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1)

《易经》上对人类早年缔造符号有八个字的表述,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就是近在身体上找符号,远在物象上找字号,这就是象形文字最早期的来源。

有一些对汉字的解释非常曲折、抽象和复杂,还夹杂着所谓高级的“玄学”“道德”因素在内,把汉字本义解释得高深莫测,玄乎其玄,这是有很大问题的。如果我们用著名的“奥卡姆剃刀原理”来判别一下,立刻就会产生极大的怀疑。奥卡姆剃刀原理也称“简单有效原理”,简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早期的古人天真淳朴,所谓思无邪,缔造符号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要符合当时的生活场景,并让人一眼就能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就必须简单、直接而明白。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2)


(161)圆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3)


字形演变: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4)


本义溯源:

怎样来表示圆形的意思呢?这难不倒古人,本着“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办法,身边的鼎就可以用来说明。

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常见器具,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有了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从用途来说,从最早的烹煮食物的炊具,变成了贵族祭祀神灵的重要礼器。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5)

商周陶鼎

甲骨文“”其实是“圆”字的本字。画一只鼎(三足鼎),并在其上方画一个圆形,说明此字要表达的是“像鼎口是圆的”这种意思: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6)

有人要说,有的甲骨文“员”上部是方形的呀(见下图第三字形)。那是因为用锐器在龟甲或牛骨上刻划,要刻出圆形来实在不太容易,刻方形的较为方便,意思也还是要表达“像三足鼎的鼎口形状”: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7)

金文中,員(员)字接续甲骨文,上为圆形,下为鼎。由于是刻或铸于青铜器上,没有刻划甲骨那么犯难,因此上部用圆形来表示鼎口: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8)

金文“員”

篆文将金文中鼎足边上的笔画去掉,并将鼎讹写成“贝”,从而失去了造字原意,许慎的《说文解字》因此误解“员”字为“物数也。从贝口声。”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9)

小篆“員”

后来,“員(员)”有本义圆形引申为周围,如《诗经·商颂·玄乌》:“景员维河。”(景山外围黄河绕)。

周围有许多数量的事物,故又引申为物的数目。由物数又引申为人数。所以有“官员”一词,再由一定数量的人引申为指某种职业和特定身人,如学员、成员、店员,等等。为了区别这些普遍使用的引申义,人们在“员”字外部加“囗”造出“”来表达“圆形”本义: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10)

小篆“圆”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11)

楷书“圆”

由此可知,“”字本义:像三足鼎之鼎口那样的形状,即圆形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12)


衍生含义: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13)


延伸了解:

关于鼎

最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即是由釜、陶支脚和灶的组合而成的。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腹下烧火,可以熬煮油烹食物。自从青铜鼎出现后,它又多了一项功能,成为祭祀神灵的一种重要礼器。

青铜鼎多为圆腹三足,也有方腹四足的。鼎口处有两耳。对铜鼎的拥有和使用,是奴隶主身份等级差别的标志之一。

在周代,就有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等使用数量的规定。随着这种等级、身份、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国家的重宝。统治者往往以举国之力,来铸造大鼎。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14)

战国晚期铸客大鼎(安徽博物馆存)


其他汉字解释:

方 、 东 、 南 、 西 、 北 、 中 、 夏 、 商 、 周 、 仁 、 义 、 礼 、 智 、 信 、 勇 、 严 ......

如何理解汉字五千年(越原始越深刻)(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