔癀同样不宜多服。3、冰片天然冰片,又名片脑、桔片、龙脑香、梅花冰片、羯布罗香、梅花脑、冰片脑、梅冰。是从龙脑香树干的裂缝处,采取干燥的树脂,进行加工。或砍下树干及树枝,切成碎片,经水蒸气蒸馏升华,冷却后即成结晶,其外观晶莹如玉它味辛、苦,归心经,本品气味芳香,辛香走窜,避恶气。通九窍。其辛散芳香,苦能燥湿,故可散风湿,透郁热。《本草经疏》载冰片:“凡中风非外来之风邪,乃因气血虚而病者忌之;小儿吐泻后成惊者为慢脾风,急惊属实热可用,慢惊属虚寒不可用;眼目昏暗属肝肾虚者不宜入点药。”清代汪绂写于1758年的《医林纂要》载:“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痔疮、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冰片虽然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功效,但也有一定的毒性,也存在有许多副作用,服用过量就有可能会出现中毒的症状,加重肝脏的代谢,对肝脏造成损伤;其次冰片是一种寒凉的药物,使用不慎也可能会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发生,鉴于以上情况,所以在处方中冰片用量极少且多为外用,因此含有冰片成分的片仔癀内服同样也有副作用产生。(注:另外在商品上还有人工合成冰片和菊科植物艾纳香的叶提取的结晶,习称艾片)

4、蛇胆 蛇胆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将其列为下品,载云:“:蚺蛇胆,味甘、苦、寒,有小毒”,谓其主治“目肿痛,心腹痛,下部匾疮”,后世诸多本草均载其临床功效,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增加了蛇胆具“明目,去翳膜,疗大风”的作用。后世人们发现蛇胆吃多了会导致中毒,甚至致命。另外,胆汁中含有大量由肝脏排出的有毒物质,会引起严重的肝毒性反应,还可能含有导致免疫反应的药物成分。因此含蛇胆的片仔癀虽然安全性高,但毕竟是含有蛇胆成分哟。 正如金代医家李东垣所言:“麝香入脾治肉、牛黄入肝治筋、冰片入肾治骨,若在肌肉者,误用之反引风入骨。”

片仔癀可以直接含服(岂能将片仔癀当做保健品来服用)(3)

片仔癀药物组成

三、从中药偏性来说 我们传统医学中的中药是吸收大自然的能量,它之所以具有寒、凉、温、热之“四气”,正是吸收了大自然中的各种天然营养成分,正好可以用来纠正疾病状态下人体的寒、凉、温、热的失衡。寒凉药用来纠正热证;温热药用来纠正寒证。中药的寒、热、温、凉的四气,正是医治人体寒热失调的内在依据。我们从片仔癀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药理作用等综合分析,片仔癀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中医诊断为热毒内盛证或热毒血瘀证的疾病,即使说明书上有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记载,也应该有严格的适应症范围,不是所有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都能服用,所以它不是保肝的药物,更不是保健药物,而是治疗用的药物。既然是药物它都有毒性,这里的“毒”有三层含义:其一含义是“毒”为一切药物之总称。平时我们所说:“凡药皆有毒”就是这个意思。《周礼·天官》:“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景岳全书》也载:“凡可辟邪安正者,皆可称为毒药”。这里将药与毒并列,可见药即“毒”,“毒”即药,毒乃一切药物的总称。其二含义是“毒”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药物之所以能治病,就在于利用其偏性来祛除病邪,协调脏腑功能,纠正阴阳盛衰,增强抗病能力。如《类经》:“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者,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还有“欲救其偏,则惟气味偏者能之,正者不及也”。我们平时所说热性的药吃多了就是有毒而发。中药理论中有“以偏纠偏”之说。正如上面说到的中药的“四气”纠偏人体因病而得的“寒、凉、温、热”,然而,毒指药物的偏性,而人之所以生病是感染了邪气所致,所以中药的毒性也就是其药性了。人体需要即为药性,人体不需要就是毒性。人体病之当服片仔癀则是至宝,无病而服片仔癀则是毒药,药以治病,因毒为能。其三含义是“毒”指药物作用的强弱。每味药物性味不同,作用强弱也不同,古人常用无毒、小毒、常毒、大毒、剧毒等来区分。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便根据药物偏性之大小,即作用强弱,指出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而中成药片仔癀是中药组成,同样也是有其三含义中的不同程度的毒性,因此不能随便服用。

此外有毒中药或中成药安全范围窄,常用量小,稍有不慎即可导致中毒,因而对其剂量有严格的控制。既要限制每次用药的剂量,还要限制用药时间,把握每次用药的总剂量,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中毒。而片仔癀说明书上的用法用量有明确说明,患者出现中毒反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明朝《景岳全书》中有云:“热者有热毒,寒者有寒毒,若用之不当,凡能病患者,无非毒也。即如家常茶饭,本皆养人之正味,其或过用误用,亦能毒人,而况以偏味偏性之药乎?但毒有大小,用有权宜,此不可不察耳。” 此外古训“是药三分毒”,“有病,病受之,无病,体受之”,“中病即止”,这些理论都在强调中药或中成药都要对症下药,辨证施治。口服片仔癀需要注意方中含有麝香,孕妇禁用,易损伤胎气;且麝香辛香走窜之性甚烈,易于耗气伤阳,夺血伤阴,故虚证者慎用,而脱证者当忌用,只用于实证、闭证。本药还含有牛黄,脾胃虚寒、脾虚便溏者慎用,中医认为,苦寒伤脾胃,而片仔癀所含成分多为苦寒之药,因此对脾胃虚弱的患者应该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决定是否使用,或进行适当配伍。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服用含牛黄的制剂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上消化道出血、膀胱炎等不良反应,其原因可能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或服药者为特异性过敏体质。最后强调的是服用片仔癀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外用一般是取少量研末,用冷开水或用食用醋将其调匀后敷在患处,每日外敷数次,经常保持患处湿润或遵医嘱使用。 作为清热解毒‬、化瘀消肿的网红圣药片仔癀,它不适用于虚症,如:气虚,阳虚,阴虚、湿热湿寒等患者已是不争的事实。片仔癀但到目前为止仍然属于治病的药品,而不是随意可服的保健品或美容品。

【结束语】片仔癀以其悠久的历史、卓绝的临床疗效而著称于世。除了在治疗肝炎、肿瘤,消除无名高热及肿毒、促进手术刀口愈合等方面疗效显著,还能够有效消除人体内的“湿、热、毒、邪”等,受到越来越多医药专家和消费者的青睐。近些年成为“网红神药”,但它不是万能的神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服用,也并不是包治一切百病的中成药,不论社会上游资如何炒作,或者出于上市企业如何的文化宣传包装它,我们都要理性看待,不能盲目从众,胡乱吃药,既花钱又伤体。

【参考文献】

1.彭军,褚剑锋,付长庚.片仔癀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建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03):285-288.2.周步高,喻松仁,艾志福,舒晴.片仔癀方论辨析和抗肝损伤研究概况[J].江西中医药,2017,48(01):65-67.3.刘丛盛.片仔癀药理及临床应用综述[J].医药世界,2006(S2):64-66.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版本(2020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5.曾惠芳,石书江等.蛇胆的本草考证与品质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0,27(5)129-1326. 陈明、黄坚航;《片仔癀伪品的鉴别》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0, 10( 2)7.陈明.中华国宝名药——片仔癀的过去与今生 2019.11.08: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27457186478686727/

片仔癀可以直接含服(岂能将片仔癀当做保健品来服用)(4)

早期片仔癀实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