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

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地打击。那么,甲胄的由来是什么?古代中、西方的甲胄有何不同?甲胄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呢?敬请期待探索解密。

在秦陵被发现的石铠甲与石胄(即兜鍪、头盔)着实令人叹为观止,这批形态精美、工艺高超、分布密集、种类繁多的以扁铜丝连缀而成的青石甲胄,填补了中国古代甲胄发展史上秦甲胄实物缺乏的空白,对研究秦代甲制,兵制以及中国古代甲胄的发展史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甲胄作为将士的防护性兵器,在冷兵器时代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类似于现代战争中的防弹服,可以较大程度地保护将士身体免遭敌方进攻性兵器的重创,进而能够增强战斗力并给敌方以更猛烈地打击。那么,甲胄的由来是什么?古代中、西方的甲胄有何不同?甲胄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呢?

世界上最早的甲胄什么样?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世界上最早使用甲胄的地方应该是古埃及。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的古埃及墓葬中就发现了黄金装饰的甲胄,这些甲胄穿在巫沙布提佣的身上,说明当时已经使用了甲胄。发现于公元前14世纪古埃及时期的鱼鳞铁甲或铜甲以及头盔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实用甲胄遗存,这是当时米坦人和迦南人与埃及人战争的防御武器。在底比斯的阿蒙诺菲斯三世宫殿中发现的铠甲甲片尺寸大约为115毫米长,末端趋于尖形。

而这些甲片缝在皮制或布制的贴身内衣上,铠甲的重量相当可观且穿起来很不舒适,在抵御复合弓的穿透力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一般弓箭手的护身甲由大约500片大号的包住身躯的鳞片、500片较小的包住胳膊的鳞片和大约200片同样小号的做头盔的鳞片所组成。这些精巧的设计,不但极大的降低了军队的伤亡数量,起到了较好的防御作用,而且还在笨重之余保持了一定的灵活性,使部队的战斗力大增。这些甲胄的发现,证明了古埃及文明的辉煌和灿烂。

古代西方使用的甲胄什么样?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史被大家所熟知,在这些地区发现的遗迹中都发现了甲胄。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1)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的东北部,包括今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半岛西岸和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2)

公元前7世纪维图罗尼亚的青铜胫甲(左)、青铜头盔(右)

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希腊人向意大利南部移民,并建立城邦。公元前7世纪,以帕拉提乌姆为中心开始部落联合过程,由单一的拉丁人部落联合包括萨宾人和伊特拉斯坎人等3个部落组成罗马人公社。前7世纪末至前6世纪末,罗马人公社处于伊特拉斯坎人的统治之下。此时,完成了由氏族部落公社到城邦的过渡。前5世纪末,高卢人从阿尔卑斯山以北进入波河平原。这些部族经过长期融合同化,形成了意大利人的祖先,开启了古罗马帝国的大幕。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3)

西方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西方一直处于一种分裂状态,战争频繁,所以甲胄作为防护措施,其应用也非常普遍。西方甲胄大部分是青铜或铁皮整体锻造,坚固有余而灵活不足,也受到较多限制。

我国古代甲胄最早出现于何时?形式如何?

在我国,东周至秦汉之际,由于战争频繁酷烈且规模增大,穿着甲胄的重装部队在各国部队中的比例日益增多。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均拥有数量庞大的重装部队——“甲士”。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渐强,在与“六国”的长期兼并战争中,甲士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其他诸侯国,所谓“带甲百万”就是指此;且由于秦军作战勇猛令其他国家的军队望而生畏,故而被称为“虎狼之师”,这也是秦能灭六国的主要原因。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4)

徐州狮子山楚王陵铁甲胄复原

春秋战国时期,甲胄主要以皮革制作,但也出现了铁甲胄,到西汉中期,铁甲胄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石甲胄陪葬坑的甲胄资料分析,秦代的铁质甲胄已经占据相当的比例,但仍以皮质为主,正好处于战国至汉代甲胄质料发展转变的过渡阶段。甲胄质地由皮革到铁质的改变,主要缘于战国至汉代进攻性武器由青铜转变为更锋利的铁兵器,迫使作为防护兵器的甲胄随之逐步由皮质转变为铁质。反过来,甲胄质地的转变也恰恰印证了这个时期进攻性兵器由较钝的青铜兵器向锋利的铁兵器的转型历程。

古代甲胄采取何种制作工艺?

在欧洲早期,人们主要制造完全封闭的全副武装铠甲。工匠需要在砧板上把整块铜皮或铁皮敲击成人类身体的形状,然后再把各个部件组装起来。固定部位全用整块铜皮或铁皮制成,只有关节与需要活动部位用环状或其他形状的铜皮或铁皮带扣或扣针勾连。有时候头盔都完全封闭,只留很小的缝隙观察和换气。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5)

青铜腰带扣(左)、青铜扣针(右)

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甲胄主要以皮革制作,但也出现了铁甲胄,到西汉中期,铁甲胄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石甲胄陪葬坑的甲胄资料分析,秦代的铁质甲胄已经占据相当的比例,但仍以皮质为主,正好处于战国至汉代甲胄质料发展转变的过渡阶段。在了汉代,皮甲胄基本被淘汰,基本都是采用铁甲胄。宋代发明了柳叶甲和鱼鳞甲,既保护了身体又可以随意活动,增加了攻击能力。明代发明了钢制的宽沿帽取代以前的宽沿毡帽,以铁网裙外面罩上紧身钉皮甲取代厚重的铠甲。钢制宽沿头盔有效防止了弹片及剑、矛等对头部的伤害,钉皮甲有效遮盖了锁甲的缝隙,锁甲又增加了防御,使将士们得到更好防护的同时增加了有效的机动能力,是甲胄发展的顶峰。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6)

清代甲衣(左)、清代锁甲局部(右)

史料中关于甲胄制作方法的记载是什么?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官修的,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这部著作记述了齐国关于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书中保留有先秦大量的手工业生产技术、工艺美术资料,记载了一系列的生产管理和营建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思想观念。《考工记.函人》中记载:“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以其长为之围。凡甲,锻不挚则不坚,已敝则桡。凡察革之道,眡其钻空,欲其丰也;眡其里,欲其易也;眡其朕,欲其直也,櫜之欲其约也;举而眡之,欲其丰也;衣之,欲其无齘也。眡其钻空而惌,则革坚也;眡其里而易,则材更也;眡其朕而直,则制善也。櫜之而约,则周也;举之而丰;则明也;衣之无齘,则变也。”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7)

这段记载的大意为:函人是专门制作甲衣的工人。犀甲的上下旅都是用七片连缀而成,兕甲的上下旅都是用六片连缀而成,合甲的上下旅都是用五片连缀而成。犀甲(雄性犀牛皮制作的甲片)可用一百年,兕甲(雌性犀牛皮制作的甲片)可用200年,合甲(用雄犀牛皮和雌犀牛皮两种兽皮做成的双层铠甲)可用300年。制作甲衣时,必须先量度人的体形,根据体型来裁制甲片。在制作过程中要称量甲衣的上旅和下旅,如果其重量一样,则用甲衣的长度作为腰围。作为甲衣,皮芋锻治不实就不坚固,锻治过分致使革理损伤就会使甲衣易于曲折而不强韧。一般观察甲衣的方法:看甲片上为穿丝绳连缀甲片钻的孔眼,孔眼要小;看甲片的里面,要刮治得平而光;看甲衣的缝,要上下对得很直;装进袋子里,要体积小;举起而展开来看,要显得宽大;穿到身上,要甲片相互间不磨切。看到甲片上的钻孔很小,就知道甲衣很坚固;看到甲片的里面平而光,就知道甲衣的材料好;看到甲衣上的缝很直,就知道做工好;装进袋子体积小,就知道缝制精致;举起展开显得宽大,就一定很有光耀;穿到身上甲片相互不磨切,活动起来就很便利。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8)

从《考工记.函人》的记载可以看出,古代制作甲衣非常讲究,工艺复杂,是一门重要的技术,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

秦陵出土的石甲胄什么样?

1998年,考古人员在秦陵封土东南200米处,对一座面积13000多平方米的陵园城垣以内最大的陪葬坑进行了局部发掘。试掘出土了石质铠甲90领,石胄36顶以及石马甲。制作这些石甲胄的材料为青灰色岩溶性石灰石,质地细密,色泽均匀,经过磨制和钻孔以青铜丝串系。其中较精细的石甲有甲片近800片,与秦俑身上塑造的铠甲相比更显得精制用工,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制造业和秦陵修建的繁复艰巨。这些石质铠甲、胄、马甲的发现,形象说明了秦代军人防护装备的状况,弥补了文献对秦代甲胄记载的缺失,丰富了人们对秦代军事问题的认识。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9)

秦石胄(左)、秦石铠甲(右)

需要指出的是,这批石甲胄只是模仿实用甲胄而制作的明器,而当时的实用甲胄不会以石材为原料。因为石材不仅笨重,而且脆性大,不抗击打,实际保护效果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有关秦陵出土石甲胄的报道,还是1998年考古发掘出土的那批,并没有新的考古发掘成果。

古代甲胄最好看(古代甲胄是如何被制作出来的)(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