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从小给毛泽东放哨(邻居从小给毛泽东放哨)
1952年的深秋,在湖南省湘潭市的韶山乡韶山村有个叫上屋场的地方。在它西侧有一间茅草屋,一位老人正在门前徘徊,不时地停下来看向远方,似乎在焦急地等待着什么。
(毛爱桂家)
老人已经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了。走累了就坐在门槛上,抽着烟袋,思绪万千。
“毛大爷,您的信!!”
老人听到这声呼喊,激动万分。赶忙起身后,用兴奋到颤抖的双手从邮递员手里接过了这封信。
等邮递员走后,他如获至宝一般,小心翼翼拆开了信封。思索片刻之后,他下定了决心,无论这封信带来的结果是怎样的,他都会欣然接受。他喊来自己的儿子,让儿子一字一句地读给自己听:
“毛爱桂叔叔:
你的来信早已收到。多年不见,甚为高兴。要你儿子出来搞一点随时随意的工作,我亦十分高兴。可向所属当地机关申请。
毛泽东
1952年10月10日 ”
听完这封信的内容老人哭了,这是喜极而泣的泪水。有了这封信,儿子毛泽林的工作就有了着落,一家人的日子也就有了奔头。
而这位老人就是信中提到的毛爱桂先生,写这封信的人正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韶山的亲朋好友得知他当了国家主席,纷纷找毛主席安排工作、解决读书问题或者其他困难,但是,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韶山曾流传着:“毛主席难求!”
然而毛主席却史无前例地给这位毛爱桂先生“开了后门”。
那么,这位被毛主席称为叔叔的毛爱桂究竟是何许人也?他与毛主席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千丝万缕?又为什么能让毛主席为了他而破例?
要想了解到这一事情的真相,不得不从他二位的不解之缘讲起。
一、三代情缘——远亲不如近邻毛爱桂的祖父叫做毛祖富。也许是命运捉弄人,他虽然名字里带了个富贵的意思,可自己家几代都是穷人,早年便迫于生计将自家的几间屋子卖了一半给了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
后来毛泽东一家便迁居到了这里,和毛爱桂一家成了邻居。毛爱桂从祖父毛祖富、父亲毛恩苞到自己,三代与毛泽东一家为邻居。
(毛主席故居)
后来毛泽东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把茅草房翻新成了瓦房,毛爱桂家依旧住在毛泽东旧居西头几间茅草房里,与毛泽东家共用一个堂屋。
两家人的关系很好,孩子们也经常在一起玩,可以称得上是世交了。
毛爱桂的母亲肖母和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时常互相照顾,一起下地干农活,关系很好。这也就注定了毛泽东和毛爱桂后来的缘分。
有一次,文七妹生病了,患上了淋巴结核,身上长了很多脓疮。家里没有其他人能照顾文七妹,肖母知道后,亲自来给文七妹擦拭身体,还帮着照顾毛泽东兄弟几个,一直到文七妹康复。后来毛主席没有拒绝毛爱桂的请求大概也是为了还肖母的恩情吧。
(左文七妹,图右毛泽东)
1920年1月23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去世了,而此时的毛泽东还在北京处理政务。在当年,交通条件有限,毛泽东也因此没能及时返家,他父亲的后事大多也都由毛爱桂一家帮忙料理。
(毛顺生)
毛爱桂的父亲毛竹平同样走得早。在他去世后,毛爱桂一家彻底没了顶梁柱,孤儿寡母迫于生计,便与毛泽东一家商量,要将剩下的茅草屋也卖给毛泽东家。
正逢毛泽东回家探亲,却发现邻居家的孤儿寡母正准备收拾行李,迫于生计卖了祖屋,而买主正是自家弟弟时,连忙阻止了邻居和家人。
毛泽东又拿出了一笔钱送给毛爱桂家,这才让毛爱桂家不至于沦落到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地步,从而渡过了难关。
当时的毛泽东已接受了先进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心中已有了坚定的革命理想。
这样让穷人家流离失所的举动,是毛泽东决看不下去的。毛泽东这次回来正是为了将无产阶级先进的革命新思想传播给家乡的亲朋好友们。
毛爱桂的哥哥毛爱堂生于1895年,和毛泽东是“青梅竹马”。毛泽东这次的慷慨解囊,也让他成为最早接受新思想的一员。而毛爱堂与毛泽东的交往,也促成了毛爱桂与毛泽东的相识。
二、邻友之情上升为革命友情此时正是1925年,毛泽东带着妻子杨开慧回到老家,正试图在韶山秘密开展农民运动。
为了商量具体该怎么向乡亲们叙说,毛泽东想了个好办法——找了几位和自己关系亲近、又与自己有共同志向的亲友,聚在一起“搓麻将”。
钟志申、庞叔侃、毛新梅和李耿侯等人也在此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韶山特别支部从此成立了。最早接受新思想的毛爱堂自然也在其中。
毛爱桂这时才11岁,常常跟着哥哥到处跑。虽然他不明白几个大哥哥在干什么,但是毛泽东看到了毛爱桂的机灵劲。
在一个跟平常一样的日子里,毛泽东摸着毛爱桂的头说:“爱桂叔叔,你想不想帮我和你哥哥做一件事?”
毛爱桂眨着懵懂的大眼睛,问道:“什么事?”
毛泽东严肃地说:“我和你哥哥在屋里说话的时候,你就站在屋外,看到有陌生人来,如果是饭点你就喊‘吃饭了’,不是饭点你就喊‘打山歌’,你晓得打山歌吗?”
毛爱桂认为这是一个类似于捉迷藏的游戏,立马来了精神说道:“晓得晓得。”
就这样毛爱桂担任起了放哨的任务,成为了一个“小哨兵”。在毛爱桂放哨期间,毛泽东等人的秘密会议从来没有被敌人发现,毛爱桂这个“小哨兵”可以说是相当称职了。
不久,毛泽东他们为了传播新思想便办起了农民夜校。大哥也要求毛爱桂去听。不光是毛爱桂这样的小孩子,还有不少长辈也参加了夜校,最终成为了毛泽东掀起农民运动的火种。
随后,毛泽东离开了韶山前往广州参加大革命。毛爱堂也追随毛泽东背井离乡,投身于革命运动之中。毛爱堂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中央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直到在长征途中下落不明。
(秋收起义)
自此毛爱桂再也没有了哥哥的消息,也数十年没有见过毛泽东。但毛泽东所种下的革命火种却正在韶山这片土地上生机盎然地成长着。
除了毛爱桂的哥哥参加了革命,其他人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毛泽东。
毛爱桂还有一个姐姐叫毛春秀,和毛泽东是同年生人。自从毛春秀嫁到李澍村家后,李家就成了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工作期间回韶山的一个歇脚点了。
(毛春秀)
其中李澍村的弟弟李远知、李澍林也都参加了革命。
毛泽东的侄子毛楚雄1940年在永义亭附近的思三高小读书,毛春秀就负责料理他的日常用品和衣物,并把党组织寄来的救济金转交给毛楚雄的外婆周陈轩。
大革命时期,毛爱桂的母亲也是受到了毛泽东的影响,便报名参加了当时的革命工作,还当了韶山第三乡的妇女主任。
被国民党迫害,颠沛流离,眼睛受伤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许克祥得到了情报——毛泽东在韶山老家。许克祥立即带兵抓捕毛泽东。
毛泽东得到了消息,在临走前嘱咐毛爱桂一家赶紧收拾东西离开,避免受到牵连。肖母见状急急忙忙收拾了点衣物就带着孩子离开家了。
没过多久钱就花完了,只能和孩子靠捡垃圾勉强不饿死。由于营养不良,毛爱桂支撑不住得了一场大病。
自此,眼睛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看东西都模糊不清,但是暂时还能正常生活。
三、因毛爱堂而再次结缘到1930年,韶山的风头慢慢弱了,毛爱桂一家才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日子,回到了家乡。毛爱桂娶了媳妇,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本该过着属于自己平凡生活的毛爱桂,却一直有件心事未了——那就是哥哥毛爱堂的下落。
1949年8月9日,湘潭迎来和平解放,这里是革命的摇篮,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故乡,韶山人民怀揣着无比激动的热情,在街上载歌载舞,欢庆解放。
毛爱桂也激动的热泪盈眶,革命胜利了,毛泽东成了毛主席,闹革命的哥哥也该回家了。
然而,等了一年,也没看到毛爱堂的身影。
给毛主席写信,打听哥哥消息
这一年,湖南遇上春耕大旱。毛主席怕百姓过得不好,就让毛岸英借给外祖母杨老太太过寿之机回湖南省亲。
在岸英离开北京的时候,毛主席特意嘱咐:“一定要回乡去看看老家的邻居毛爱桂,如果生活上有困难,可以帮扶一下。”
5月19日,毛岸英带着主席的嘱咐来到与韶山冲一山之隔的张旭冲,拜访了毛爱桂一家。毛岸英看到毛爱桂的眼睛几乎要失明了,十分困难,家里的伙食很差,十分难过,就掏出一叠钱给毛爱桂,并且安慰他说:“土改分到田后以后,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毛岸英)
毛爱桂感激之余,依然惦记着自己杳无音信的哥哥,便拜托毛岸英帮忙打听毛爱堂的下落。毛岸英此时有工作在身,但对他很是很同情,便鼓励他给毛主席写信寻求困难上的帮助。
毛爱桂别无他法,只好找人代写了一封信寄给了毛主席。他没有讲生活上的困难,只是打听哥哥毛爱堂的下落。
毛主席的回信,毛爱堂的下落
信寄出后,毛爱桂的心里还是没底的。毕竟现在的毛泽东不再是自己的邻居了,而是新中国的国家主席。他日理万机能不能看到自己这封信?看到了又还会记得自己这个邻居吗?
“毛大爷,您的信!北京来的!”
事实是毛主席非但没忘记他,更没忘记他们家对自己家的恩情,以及对革命事业的奉献。
很快毛主席在收到信后,让人经过了一番调查,最后得出结果,并亲自写了一封回信:
“爱桂先生:
来信收到。令兄爱堂于1926年参加北伐军,在广东曾见过一面,以后即未见过。
有人说已牺牲了,极为可惜。这是为国牺牲的,是光荣的。”
看到这封信,毛爱桂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下了。20多年没有音信,他心里其实早就已经有了结果。但毛主席的信证实了这一结果,还是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失声痛哭起来。
他打心底里感谢毛主席了却了他多年的心事,也感谢毛主席没有忘记他这个平凡的人。
之后在毛主席帮助下毛爱堂也被追为烈士。
这封回信也让毛爱桂与毛主席在20多年后重新建立起了“情缘”。
四、毛主席的首次破例正如我们前面所讲,新中国成立后,打着乡亲父老、亲朋好友为名义给毛主席写求职信的人不在少数,无一例外地都被主席婉拒。
毛爱桂当然知道求毛主席难,可他现在的生活更难。
家里原本就只有他一个劳动力,如今自己身患残疾,眼睛快要失明,唯一的顶梁柱就要倒塌,家人又该如何生存?
(毛爱桂与毛主席)
在想到毛岸英上次对自己说的话,需要困难上的帮助都可以写信给毛主席,他心中就多了几分底气,认为可以一试。便再次找人帮忙给主席写了一封为儿子求职的信:
“我是毛竹平之子毛爱桂,家里六人吃茶饭,就我一人劳动。我眼睛又不好,只有一点亮,没钱医治。其实,有钱治好的话,我还是可以参加劳动的,免得增加国家的负担……我有一个儿子,已有14岁了,读过初小四年、高小二年。我想培养他出来为国家做点事情,可惜没有能力。感谢你老人家的关怀,如果有机会学习,你介绍他出去学习几年好吗?”
当毛主席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抽着香烟,眉头紧锁,心里也犯起了难……
毛主席一向秉承大公无私的原则,他曾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
“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像老蒋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官了,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
毛泽东曾收到过一封来自于杨开智的信。希望毛主席能帮他打听一下女儿的消息;而另一方面,他请求毛主席为他在北京找一份工作。
(杨开智)
杨开智是毛主席的“大舅哥”,在妹妹杨开慧壮烈牺牲后,杨开智和妻子李崇德不顾自身安危,救出了年幼的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女儿杨展,也在1941年壮烈牺牲。
而毛主席的回信中,告知了他女儿杨展的死讯后,却以“不要让政府为难”为由拒绝了在北京为杨开智找工作的要求。
除了杨开智以外,曾在韶山农民运动掩护毛泽东脱险的毛泽东表兄文运昌也两次请求过毛泽东的帮助。毛主席却说:
“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
(文运昌)
不仅仅是杨开智、文运昌两个人,就连亲近如毛泽东的堂弟毛泽连、名士如李淑,都曾向毛泽东提出“托关系”的请求,然而都被毛泽东拒绝了。
毛主席自己的表兄文涧泉想要新袍子、坐飞机时,也被毛主席委婉地劝阻了。
可以说毛主席因公废私的作风,惹来了不少亲戚朋友的“怨声载道”。如果这次破例,之前被拒绝的人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思绪回到了幼时与毛爱桂一家相处的点点滴滴,想到了毛爱桂一家为革命做出的贡献,以及毛岸英曾对他讲述的毛爱桂一家的困难……
反复斟酌后,毛主席掐灭了手中的烟头,终于,他下定了决心,写下了文章开篇毛爱桂收到的那封信。
“主席难求!”已经是韶山传开的话头,当毛爱桂看到那封信的时候自己也不敢相信毛主席居然会为他破了先例。整个韶山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毛爱桂赶紧拿着信找到当地机关的负责人,负责人了解了情况后给毛爱桂的儿子毛泽林找了一份差不多的工作——在株洲市烟酒公司当服务员工作,让毛爱桂一家得以生活。
毛泽林去做服务员,并不是什么能够大富大贵的工作,也与他自身的能力学识相称,更能解当时毛爱桂一家的燃眉之急。从严格意义上说,并不违背毛主席反对“走后门”、“打秋风”的原则。
五、“天下第一的邻居”自从上次之后,毛主席不仅仅注意到毛爱桂一家的工作问题,还关心着毛爱桂的眼疾。
没过多久,毛主席亲自安排工作人员带毛爱桂到湘潭医院治疗眼疾。
毛爱桂在湘潭医院治疗了四个月后还进行了转院治疗,转到了长沙的一家眼科医院,一待就是7个多月。眼疾有了很大的好转,能够看清东西了。
将近一年的治疗,让毛爱桂的心里一直忐忑不安,他多次询问工作人员自己治病的钱怎么办?最后,相关人员实在拗不过他,就告诉他实话:“医疗费是毛主席垫付的,让你安心养病,这都是他应该做的。”
毛爱桂听到这,忍不住说:“我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大好事,能和毛主席做邻居,毛主席对我们一家实在是太好了。”
毛主席后来还从北京寄来4张厚厚的布料,让毛爱桂在医院养病期间做成衣服保暖。
1955年,毛主席来信邀请毛爱桂到北京叙旧。“终于能见到毛主席了!!”毛爱桂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
毛爱桂到了北京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两人一见面就握住了对方的手,很是激动。
(毛主席接见毛爱桂)
听到毛主席对这个年龄比自己小21岁的人叫叔叔,旁边的人都很是疑惑。毛爱桂骄傲地说:“我们韶山人不讲年龄,讲辈分,我比毛主席大一辈,毛主席当然得叫我叔叔了。”
原来按照韶山的族牒排字顺序是,立显荣朝士,文方运际祥,祖恩贻泽远,世代永承昌。毛主席是‘泽’字辈,毛爱桂是‘贻’字辈。算得上是毛主席的长辈。
就这样,毛爱桂在北京待了足足一个月。在毛爱桂离开的前一天,毛主席还让自己的秘书田家英送给毛爱桂200元钱,以及毛春秀300元。
毛爱桂死活不肯收,田家英对毛爱桂说:“这些钱都是主席的稿费,包括你们来回的花销,这是主席的一片心意。”毛爱桂这才勉强收下了。
毛主席1959年回到了韶山老家探望父老乡亲。毛爱桂也赶来再次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探亲)
主席询问了他近来的生活后说:“以后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写信给我,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你的。”
宴会敬酒时,毛泽东对他说:“你的眼睛不好,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不要干,要是劳累过度,眼睛又不好,再上医院治疗就难了!”
毛主席对毛爱桂的“偏爱”,也让周边的乡亲父老无比羡慕,就戏称毛爱桂是“天下第一邻居”。
(一清采访毛爱桂)
后来有记者采访毛爱桂,问到对于“天下第一邻居”的看法,老人也只有淡淡地笑笑说:“润之心善,是看我一个瞎子,同情我,才帮助我。我哪里配当得上天下第一邻居!”
其实不仅仅只是毛爱桂得到过毛主席的帮助,陈昌、罗哲、杨子佳等烈士的亲属,皆受过毛主席的照顾。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里,有太多像毛爱桂这样的革命家庭,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当中,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牺牲与贡献。他们不该被遗忘,也不能被遗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