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怎么教得好(什么是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

科教新报全媒体记者 王燕 通讯员 童丹平 黄程燕

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该何去何从?如何破解乡村学生的认同危机、教师的身份迷失难题?留守儿童居多,怎么满足他们心理诉求?如何找到学校的办学特色,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振兴之路?……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4月13日至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30余名乡村校长相聚平江县,参加由湖南省教育基金会与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共平江县委、平江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乡村好校长论坛”(以下简称好校长论坛),与一众教育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探索“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展望乡村教育前景,助力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好校长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秉承“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公益理念,好校长论坛经过9年的探索实践,已成为备受教育人瞩目的活动。

本次论坛的举办地缘何选定平江?

湖南省教育基金会理事长王柯敏表示,平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乡村教育,以践行“教育再造一个新平江”和“对教育事业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对教育建设再怎么投入也不为过、对教师队伍再怎么关爱也不为过”的教育发展理念,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此外,平江立足乡村实际,引导各方资源支持乡村教育,政府、社会、学校凝成合力,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平江是基础教育大县,有300多所乡村义教学校。”平江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邓焕发向记者介绍,“平江全面落实综合评价改革,对学校进行分类评价,将城区大规模学校跟乡村小规模学校分开评价。这就让更多人看到了乡村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近两年,不少乡村学校和乡村校长走上了领奖台,还有一些乡村学校在特色办学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如何更好地推动乡村学校发展,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重要议题,也是本次好校长论坛关注的重点问题。

乡村教育怎么教得好(什么是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1)

“乡村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承载着传播知识、涵养乡风、弘扬文化的使命,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必须先发掘、培养并扶持乡村好校长。”王柯敏认为,“乡村校长要朝着讲政治、懂教育、能落地、会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努力,成为乡村孩子和乡村教育的提灯人、造梦家。”

乡村教育怎么教得好(什么是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2)

圆桌对话

本届好校长论坛除了有主会场,还设立了3个分论坛,20余场主题报告和案例分享涵盖了县域乡村教育管理与发展、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创新以及县域乡村儿童教育等多个方面的议题……此外,还通过自主沙龙、圆桌对话等形式,多维度地深入探讨乡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乡村儿童能力培养等关键问题,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平江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教育工委书记鲁勇介绍,“好校长论坛为乡村校长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接下来,平江将借此次契机,着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继续在乡村校长培养、选拔、运用、提升上用真情、出实招。”

乡村校长同频共振,共生共长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而一群好校长成就一方好教育!“第三届湖南乡村好校长”颁奖典礼是本届好校长论坛的一大亮点,获得该荣誉的9位校长分别上台领奖,并就办学特色、典型经验等方面作分享:江华县沱江镇第四小学校长刘志荣依托瑶山独特的资源,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和现代学校体育相结合,破解办学瓶颈;面对学校留守儿童占比过半等农村教育现状,炎陵县霞阳希望小学校长张琳艳以“知心屋”项目为抓手,打造全员育心工作新格局;溆浦县观音阁镇中学校长樊建波从细节入手,培养学生良好德行,以举办“感动校园”人物的方式,突出榜样引领,让“德”入脑入心;保靖县迁陵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谢晋实施“彩虹乐园”留守儿童关爱项目,带领志愿者、教师陪伴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此外,建设“彩虹农场”,带乡村孩子学习农耕知识,记住乡愁……

乡村教育怎么教得好(什么是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3)

9位“第三届湖南乡村好校长”合影

为振兴湖南乡村教育,湖南省教育基金会与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抓住“牛鼻子”,于2018年联合发起“湖南乡村好校长计划”公益项目,在湖南省寻找有情怀、有突出素质教育实践成果的乡村好校长,对乡村好校长进行持续赋能成长,并鼓励“乡村好校长”带动乡村校长群体共同成长,引领更广泛的乡村教育工作者探索做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

湖南弘慧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帆在论坛中提到:“在弘慧成立的15年时间里,我们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变化,也跟随着变化不断调整方向和思路,从关注孩子、老师、校长到关注县域教育生态,从聚焦、聚合到聚变,我们一直在倡导所有的乡村好校长们,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同做更好的乡村教育。”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这是一个乡村校长同频共振的平台。”在好校长论坛上,乡村校长们不再独自苦恼、窘迫,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相同点和共同语言:“我们同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校情也十分接近,彼此间的经验可借鉴、可复制。”

“每次来都能带给我心灵的共鸣、思想的启迪,也促使我反思工作现状,同时迸发改变现状的激情。”沅陵县荔溪乡池坪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张松柏说,这是他第三次参加好校长论坛。

如何让学校富有“特色”?如何让小规模学校“小而精”?如何加强家校社联系?28岁的平江县虹桥镇金鸡小学校长李利民带着“三个问题”而来。

金鸡小学是虹桥镇最小、最偏远的一所小学,对于担任校长仅一年的李利民来说,他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听完多位教育专家的主题报告后,李利民茅塞顿开,困扰他多时的“问题”也有了答案。他表示:“就像周国平校长的主题报告《故事力:校长的核心能力》分享的——‘有钱做有钱的景,没钱做有故事的景’,在学校财力物力人力有限的情况下,我要把‘书香校园’坚持做下去,引领学生讲好故事,写好故事。”

回到学校后,李利民迅速制定出三个奋斗目标:小规模学校也可以充满“书香味”,我要带孩子们要走上更大的舞台,让学生有学习的获得感、幸福感、力量感;乡村留守儿童居多,所以办学更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去了解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用“好的关系”创造“好的教育”,我要带领团队提高处事能力,践行“好关系”的培养: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心理健康教育为载体,进一步关爱学生,发展学生;从家长角度出发,更加密切家校联系,多听,勤思,精改;从教师角度出发,凝聚新思路,合力推创新。

乡村教育怎么教得好(什么是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4)

分论坛现场

独行快而众行远,独学寡而众学乐。与往年孤身前来不同,今年石门县湘佳永兴学校校长高吉品带着“校长工作室”成员和学校行政团队共21人来了。

2019年4月,高吉品等10位校长入选“第一届乡村好校长”。同年11月,高吉品牵头,自发成立了“湘村好校长联盟”。

“‘联盟’和‘好校长论坛’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调动更多人,立足当地条件和学情,从乡村孩子的视角出发,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今后有尊严地融入社会打基础。”高吉品说。

“联盟成立近三年,成员由10位增加到了40余位。”高吉品介绍:“我们乡村教育同路人,通过互相学习、反思、探究,一起探索做适合乡村孩子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把乡村教育做实,做实,做实!”

乡村校长是照亮乡村孩子的火炬,让孩子睁眼就能看到外部世界。在湖南广袤的土地上,在偏远的校园里,有许多的乡村校长正在用生命和爱谱写教育诗篇,用信念和理想努力改变孩子们的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