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小的兔子会咬人吗(不就一只兔子嘛)
这个视频令人心疼也让人愤怒。
小男孩手提着被剥皮的兔子,边哭边躲,妈妈一边拍着视频还一边让孩子把兔子给她(好让她去煮了)。男孩崩溃大哭,因为这只兔子是奶奶送给他的。
家长丝毫意识不到自己行为的恶劣,杀了孩子的兔子不说,面对情绪崩溃的孩子,还不以为然地说“不就是一只兔子吗?”抹杀孩子的情绪。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视频看得人异常难过,心疼这个孩子。都2022年了,谁家还差这口肉吗?为什么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情感,杀掉孩子喜爱的兔子,还要拍下孩子崩溃哭泣的画面,往网上传播。
而且,这并不是个例,这是普遍存在的。随便搜搜,大把的类似视频。可能是兔子,也可能是狗,也可能是鸭子,也可能是孩子的头发... 总之,相同的是孩子们被无视的个人意志,被无视的个人情感...
“不被尊重的情感”“抹杀孩子个人意志”似乎是很多中国孩子的“集体创伤”,视频传播出来以后,很多网友都愤怒了,他们回忆起自己儿时“相似的遭遇”。那些挥之不去的痛苦记忆,实际上造成了长久的隐性伤害。
部分家长,真的很擅长伤害孩子还不自知。
今天想为这些孩子说些话,想给这些家长喊喊话,别不把孩子的正当需求不当一回事,别无视孩子的意志,别抹杀孩子的情感。
前运算阶段,泛灵论
一些家长不理解,也懒得去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对动物有如此深厚的情感。其实,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过一个发展理论,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还不能很好的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即所谓的“泛灵论”。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客观化。儿童会把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看成是有生命的、 会说话的、有灵感的,会认为叶子掉了树会伤心,风儿会跳舞, 白云能流泪,就连家中的桌子、椅子都是有生命的。
所以,孩子是真的觉得小兔子就是自己的好朋友,是真的倾注了情感,杀了孩子的“好朋友”,还要否定孩子的眼泪“这不就是一只兔子嘛”,这样的家长太糟糕了。抹杀了孩子的情感,碾碎了孩子的信任。
尊重孩子
阿德勒和德雷克斯认为:孩子是社会人,所有人是平等的,再小的孩子也有尊严,需要被尊重和鼓励。
儿童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有尊重的需要——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或渴望。只有儿时被尊重的孩子,长大后才能确立积极自我、和谐人格。
尊重孩子几乎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做父母的都知道,但是不一定能够知行合一。到底什么是“尊重孩子”,怎样“尊重孩子”呢?
尊重孩子,就是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能看到并承认孩子的想法、情感、需求、尊严...
这个话题能展开很大,下面就举些具体的例子:
1岁大的孩子尝试自己吃饭时,你有积极地支持他动手吗?
当别的孩子想要玩自家娃的玩具时,你有尊重他对玩具的所有权?
当孩子说不冷,不愿意穿外套时,你有尊重他对冷暖的感觉?
你是否曾毫无顾忌地当着他人的面羞辱孩子?
是否曾当着孩子的面和他人肆无忌惮地谈论孩子的缺点、错处?
当孩子因为某事伤心哭泣时,你有肯定过他的情感吗?
你有干涉过孩子交什么样的朋友吗?
...
当然,尊重并不等于纵容,孩子的合理需求要予以尊重,不合理的也需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个体来与他协商。
“生命教育”的欠缺
这类新闻还暴露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生命教育”的欠缺。生命教育听起来很抽象,但其实很重要。
生命教育的范围很大,认识生命、爱惜生命、尊重生命和探索生命都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
孩子们需要对生命的起源、孕育、出生、成长、发展、衰弱、病痛、死亡等生命课题有足够的认知,这样才能爱惜生命、丰富人生,才能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方面有健全和完整的发展,是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根基。
回到新闻里,把孩子喜欢并视为好朋友的兔子杀掉剥皮,是在孩子面前演示漠视动物生命,是极差的生命教育。
一篇发表在《精神病学研究杂志》上的论文显示,反社会行为家族史等和虐待动物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更有调查显示,一些反社会人格者大多有着相似的童年经历,例如曾经遭到情感剥夺、虐待等等。
真爱生命不仅仅是珍惜自己的生命,应该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知道生命可贵,也珍惜小动物的生命。
在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流浪动物救助”也被明确写入其中。
这是教育部对于“流浪动物救助”正当性的正式承认,这其实也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
可见“生命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
最后,再分享一个感到很多网友,也感动到我的一张图。
一位父母在电梯口贴了一张寻物启事,寻找孩子丢失的奥特曼卡册,寻物启事的最后写道:这是孩子攒了很久的卡片,是他很心爱的东西,如果您捡到了,请及时联系我们,非常感谢!
图自/豆瓣网友@小熊
许多网友看后都表示很感动,说“这样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真的很有爱”。
希望所有小孩都能被温柔对待。被尊重,被看见,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情感,他们的声音,他们的喜好,父母都在乎。
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