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神秘立方体到底是什么(月球背面发现透明玻璃球)
再也没有比月球上出现“非自然物体”更令人关注的新闻了,而且这还不是小道消息,而是科学家发表在知名学术期刊上的论文!
《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在2022年第四期中,中山大学肖智勇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发表了一项标题为“Translucent glass globules on the Moon”(月球上的半透明玻璃球)的论文,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神秘月球的兴趣。
玻璃球到底是自然成因还是人工成因?发现玻璃球的是玉兔二号,也就是着陆于月球背面艾肯特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嫦娥四号携带的“小兔子”,嫦娥四号着陆器只能呆在原地做定点观测,但小兔子却可以自由溜达,发现玻璃球的线路如下图:
上图中红色点为冯卡门撞击坑中的嫦娥四号着陆点,下图黄色点点则是玉兔二号在冯卡门撞击坑内的“行动路线”,而绿色的箭头则是“小兔子”发现玻璃球的位置,各位可以数数看,到底有多少个位置发现了玻璃球?
发现的玻璃球中有几个的“品相”相当不错,透明至半透明,呈浅褐色,直径约2.5厘米左右,看起来似乎不像是天然产物,此前在月球上也从未找到过!在地球上大家就没有见过天然形成的玻璃球,怎么会在月球上出现呢?
科学家是怎么解释的?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科学家到底是怎么说说的?中山大学肖智勇博士领导的团队研究后认为这是贫铁的斜长岩月壳在高速撞击作用下,其熔融物质快速冷凝形成的玻璃球,是在月球遭遇小行星撞击时天然形成的。
显然这个答案与大家心中所想有些不一样,因此这是在有些反常识,在大家的印象中熔融态的岩浆在地面上流动只能形成片状的岩浆岩,了不起也只能在表面形成玻璃物质,透明玻璃的制造显然要复杂很多,如下为玻璃生产的步骤:
而对于玻璃球制造,显然工艺非常复杂,比如融化的玻璃料股经过剪切形成球坯,然后经过:
溜槽、分球器,并由分球板拨动,分别滚入不同的漏斗,然后落到由三个旋转方向相同的辊筒所构成的成球槽中。球坯在辊筒上旋转及其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逐渐形成光滑圆整的玻璃球。
经过如此复杂的步骤才能制造出一颗玻璃球,然后科学家张张嘴就告诉我它是月球遭遇小行星撞击自然形成的,这上嘴皮碰下嘴皮说一说咱就能信了?
究竟是人工成因还是天然成因?
相信很多朋友有这样的怀疑也是正常的,毕竟月球存在了太多的特殊之处,比如怀疑地月系非天然形成的朋友就统计了如下异常证据:
- 1、月球永远都一面朝向地球,这不是人为?
- 2、太阳系卫星和行星直径比都不超过5%,唯独月球达到了27%;
- 3、月球视直径和太阳一样大,为什么会这样?
- 4、月球内部已经冷却不会有月震,为什么月震仪每年都能监测到大量月震?
- ......
如此多的异常证据,不就是能证明月球的特殊之处吗?而且网上还公布了大量的月球“基地”照片,真让人不相信都不行,比如月球上的各种建筑遗迹,还有阿波罗登月时飞行员背后的UFO。
还有月球上坠毁的飞船以及月球表面的金字塔等,大量的照片都能说明月球是一个极不寻常的存在,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最后一张比较有意思,各位仔细找找问题在哪里
种花家只能告诉各位,这些图都PS出来的,各位看看上图就知道了,别的就不用多说了,不知道各位愿意相信NASA每天都将月球上拍到的各种异常现象抹掉,然后再发布出来吗?
而关于月球的一些异常证据,笔者做个简单的解释,不知道能不能令各位信服:
- 月球的一面永远朝向地球的是一种被称为潮汐锁定的现象,在太阳系内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比如木星和土星的卫星就有很多被潮汐锁定,而冥王星和卫星卡戎则是互相潮汐锁定。
- 地球和月球比例达到27%,这个牵涉到了月球的成因,文末会补充。
- 月球的视直径和太阳一样大真是个巧合,不过月球正在远离,未来视直径会越来越小,“以后”只能看日环食了。
- 最后月球上的月震并非板块运动引起的,比如地质塌陷也是很正常的,也就是各位所说的塌陷性地震,这种类型的地震在地球上也很多。
玻璃球在天然状态下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这个自然成因在论文中也有部分提及,但可能大家看起来可能不太容易理解,比如其中的原因是如下过程:
special distal impact glasses formed by terrestrial impact events。
Within a ballistic range permitted by the maximum landing velocity of the globules, the team reveal that a lot potential parent craters are capable to form such globules。
地面撞击事件形成的特殊远端撞击玻璃。
在球状体最大着陆速度所允许的弹道范围内,研究小组发现,许多潜在的陨石坑能够形成这样的“玻璃球”
大意是在撞击后熔融态的斜长岩在飞行过程中快速冷却导致,因为在某些撞击后形成特殊的弹道轨迹中,其有一段“失重”过程,其从上升到下降转变的末端,下降时的加速度与月球重力加速度一致时,而其刚好处在熔融态的斜长岩凝结时就会形成这种球状物体。
比如在太空中的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一个几乎完美的球体也是类似的原理,研究人员称,直径在10千米左右的陨石坑就有这样的条件,因此在月球上这样的玻璃球数量应该很大。
为何NASA早已发现却隐瞒消息?
准确地说不能责怪NASA隐瞒,因为NASA早就公开过类似的研究结果,只不过NASA发现的不是非半透明的玻璃球,而是有些变了形,而且黑不溜秋的玻璃状物质,这种只能作为研究成果发表,无法引起公众的兴趣,比如看下图:
比如像这样勉强能算上玻璃球的,你有兴趣吗?所以NASA早就公开了研究结果,只是公众真的不太感冒,所以就默默无闻了!
而嫦娥四号的小兔子发现的却是正儿八经的“玻璃球”,“月球背面”加上“玻璃球”无疑是噱头,所以很多朋友不自然的就点击观看了,而结果就是同样的东西,玉兔的玻璃球却受到了关注,NASA这是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的典型代表。
延伸阅读:玻璃球的意义与月球形成的过程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只有太阳日复一日的暴晒,所以太阳上没有风化作用,只有热胀冷缩造成的碎裂以及强紫外线分解化合物以及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对月球表面成分的改变,比如月球上就有地球上没有的氦三。
但这些方式对玻璃球改变非常有限,它携带了上一次撞击的信息,从理论上看只要科学家找到月球最早的一次撞击,那么就能揭开月球形成之谜。
关于月球的形成一直众说纷纭,因为月球和地球的比例差明显异于太阳系其他行星和卫星的比例,它的成因并非与地球同生,而是地球与另一颗行星级别的天体忒伊亚相撞的结果,这有多个证据:
首先是月球上缺少重元素,这能解释撞击产生的月球只是部分碎裂的物质,另外在月球样品中缺少挥发性元素也是其中之一,因为撞击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早已让这些物质中的挥发性元素消耗殆尽。
还有在2012年后期,对月球上锌同位素枯竭的研究,支持月球和地球起源于大碰撞,在2013年时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月球岩浆中基于同位素以区别碳质球粒陨石的水,与地球的几乎一样也支持撞击理论。
不过到现在为止撞击理论仍然有待完善,而这些玻璃球带来的信息将为这个理论添砖加瓦,希望在不久的未来能解决月球起源这个难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