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都有什么特色(洛神赋图竟然隐藏着如此凄美的爱情传说)

#创作挑战赛#

《洛神赋图》相传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读友人送来三国曹魏时建安著名文人、曹操第三子曹植所写《洛神赋》这篇著名文学作品后有感而画的。

《洛神赋》虚构了曹植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无奈分离,抒发了自己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洛神赋图》卷,晋,顾恺之(宋摹),绢本设色,纵27.1厘米,横572.8厘米

洛神赋图都有什么特色(洛神赋图竟然隐藏着如此凄美的爱情传说)(1)

此画卷描绘了黄昏时分,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休息。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

画家巧妙地通过这一瞬间动作,不仅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曹植见到洛神的惊喜之情,而且将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极为生动。

曹植为何会对洛神“一见钟情”?最终为何二人会含恨分离?

传说曹植年少时曾与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甄氏相恋,后阴差阳错嫁与袁绍次子袁熙,袁熙带兵出外征战,留下甄氏独身照顾婆婆,袁氏败亡后,甄氏被俘,曹植向曹操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为后。 黄初年间,魏文帝曹丕登基后,郭贵妃以巫蛊之术陷害甄氏。文帝曹丕大怒,将甄氏赐死。

甄后被进谗而赐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甄后子)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

▼洛神画

洛神赋图都有什么特色(洛神赋图竟然隐藏着如此凄美的爱情传说)(2)

洛神是传说中伏羲之女,溺于洛水为神,世人称作宓妃。将甄后与洛神相提并论,实际上是影射曹植与甄氏爱而不得的凄惨爱情。

可事实确实如此吗?这个让人闻着伤心,听者流泪的爱情故事终归是一场“梦境”。

▼《洛神赋图》长卷

洛神赋图都有什么特色(洛神赋图竟然隐藏着如此凄美的爱情传说)(3)

事实上,曹植与甄氏并没有所谓“爱情”。

曹丕称帝后,为巩固自己的王权,开始处处打压曹植,对其严加防范。

黄初二年(221年),30岁的曹植被徙封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没过多长时间,当年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也就是在这次被封王之后回鄄城的途中,曹植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在《洛神赋》中,曹植描摹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把她作为自己美好理想的象征,寄托了自己对美好理想的倾心仰慕和热爱;又虚构了向洛神求爱的故事,象征了自己对美好理想梦寐不辍的热烈追求;最后通过恋爱失败的描写,以此表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归于破灭。

风流倜傥的曹植可谓“仕途幻灭,情场落魄”,曹丕死后,曹植曾多次向侄子魏明帝曹叡上书,要求能得到任用,渴望再次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可终究等到的是一场空妄。太和六年(232年)11月,曹植在忧郁愤懑中病逝,时年41岁,他豪情满怀的一生也就此落下帷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