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绿湖水清(抒写春天里生机勃发的江源大地)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的重要一年。跟随癸卯兔年春天的脚步,自1月6日起,青海日报“新春走基层”活动再出发,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头,从戈壁大漠到风雪草原,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挖掘鲜活素材,记录群众心声,讲述基层故事,策划采写、拍摄制作了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报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呈现出江源大地基层一线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新风貌。
感受时代脉动 记录奋进时刻
“园区内各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上技改、增产量、赶订单……各生产线上的产业工人干劲十足,技改加快推进,增产增效、降低能耗,生产火热……”1月14日,本报记者芈峤走进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在她笔下《开年即“领跑”,冲刺“全年红”》一文中,热气腾腾的企业生产场景扑面而来,蕴含了青海省工业繁荣发展迸发出的活力,折射出新年伊始青海企业鼓足干劲儿抓生产、全力冲刺“开门红”的信心决心。
养鸡场扩大规模、养猪场投入运营、乡村旅游接待点迎来建设……1月29日,农历癸卯兔年第八天,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马克唐镇加让村,尽管冬日寒意还未完全消退,但切身感受到当地新一轮发展正蓄势待发,本报记者公保安加的心情十分火热。
“如今,在‘精准滴灌’式的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后进村’被推向新时代新征程的广阔舞台,成为尖扎县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其笔下《开足马力,拓展致富“新天地”》一文,字里行间透露出新春初始青海省乡村基层一线昂扬奋进、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深的感悟也在基层,本报记者李庆玲对此深有感触。“新春走基层”活动第一天,李庆玲就来到海东市乐都区马厂乡,通过《小小家政带来“稳稳的幸福”》一文聚焦当地党委政府瞄准家政服务解决当地搬迁妇女就业难题。当人们已经沉浸在阖家团圆的喜悦中时,她置身腊月三十夜晚冷清的街道,讲述了值守一线的海东市乐都区的交警杨生锟,默默坚守岗位的动人故事。“走基层虽然很辛苦,但能把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讲出来,很有成就感。”李庆玲说。
在年味儿中寻找新闻,在行走中感受基层的变迁与脉动。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本报记者坚持“短实新”报道文风,多用群众语言、百姓视角,客观平实反映基层群众关心的话题、身边发生的故事。《日子像油馍馍一样香甜》讲述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新街回族乡麻吾村,将传统手艺油馍馍发展为家门口的增收产业的喜人故事;《“数”兴农业 “智”惠乡村》瞄准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列卜加村推进智慧养殖;《快递进村“不打烊”》则将视角转向了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持续推进“快递进村”,以党建为引领提升春节期间便民服务……
汲取平凡力量 唱响奋斗旋律
1月7日,春运首日,位于青藏铁路的咽喉要道——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青藏铁路西格段(西宁至格尔木)关角隧道内,中国铁路青藏集团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德令哈桥隧车间天棚桥隧养修工区工长刘建武和桥隧工们,手握除冰镐,一下下砸向冰柱冰墙,冰块掉落时噼里啪啦的响声,连同冰镐和坚冰不断对抗较量的声音在漆黑的隧道里回荡,奏响了这群人守护春运安全的“战歌”。
随着一声清脆的鸣笛声划破关角山的寂静,一列疾驰而过的列车安全地通过隧道。在刺骨的寒风中,本报记者张洪旭记录下了这些隧道守护者默默“破冰前行”、为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的故事。
“滴答、滴答、滴答……”跟随本报记者镜头走进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各种监护、治疗仪器发出的电子声响反复在耳边回荡,随处可见医护人员匆忙的身影。万家团圆、灯火璀璨的新春佳节,在集中了全省主要人口的西宁市,为了做好春节期间的医疗服务保障,各大医院都进入“备战状态”,本报融媒体产品《重症医学科:坚守生命防线》特别把镜头对准了其中每天24小时运转不停歇的重症医学科,带领读者走进一线,见证了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接续奋战,为人民群众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阖家团圆时,灯火阑珊处,总有人在为你我守候。
在春潮涌动的青海高原,处处深藏着奋斗者的足迹、建设者的坚守,对于记者而言,如何以微观视角讲述好他们默默奉献、保障经济社会正常运转的感人故事,激发起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
答案唯有践行“四力”。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本报记者身临一线奋斗者身旁,进现场、聊心得,话愿景,记录团结奋斗的新图景,描绘蓬勃向上的新时代,向读者呈现《有一种年味儿叫“坚守”》《节日我在岗守护不打烊》《与救助的野生动物 一起过“春节”》《用“敬业福”换得群众的“平安福”》《节日里的河畔“守护人”》《坚守“医”线情暖新春》等一系列新闻作品,积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推进融合报道 展现新春气象
锣鼓喧天辞旧岁,欢天喜地过大年。热热闹闹看一场“耍社火”是青海人过年仪式感的主要来源之一。2月2日,农历正月十二,海东市举行“百龙千狮闹新春”河湟传统社火集中展演活动,5000余人、100条舞龙、1000只舞狮等齐聚河湟大地,为各族群众奉上一道喜庆、热闹、丰盛的“文化大餐”。当日,本报融媒体以一场“百龙千狮闹新春舞动海东幸福年”直播吸引30万网友在线观看,收获点赞6.6万。
作为青海省“新春走基层”活动宣传报道的重要阵地,本报坚持融合创新,突出移动优先,以此次“新春走基层”活动报道为“大练兵”,要求记者深入基层,合作采写、拍摄、编辑、制作,综合运用文字、音视频、图片、H5等融合报道形式,力求将最生动的故事呈现给读者。
《社火闹新春 非遗呈盛宴》《他们,为平安春运保驾护航》《海东平安:你们的平安我们的守护》《社火“耍”出幸福年味》《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一帧帧镜头画面生动鲜活、一篇篇融媒体报道有声有色,本报网、端、微新媒体矩阵全线发力,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截至写稿时,本报“新春走基层”特别策划系列稿件在青海日报短视频平台阅读量达15万,《社火“耍”出幸福年味》单条阅读量达10万 ,本报“新春走基层”短视频各平台阅读量总计200余万次,充分展现了江源大地欢度春节的喜庆景象,营造了节日期间欢乐祥和的浓厚氛围。本报在不断深入推进媒体融合的生动实践中,促进了全体采编人员在走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在勤学深思中练就过硬脑力,在讲好青海故事中练就不凡笔力。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在癸卯兔年的春天里,本报记者心贴着大地和民众行走,一路走一路感动,一路走一路收获。
本报2023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已走向尾声,但本报记者提升“四力”、贯彻落实“三贴近”要求的生动实践还在继续。大家纷纷表示,好声音在基层,好故事在路上,从这个春天再次出发,记录时代发展的强劲脉动,捕捉温暖人心的动人镜头,接续讲述好青海故事,凝聚谱写高原大地崭新篇章的磅礴力量。(石成砚)
来源: 青海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