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制和世袭制意味着什么(禅让制备受后人推崇)

天下为公,人间大同的理念一直都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结构。而这一点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得到实践过,这让很多后来者都心向往之。在尧舜禹时期,选拔部落首长主要是通过禅让制。不仅要由臣下来推举有贤能,有才干的人。在位者还要对其进行考察,看他能否承担大任。在尧86岁的时候,他开始选拔这样的人才,这时候他关注到了舜,为了切实的考察舜是否有才干,他把自己的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在他各项都达到他的满意之后,才让他当首领。


禅让制和世袭制意味着什么(禅让制备受后人推崇)(1)

舜确实没有辜负尧所托,不久后他病死在苍梧。也就到了禹的统治时期。关于我们熟知的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的精神。他的父亲也是一个治水能手,虽然多年治水,但是水害依旧没有减缓,所以最终被杀。人们推举禹让他来治理黄河,他不仅采用了筑高堤坝这样的方式,而且还多年来考察上游和下游的关系,用了疏导与筑堤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人们解决了黄河的水害问题。

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威望。当时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是部落联盟。当时的最高的权力机关,其实并不是尧舜禹三个人。而是部落首长议事会。他们的任务就是统帅军队,维护群体的安全。也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军事的民主制度。


禅让制和世袭制意味着什么(禅让制备受后人推崇)(2)

很多人其实都有疑问,难道他们真的大公无私到了选贤举能吗?难道他们并不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让自己的亲属获得王位吗?在谈很多人开始感叹的禅让制的优点,那个天下为公的社会形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在深入调查。其实尧当时也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也想要继承王位。

但是他都没有扛得过部落联盟的力量,所以失败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独裁力量慢慢的开始占主导地位。禹本来想让自己的助手益当王。但是他的儿子启也想当王,于是益就顺手推给了启。可是根据《竹书纪年》这本史书记载,后来益也曾后悔过,他开始夺位但是被杀。这个时候也就奠定了启的统治地位。


禅让制和世袭制意味着什么(禅让制备受后人推崇)(3)

孟子认为,终结禅让制的不是禹也不是启,而是部落联盟各部落的首领和氏族成员。因为是他们选择了启。而选择了启也就意味着抛弃了禅让制。这样禅让制就变成了世袭制。公天下就变成了家天下。但是我们不得不认识到,在早期的国家制度建设的时候,其实也出现了很多薄弱之处。部落联盟的力量依然存在。

比如说启在建立国家之后,他的儿子太康当王。可是因为太康骄奢淫逸,所以,被自己的部下夷羿夺得了王位。这也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说的太康失国。可是他失去的只是部落联盟的军事首长的位置,而并没有失去本部落首领的职务。就是因为部落联盟依旧有它的微弱位置。所以少康才可以取得立足之地,延续了夏朝的传统,维护了它的稳定。在这个期间我们可以称之为是军事民主制度下的世袭制时期。


禅让制和世袭制意味着什么(禅让制备受后人推崇)(4)

我们后来人一直在讨论着禅让制和世袭制的优缺点。思考从禅让制走向世袭制,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禅让制确实可以选拔出杰出的领导者,这对于一个部落,一个民族走向昌盛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从禅让制走向世袭制是历史所趋,它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的结果。在这一点上来说,世袭制是进步的。


禅让制和世袭制意味着什么(禅让制备受后人推崇)(5)

从禅让制走向世袭制,再从世袭制走向我们如今的更为进步的政体,这是一步步进步发展的,禅让制之所以早早的终结,更多的因素是因为它所依托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变化。选贤举能固然是好,不过这确实需要社会总体的思想,精神文化水平在极其繁荣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只有这样。群体智慧才不会滥用。更甚者说,才不会出现像希腊的陶片放逐法那样的弊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