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与朱日和(一个与胜利相关的地方)

朱日和位于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和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境内,占地1066平方公里。这里地形复杂,分布着哈尔德勒山地、都新草原、乌登草原、察汗敖包丘陵、杭盖登吉丘陵等,由沙漠、草原、山地、沟壑等组成,具有独特的排兵布阵优势。看得出,这是一处绝佳的战场。的确,整整800年前,成吉思汗的铁骑由此扬鞭远征,横扫亚欧;300多年前,康熙皇帝御驾亲征,经此征讨准噶尔叛军。


成吉思汗西征


成吉思汗与朱日和(一个与胜利相关的地方)(1)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西征一般指蒙古第一次西征,又称蒙古征服花剌子模战争,爆发在1219年,它标示著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贸易失败的结果,也是“蒙古西征”的开始。

蒙古军队(油画)


康熙三征噶尔丹


成吉思汗与朱日和(一个与胜利相关的地方)(2)

康熙

三征噶尔丹是指中国清朝康熙年间清军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卫拉特)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历史事件,是平定准噶尔噶尔丹的叛乱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康熙帝为确保边疆安定,三次亲征漠北。

噶尔丹是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为割据西北、统治蒙古诸部,在俄国政府的怂恿支持下,兴兵进攻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又借口追击土谢图汗部余众,进军内蒙古乌朱穆沁地区,与清王朝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3万自库楞湖(今呼伦湖)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指向北京。清廷命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抗击,失利于乌尔会河(即乌拉桂河,在今内蒙古乌兰浩特西)。准噶尔军乘势南进至乌珠穆沁(今属内蒙古)地区。七月初,清廷发兵10万,采取分进合击的方略,康熙帝玄烨亲率禁旅进驻博洛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督军。

七月二十九日,清军侦知准噶尔军屯于乌兰布通,整军前往。八月初一,清军集中火炮轰击,自晡至暮,大破准噶尔军,噶尔丹见势不利,遂行缓兵计逃逸。

经过此次大战,噶尔丹虽败归科布多,但仍伺机而动。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九月,噶尔丹率骑兵3万,东掠位于克鲁伦河流域的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然后沿河而下,进驻巴颜乌兰(今乌兰巴托东南)以东地区,扬言借俄罗斯鸟枪兵6万大举攻漠南。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廷发兵约10万,分三路出击:东路由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率兵9000越兴安岭西进;西路由抚远大将军费扬古、振武将军孙思克率兵4.6万分别由归化(今呼和浩特)、宁夏(今银川),越过沙漠,于翁金河(今蒙古国德勒格尔杭盖西)会师,尔后北上;康熙帝玄烨亲率中路军3.4万出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北)。三路大军约期于克鲁伦河一带歼灭准噶尔军。最终,噶尔丹只带了几十名骑兵脱逃。

经过两次大战,噶尔丹集团土崩瓦解,康熙帝要噶尔丹投降,但是噶尔丹负隅顽抗。隔了一年后,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又带兵渡过黄河亲征。噶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杀。

后世评价: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产生了良好影响。

成吉思汗与朱日和(一个与胜利相关的地方)(3)

康熙出巡图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原创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