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

忙了一天有点累,就打算刷下短视频,找些搞笑的视频看看,让自己放松一下。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刷出了一个小学生做作业的视频,家长在旁边指导。

当家长说“我们要微笑着面对生活”这句话时,小学生脱口而出“奥利给”,突然间把我逗笑了。虽然这个短视频挺搞笑的,但一会儿,我却陷入了沉思。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很大。这句话有两个字是被标注的,即“微笑”,而题目的要求是写出微笑的反义词,正常情况下的回答应该是哭泣、哀伤等词语。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1)

小学生说了句“奥利给”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情,最感同深受的是,跟小表妹聊天时,她经常使用“肿么”、“它不香吗”等网络语言。

虽然看得懂,我还是劝她,别太注重使用网络语言,很容易被带歪了。但她并不听,还说我是“老古董”。

确实,网络语言,对于中小学生而言,有其正面作用,如许多网络流行语言来自新闻热点,搞笑幽默的网络语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自身视野,丰富日常生活,能使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所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2)

创造性思维

但不能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也有不好的一面。最明显的便是在书写汉字时,忘记汉字原本规范的写法,就比如说“神马”,原本规范的写法是“什么”,思维天马行空,但缺乏条理,无严谨结构可言,难以提升文学素养。

看见很多人都在使用网络语言,中小学生就跟着学,特别是小学生,这属于模仿。

模仿:是指个体自觉或不自觉重复他人的行为的过程。

小学生想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质等都无法离开模仿,但在模仿的过程中,很多小学生并不知情模仿有一定的盲目性,也不知所要模仿事物的本质如何。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3)

模仿

儿童模仿具有盲目性

小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主要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去模仿。

不像成年人那样,具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有很强的辨别是非能力,不管是模仿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对他们来说,没有明确的标准,就单从兴趣这个角度出发。

而模仿久了后,习惯成自然,就难以发生改变,成为自然而言的事情。如模仿电影、电视里面的英雄人物,模仿他们的助人为乐等良好品格,也会模仿电影里面的打斗场面,在家、教室等场所“实践”,所以儿童模仿具有盲目性。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4)

模仿具有盲目性

儿童模仿不一定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在小学生模仿的过程中,更注重所模仿对象的外部特征以及相关的行为动作,并未去注意学习事物的本质。偏向于情绪化,也就是感性模仿,理性模仿相对少一些。

话说回来,小学生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就是一种模仿,这样的模仿具有盲目性,而且难以看清事物本质,那么就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频繁网络语言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冲突,有可能忘记原有的知识体系

《大戴礼记·保傅》:少成若性,习贯为之常,从儿童时期所形成的习惯就会像天性一样,习惯成为天性后,是很难改掉的。

小学生阶段正是习惯塑造的关键时期,频繁在学习中使用网络语言,必然对原有的知识体系产生一定的冲突,甚至很有可能忘记原有的知识体系,以网络语言为主,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情况。

比如说在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网络语言,作文语言有其运用规范,但不少网络语言属于“失范”,久而久之,还能用规范的文字写出优美、高质量的作文吗?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5)

小学生写作文

想要把作文写好,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不断丰富自身知识体系,才能有所成,然后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写出好的作文。

可网络语言应用在作文当中,容易使得行文逻辑出现断层,没有严谨的结构,算不上好作文。

所以说,频繁使用网络语言很有可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冲突,使学生忘记原有的知识体系,得不偿失。

不利于情操的培养,难以形成良好的三观

有些网络语言过于低俗化,成年人有一定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模仿一些过于低俗化的网络语言后,一般都能及时改正。学生不太一样,模仿网络语言往往是兴趣使然,并未深究其含义。

由此可见,并不利于儿童情操的培养,在频繁使用低俗化的网络语言时,难以形成良好的三观。

甚至有可能加剧了语言暴力的问题,语言无形无色,它能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对心理方面产生影响,这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6)

语言暴力

基于此,如果不能让儿童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那么在身心发展和学习上都会受到影响。

强硬抵制网络语言并不可取,随着网络普及化,网民数量激增,网络语言已经自成体系,只能说让儿童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强硬抵制有可能带来反效果。

家长要引导孩子对网络语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去其糟粕

网络语言有很多种类型,即数字型、混合型、口语型、图画型等,但有些类型的网络语言虽然在特定的情境下,有其独到之处,感觉很形象直接,可实际上属于含糊不清,并未表露真正的意图。

比如说“886”表示的是“拜拜了”,这些词语家长要告诫孩子不要在作文当中使用,还有一些低俗化的网络语言也是如此,若是使用这些不合规范的网络语言,必然使得孩子自身的语言生态出现问题。

(2)取其精华

在网络语言中,有些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文明雅致,在写作文时使用没有太大的问题,比如说“给力”、“点赞”等网络语言,使用没有太大的问题,用好了便是一大特色。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7)

点赞

家长不要过度让孩子抵制网络语言,疏导更能起到好的效果

勿因为网络语言不好的一面,就过度让孩子抵制网络语言。现在许多孩子都是网络原住民,属于出生就生活在数字化、信息化的网络时代,网络语言接触多是很正常的。

家长要去疏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语言,而不是直接让孩子不使用网络语言。抵制是在压缩孩子的想象空间,一个新词的出现,蕴含着想象力、很高的创作热情,还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这些都是我们想要让孩子拥有的能力。

抵制很容易让孩子失去这些能力,应多疏导,而非抵制和堵压

小学生应该怎样正确对待网络信息(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影响很大)(8)

家长要疏导

网络语言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并不小,在搞笑之余,值得深思,用公正、发展、客观的眼光看待网络语言的影响,积极引导儿童往好的方向使用网络语言。

进而使中小学生模仿时,盲目性能够降低,能看到一些网络语言中所蕴含的事物本质,拥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