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常见昼夜图(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

知识点
  • 1、东半球、西半球

东半球、西半球的划分,以20°W160°E为界:

①东半球: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范围,即自西向东依次为20°W~0°~160°E

②西半球:位于160°E以东、20°W以西的范围,即自西向东依次为160°E~180°~20°W

高中地理常见昼夜图(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1)

图1 东半球、西半球的经度范围

  • 2、晨昏线

由于地球自转,并且地球既不发光也不透明,因此产生了昼夜交替。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①晨线: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00

②昏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00

高中地理常见昼夜图(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2)

图2 晨昏线示意图


例题

44、下图为某日的昼夜示意图,阴影表示黑夜,空白表示白昼。读图回答(1)~(3)题。

高中地理常见昼夜图(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3)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中阴影主要位于___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___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___。

(3)该日,乙地的白昼约_____小时。

答案:

(1)西;6

(2)北;60°E

(3)11

精讲精析:(1)分析此时甲地的地方时。①图中自左向右(即自西向东),经度逐渐减小,因此为西经;②阴影部分主要位于22.5W以西,因此主要是西半球(160°E~180°~20°W);③黑夜与白天的分界线,为晨昏线,此时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甲地由黑夜变为白天,因此图中为晨线;④甲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因此为早上6点。

(2)分析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半球(赤道以北)黑夜<白昼,即昼长夜短,即为北半球的夏半年,因此太阳直射北半球;②甲地经度=(37.5° 22.5°)÷2=30°W,甲地为早上6点,则此时地方时为12点的地区经度为:30°W (12-6)×15°=60°E,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的经线,为正午12点)。

(3)计算乙地的昼长。①昼半球的经度=(此时为正午的经度-此时为日出的经度)×2,正午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②乙地的经度为22.5°W,此时太阳刚好日出,则昼长的经度范围=(太阳直射点经度-日出经度)×2=(60°E-22.5°W)×2=165°;③经度每间隔15°,时间间隔1小时,因此165°对应的时间为:165°÷15°=11小时。


总结
  • 已知地方时,计算经度

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阴影的经度范围,分析东西半球;②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图中是晨线还是昏线(是晨线),进而确定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早上6点);③根据昼夜长短,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北半球);④根据甲地6:00的经度,计算此时为正午12:00的经度,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⑤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乙地日出经度,计算乙地昼长的经度范围;⑥根据昼长的经度范围,计算得到昼长(昼长=经度÷15)。

已知地方时,求经度、时区,计算方法为:

①判断东、西方向。根据两地的地方时,地方时数值较大的地区,位于东面;较小的位于西面;

②计算经度。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即计算东边地区的经度用加法,计算西边的则用减法。时间每间隔1小时,经度间隔15°(每间隔4分钟,经度间隔1°)。

③计算时区。采用“东加西减”的计算方法,时间每间隔1小时,间隔1个时区。也可以先计算经度,然后经度÷15,四舍五入,求所在的时区。

高中地理常见昼夜图(高中地理每日讲1题)(4)

图3 世界24个时区分布图

【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