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x神经毒气(化学武器究竟有多毒)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乃千 责任编辑:陈婕

vx神经毒气(化学武器究竟有多毒)(1)

马来西亚警方日前正式宣布,此前发生朝鲜男子遇袭事件出现进展,该男子死亡原因与死者身上发现的化学武器成分VX神经毒剂的毒理作用高度一致。正是由于毒物的高致命性,该男子接触的高剂量VX神经毒剂后很快扩散并影响到心肺以及全身,从医疗介入到朝鲜男子死亡可能只有15到20分钟。

事实上,少量的VX神经毒剂就能致人死亡,更何况接触的高浓度毒剂通过皮肤被吸收,一般的解毒剂很难发挥作用。这一类化学武器的恐怖杀伤效果令人不寒而栗。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就开启了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的“潘多拉魔盒”。从那时起的一百多年来,化学武器就作为与生物武器、核武器相并列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杀伤性强、持续时间长,早已被国际条约所禁止。可是近年来,化学恐怖主义和改头换面的新型化学武器屡见不鲜,全面禁止使用化学武器,将这一“战争恶魔”早日绳之以法是应有之意。

资料图:电影《石破天惊》中出现的VX神经毒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化学武器的阴霾愈发浓重。由于不需要大规模资金和技术投入就可快速组建可观的杀伤武器库,化学武器被作为“穷国原子弹”得到大量生产和装备,并在战争中频繁使用。冷战期间,仅美国和苏联掌握的庞大化学武库,数量多达几万吨,足以将地球上的大部分人和动物毁灭。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就对伊朗采取过塔崩、沙林等毒气攻击200余次,直接造成约10万人中毒。

据统计,在因大规模使用现代化学武器而被称为“毒气大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共动用毒剂54种,总释放量高达12.15万吨,直接导致127万余人中毒,超过9万人死亡,战争的幸存者也遭受到身心上的巨大创伤。随着军事需求的快速推动,目前化学武器已经形成了包括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全身中毒性毒剂6类70余种规模的庞大毒库,犯下了戕害人民的种种罪行。

神经性毒剂包括沙林、梭曼、VX等,主要可引起中毒者神经功能紊乱,并出现瞳孔缩小、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症状,严重时可迅速致死。糜烂性毒剂包括芥子气、路易氏毒气和氮芥等,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睛侵入人体,可破坏肌体组织细胞,造成呼吸道黏膜坏死、皮肤糜烂、畏光甚至失明等症状。窒息性毒剂包括光气、氯气等,主要会损害呼吸器官并造成窒息死亡。此外,刺激性毒剂主要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失能性毒剂主要让人暂时性失能,并出现头晕眼花、思维混乱、运动迟缓等症状;全身中毒性毒剂主要引起急性缺氧,会产生胸闷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化学武器具有毒性作用强、中毒途径多、持续时间长、杀伤范围广等突出特点。统计数据表明,化学武器的杀伤率是传统弹药杀伤效果的2.3倍,近代化学武器的毒性比一战时更是高出数百倍,一滴针尖大小的VX毒剂通过皮肤吸收后就可以杀死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化学武器使用后,主要通过呼吸道、皮肤接触、水和食物传播等多种途径使人体中毒。弹丸爆破后的化学毒剂可随风扩散,可直接作用于大范围地域,并对该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目标产生巨大的毒害作用。

vx神经毒气(化学武器究竟有多毒)(2)

事实上,自化学武器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对化学武器的使用恨之入骨。1992年11月30日,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一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得到通过,并于1997年4月29日正式生效。《公约》对世界范围内化学武器的销毁进行核查并且确保化学武器及其制作中所用的有毒化学品不再扩散。截至2016年4月,禁化武组织在86个缔约国进行了6194次视察,在全世界宣布的72,525公吨库存化武战剂中,98%已经销毁并得到核实。

然而,彻底向战争恶魔告别,还有不小的难度。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化学武器“摇身一变”,开始向非致死性的失能武器转变。“失能性”化学毒剂被某些国家列为“非致命剂”而不予裁减。美国于1962年研制的毒剂毕兹,可直接促使人体思维和运动机能发生障碍,从而失去作战能力。游离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中间地带的“生物调节剂”,可使作用对象处于昏睡、紊乱等状态,同样可以作为武器应用于作战。这些新型“失能性”毒剂虽然最终没有杀人,然而直接受害者依旧是一线士兵和无辜平民。

此外,近年来化学恐怖主义愈演愈烈。由于制备有毒的工业化学品极容易获得,恐怖分子可利用化学武器实施恐怖袭击。“伊斯兰国”曾经在战场上数次使用化学武器,并且拥有制造少量氯气和芥子气等化武的能力。对于战争狂魔而言,化学武器大大降低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门槛”,可以更容易、更高效地用于战争杀戮,一旦化学武器失控,甚至可将整个人类带入灭绝的灾难深渊。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