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2)

人这一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成长,有一个伟大的事业奋斗终生,足以称得幸事。毛主席的青年时代正是得到了并且重视了这样的幸事。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3)

毛泽东主席母校——湖南第一师范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4)

孔昭绶校长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5)

杨昌济先生

湖南第一师范,虽然现在看来不过是普通学校,但在民国时期,是湖南高级学校中相当耀眼的一所。尤其是毛主席那几届的年青学子更是学校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拥有丰富才华,更有伟大志向。不仅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在人生里为信仰奉献了所有力量。

人的一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找到自己的事业和朋友。有效的圈子更有利于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共同价值观的实现。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6)

新民学会旧址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7)

新民学会介绍

那时的中国还是在新旧之间徘徊,清朝灭亡但封建主义还在,民国建立但军阀主义横行,而帝国主义的荼毒一直压榨中华大地。这样的艰难环境,再加上为革命流血的湖南信仰,催生了如此热血奋斗的恰同学少年。

相似的背景,相同的信仰,共同的理想,在湖南第一师范孔昭绶校长、杨昌济先生等一批新潮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成长,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学识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和更伟岸的事业。1917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组建了新民学会,这一群年龄不大的青年在其他人还为自己的生活矛盾的时候,已经为更宏观的学术和更伟大的人生奠基。他们讨论学习哲学、伦理学,研究中国的现实出路问题,并且积极地进行相关实践,包括参与长沙对抗军阀行动,包括考察湖南农民情况。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8)

恰同学少年剧照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9)

新民学会合照

1918年,这一群有知识有理想的青年以对外发展、国内研究两套方案继续毕业之后的奋斗,蔡和森等人赴欧洲留学,毛泽东等人在国内深造、参与政治运动。在各自的奋斗历程里,重新确定救国理论,重新认识世界国情,并加以自身的努力。大多数新民学会会员后来都成为了共产主义奋斗者,即使像萧子升这样的无政府主义者,也积极利用自身所学报国。

1925年毛泽东从长沙南下广州参加革命大业,路过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他和他的朋友不改初衷,虽然分离各地,也还是友情长存,理想不改。

毛泽东和其部分第一师范朋友: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0)

毛泽东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1)

蔡和森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2)

萧子升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3)

萧三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4)

张昆弟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5)

周世钊

人生成功在何时真的不确定,但是血气方刚、风云傲岸大多是在青春之时。青春不只是风花雪月更多是热情有力。而这时候,确立自己的理想,拥有真正的朋友,可以也必然是一生的骄傲和财富。

希望我们的一生都无愧真心,无悔奋斗,真正实现有效社交,真正胸怀宽广坚定前行。

恰同学少年人物原型(恰同学少年)(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