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丁姓来源(永城鹿邑沾化)

河南永城、鹿邑两地丁氏为黄岛区(胶南)丁家大村丁氏分支,黄岛区(胶南)大村丁氏又为海州丁氏分支。沾化、东平、江甫等地丁氏也都属于海州丁氏分支,三地丁氏与黄岛区(胶南)丁家大村丁氏的关系是分支还是旁支还有待考证。崇祯九年河南归德府永城丁氏回藏马山丁家大村祭祖并立碑,碑文记载以上几支丁氏关系密切,同出一支。

菏泽丁姓来源(永城鹿邑沾化)(1)

碑文如下:

崇祯九年九月吉旦,永城县籍宗孙:辛酉科举人魁河;丙辰科进士,现任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总督,兼礼粮饷,经历备倭,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魁楚;庚午科举人魁南;已未科进士,现整饬潼关兵备、巡华州九县、河南阌、灵二县驻札,潼关右参政启睿;癸酉科举人启昌等谨以羊豚楮之礼,致祭于原籍山东青州府诸城县祖茔始祖之墓前,而祝曰:

姓者生也!一始祖生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子孙共连属以追其远谊,至重也。其谊属而不属,则支属各自为氏,致然耳。炎帝之姜,黄帝之姬,舜之妫,太王之沈,太公之吕,太伯之阎,晋穆之韩,厥初皆同姓。重本守礼者,每深求详,别以宜婚媾。

唐代犹有姓氏之学,千支万叶莫不究其本根。士大夫以其门望为进退之阶,杜正论求与城南通谱,不得至,凿杜固以泄愤,其重于此。犾枢密不附于梁公政,以自崇谦逊致称,当时非通议也!今江南世家往往聚族至万人,昭穆不紊。北方河流迁徙,兵戈驱逐,谱系难稽,人忘其始,非复一姓一氏也!

吾丁氏自公伋之后,在齐为公族,繁衍与姜氏等其后分析离徙,支属莫纪矣!明兴以来北祖则有东平、沾化;南祖则有永城、鹿邑;江甫之派自江甫以南,东平以北散处犹多,考其始咸出一本。相去即远,复合无繇。世宦闻人缘伐木得行苇,因而稽谱谍叙尊卑,聚者更忧愉,散者相闻问。远以近疏,以亲不属叫属矣。

江浦派有讳遂登丁末进士,官至云南佥事;讳明登丙辰进士,官至浙江衢州知府;东平派有讳乙举天启甲子科解元;永城派有魁河举辛酉科举人。魁楚登万历丙辰进士、今官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军务。启睿登万历己未进士,今官陕西潼关兵备参政。魁南举庚午科举人,曩偕遂明。魁楚、魁河相遇于东平之阳穀鎭解元乙家,共稽世代,历有符合,感今追昔,悲喜相恃,谭燕累朝,不忍挥抉,各为诗歌以祭之。

是后,虽离散不常,而木本之思日益,笃挚四派如一堂矣!重讲宗盟,勒碑祖茔,河等当执简之役,慨然曰:是碑,何以作乎?苏明允序其族谱曰:亲尽则情尽,情尽则不庆、不吊。不庆、不吊,则途人也!吾所与相视如途人者,其初兄弟也!兄弟起初,一人之身也!悲夫,一人之身,分而至于途人,吾谱之所以作也!明允之所谓相视如途人者,眉山之苏也。聚乎一邑,不相连属已。如此,吾宗远者千里,近亦五六百里,涣极矣!及今,莫以连之,愈远愈疏,岂特途人而已?夫亲之不得不近者,势也!情之尽不尽实有乎人。途人无情意之至者,置罇当途,受者有譪然之色。阋墙兄弟方寻戈矛,是兄弟未甞(尝)不可为途人,途人亦何甞不可为兄耶!

今而后,凡我宗盟,皆曰吾知吾宗耳,疏远曷计以兄弟,视如途人者,以一人之身,视兄弟椒聊条远,虽千百世相连属,可也!或问同谱复合,古有之乎?曰:有。鲁直先生与会嵇黄渥同出婺州,七世以上失谱,后考年世相近,复以兄弟合宗,鲁直崖岸绝俗交游且不妄,况齿兄弟乎!其特崇斯义,要以修君子敦本之道,生子孙孝悌之心,非苟焉已也。

河等生晚且不敏,曾记祖父传示:我始祖自洪武初年,繇山东青州府诸城县来,原兄弟二人,一卜居永城,一迁居鹿邑,已越数十世于兹矣!然千峰仰泰岱为宗,万壑依东海为归,此念耿耿,曷能旦夕,释诸怀故敢效先正着之于篇诗不云乎?式相好矣,无相尤矣。是在后人之贤者,其永今日之盟,其专顛金石哉!河等孙越数代后,追忆前人志事,肃勒诸石已垂来,兹如果孙言远合,意旨幸其。

鉴临伏惟

尚飨

上面便是永城丁氏族人丁魁河、丁魁楚、丁魁南、丁启睿、丁启昌等人于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回黄岛区(原胶南)丁家大村祖茔祭祖所立祭祖碑的碑文。碑文中提到永城、鹿邑、沾化、东平、江浦等地丁氏均出自诸城丁氏,丁家大村解前属于诸城县管辖。解放后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明清时属于诸城县管辖的丁家大村被划到胶南县,后胶南县和黄岛区合并成为新黄岛区,丁氏始祖丁推所居诸城藏马山丁家大村,也就是现今的黄岛区大村镇丁家大村。丁家大村丁氏始祖丁推,父亲为海州西所百户丁兴,也是海州丁氏支系。

海州丁氏原籍武昌,丁兴兄弟三人为海州丁氏始祖

丁兴:元末从军初侍陈友谅,后降朱元璋,洪武年间因集功授百户。子二:丁贯、丁推。长子丁贯世袭百户。次子丁推先迁琅琊,后迁藏马山丁家大村。丁贯子二:丁忠、丁信,丁忠无子,弟丁信袭职;丁信子:丁体袭职;丁体子:丁轩;丁轩子:丁辉;丁辉子:丁澄;丁澄子:丁梦龙;

菏泽丁姓来源(永城鹿邑沾化)(2)

丁梦龙早卒无嗣,明万历九年(1581年)丁澄夫人携谱谍到藏马山丁家大村寻丁推后裔,后寻的蚬公以世袭百户。明亡后蚬公后裔隐藏身份于民间,后裔失考。

菏泽丁姓来源(永城鹿邑沾化)(3)

诸城(原胶南,现黄岛区)丁家大村始祖丁推,洪武年间丁兴由海州先搬胶南琅琊沿海,后迁胶南藏马山,立村丁家大村。

  • 一世:始祖丁推,洪武年间由海州先迁琅琊沿海,后迁藏马山建丁家大村,村后小山命名小天台,为丁家大村丁姓始祖。丁推生三子:彦德、彦隆、彦甫。

二世:长子丁彦德,留居藏马山小天台丁家大村,卒后藏小天台山东原(今大村镇粮所)。丁彦德生七子。长子丁伯达,景泰三年后代丁生迁居山东黄山县,为山东黄县丁氏始祖;次子丁伯贤,迁居河南鹿邑;三子迁山东平阴(待考);四子丁伯义,迁居河南永城县丁家桥,六世分支丁老家村;五子丁伯聚,居藏马山;六子丁伯忠,居藏马山;七子丁伯升居藏马山。

山东沾化和河北沧州一带丁氏族谱记载:始祖为丁帖,丁帖为丁兴长子,洪武年间丁帖迁居河北蓟州,长子和次子迁居山东沾化。

永城丁氏这次祭祖后,永城、鹿邑、东平、沾化等地丁氏便将海州丁氏世系和祭祖碑文分别收录在各自族谱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