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

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

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

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1)

《双法字理》丛书

中国人的汉字,文字的形状有道理,文字的读音也有它的内涵。中国的汉字不仅仅是用来认字读书的,更是通过汉字来懂事明理的

今天的3个汉字用心去认识了,相信你会很深刻地领会到汉字的这一特质。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2)

今日汉字主角:得碍贿

01

得到的“”字,在今天看字形和读音上与“贝”没有什么联系。

但,“双法字理”中还原它的原貌,你就会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其原本写作“䙷”,上边一个“貝”,下面一个“寸”,后书写为“㝵”,就指用手得到财物

后来又加了表示行走、行动的双立人“彳”,指明财富不是平空出现在手上的,是需要用实际行动来换取,来创造的。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3)

可见古人很早就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财富

”字也是如此,《道德经》我们都知道,那么这三个字仅仅是那本书的书名吗?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4)

“道”是什么?它是虚的、是空的,要自己用身心去悟,所以叫“悟道”。

你没有“悟道”,那是你的悟性不够,谁也没办法,这是先天的。

而“德”则不同,是你身体力行所得,所以也叫“德行”,这是实实在在的真实行为,这是后天的。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5)

古人云:“孝,德之本也”。中国人讲究孝悌为先,这是人与人之间实实在在的行为,这个“道”谁都知道,但生活中有多少人能悟出这是“德”之本,而身体力行呢?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家和者,首孝悌。悟道,并以德行者,必得。无论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此法也,这就是大学问。

故《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乐记》有云:“……德者,。”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6)

“得”字,今天的读音为“dé”,但本身的古音原本是读“děi”,例如“不得劲、你得注意、你得执行”等,常用语句中,依然保留着它的古音“děi”。

在今天的方言中,“dé”音就读作“děi”,例如在德州,著名的小吃“德州扒鸡”,当地人的方言音就是“děi 州扒鸡”。

02

”字读音有所变化,省去了“得”的声母“d”,剩下与“e、ei”相近为“ai”音。

原本走过去就能得到了,结果道路被一大石所阻,得不到了。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7)

它的读音也因此而来,没能得到就去掉“d”,于是就只剩下唉声叹气的“ai”声了。配以石字旁,这就是阻碍的“碍”。

今天,“碍”字还有一个被认定为异体字的“”,右边是个疑问、怀疑的“疑”,它本指因有疑虑而不能前,是思想上的、无形的障碍和阻碍。

二者意义相同,使用上有所区别,汉字简化时合为一字。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8)

03

受贿的“贿”也是用“贝”字做读音符号所造的一个汉字,“ui” 与“ei”近韵。

“贿”字与前面“得”字相比,就有了不劳而获的意思。“有”字的本义是表示手里提着块肉,是表示手的 “又”与“肉”合而造字所得。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9)

​用拿在手中的东西表示拥有的意思,标注“贝”字,指拥有钱财“贿”便是对他人行使钱财,使其不劳而有之,这就是行贿。于是,接受钱财,便是受贿。

“贿赂”便是用钱财的“行与受”进行联络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缺德”的行为,总之是不为世人所赞同的做法。

其实,每个汉字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事理,学习汉字,除了要知道它怎么读、怎么写、什么意思。更关键的是还要能够知道为什么这么读、这么写、是这个意思。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地学习汉字,才能真正理解、把握文字背后的文化信息,进而实现文化的传承。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贝字古人当作什么作用(贝字家族得碍贿)(10)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和转发,感谢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