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这一点从他最出名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便能看出来。伤春悲秋往往是诗人的常态,心思细腻的诗人们容易多愁善感也属于正常,只是刘禹锡却偏偏不走寻常路。面对着万物凋零的秋天,他却能写下”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气。

面对着坎坷的仕途,与好友一起被贬,也曾有过低谷,但他能够鼓励自己”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这背后是一股极致的自信在支撑着他,唯有始终对自己保持着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保持着自信的人,才能够在屡次的打击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战斗姿态。

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1)

“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这是刘禹锡对朝廷中迫害自己的反对党们的不屑,也是他笑傲人生态度的体现。而人至老年,一生的好友白居易给他写诗诉说自己年老以后的种种不便,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消极厌世的态度。其实白居易所患的眼疾,足疾刘禹锡那时候也都患有,只是刘禹锡却展示给了我们一种不一样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是在开解白居易。

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2)

酬乐天咏老见示

唐代: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由于是回给白居易的诗,刘禹锡通篇都是在对人说话的感觉。诗里的层次感和情感的变化也极为明显。前六句在肯定白居易对老年的消极,也是在说自己的情况。世间的人哪有不担心自己衰老的,一旦老去又有谁会怜惜我们?身材日渐消瘦下去,束腰的带子一天天地越收越紧,头发也越来越少,切云冠也不复之前的直立,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有相似之妙。老了以后也逐渐不读书了,因为要爱惜使用自己昏花的双眼,时常用艾灸,因为随着年岁的渐长身上的毛病越来越多。

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3)

而后六句在情感上则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之前的消极变得志气盎然。他说这一生里啊,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也懂得了很多事情;人生的阅历,看过的人如同积水成川。然而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些事情都是应该庆幸的呀,一旦明白了生死之间的道理,这一辈子也就别无所求了。

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4)

最后一句承继上文的情感的同时升华了全诗,历代被后人所称道。”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不要说什么夕阳西下的时候就已经晚了,晚霞依旧能到照亮整个天空啊。后代苏轼有词”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所表达的意思与刘禹锡相近。可见自古豪放之人,面对岁月的流逝和身体的衰老,都是用一种豁达的态度积极面对的吧。

那是一种属于豪放人的气节,轻生死,重义气,一生豁达而从容。如魏晋之流崇尚清谈不关社会,得出的就是”死生亦大矣“ 的结论了。

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64岁的刘禹锡豪气不减)(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