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直接把朱允炆忽略了(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成谜,以至于成了明朝的一件疑案。虽然朱棣进城后,找出两具尸体,指定就是建文帝和皇后,但当时的人却都不相信。而《明史》中记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如果建文帝确实被烧死,则不必如此曲折行笔,其中史官必有难言之隐。那么,建文帝下落到底如何?

朱棣为何一口咬定建文帝被烧死

明史中记载:"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这段描写是很有问题的,给我们留下太多想象的空间。而且,其前后矛盾,是史官故意留给我们的把柄。为什么突然宫中起火?不过是制造混乱,想让建文帝出逃更容易罢了。史官真实的观点,便是"帝不知所终"。后面记载还有这样一句话:"或云帝由地道出亡。"不过这样的记载,显然不能被朱棣接受,朱棣必须要建文帝死。

朱棣直接把朱允炆忽略了(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1)

所以,我们看到"燕王遣中使",这个宦官是朱棣派去的人。"出帝后尸于火中",既然建文帝的尸体已经找到,那么前面这句"帝不知所终"岂不是废话了吗?原因就在于朱棣必须让建文帝死。而火中的尸体简直是太好找了,随便扔一个人进去就成。朱棣都说是建文帝了,谁还敢提反对意见?朱棣这就是让天下臣民都绝了希望,以后不论建文帝还是宣称是他的后代,都可以指定为假冒,朱棣这是为后面做准备了。

建文帝出家为僧

建文帝出家为僧的传闻流传最广。我们知道,和尚姚广孝是朱棣靖难时期的大功臣,在他84岁重病的时候,请求朱棣释放僧人溥洽。溥洽当时是建文帝的主录僧,朱棣进南京后,有人举发溥洽知道建文帝的下落。于是溥洽一直以散布妖言的罪名被关了十六年。如果建文帝真的被烧死,朱棣对于溥洽,或杀或放,又何必以其他罪名关押十六年?原因便是朱棣尚未得知建文帝下落,对于溥洽还有所期望而已。而传言替朱允炆削发的,便是这位溥洽。

朱棣直接把朱允炆忽略了(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2)

另外,胡濙是朱棣极为信任的官员,朱棣还曾派他监视太子。后来也是因为胡濙的报告,才使得朱棣打消了对太子朱高炽的怀疑。但就是这样一个心腹,却长期打着寻找张邋遢(张三丰)的名号,在全国各地巡游,打听各种传说报告给朱棣。从永乐五年一直到永乐二十一年,期间,胡濙因母丧请求回家,都没有被朱棣批准。

朱棣直接把朱允炆忽略了(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3)

等到永乐二十一年,胡濙回到京城,但此时的朱棣却在宣府。胡濙二话不说,转身去了宣府。当胡濙到达后,朱棣已经就寝。

"闻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半夜两点以后)乃出。"

胡濙在外十几年,是什么消息使得朱棣半夜接见他?而且还一直谈到深夜,想必自然是建文帝的下落,而且是确切的下落。此时的建文帝或者已经死亡,或者已经彻底放下了皇位,否则朱棣不会心安。那么,建文帝出家为僧还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建文帝是否有可能到了南洋

"先濙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在胡濙没有半夜前来报道的时候,有传言建文帝出海到了南洋,所以朱棣才派郑和下南洋。等到胡濙报告了之后,朱棣的疑惑才打消。如果建文帝真的出海,那么郑和一次两次出海还可以理解,但长此以往就有些不划算了。

朱棣直接把朱允炆忽略了(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4)

等到了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时,他的皇位已经大大稳固,没必要再关心建文帝的下落。但是在明宣宗时期,郑和还是进行了他最后一次下南洋。由此可以推断,郑和下西洋以宣扬国威为主,打探建文帝的下落只不过是附带。况且,建文帝如果真的到了海外小国,自然也无法对大明形成威胁,所以朱棣才会"疑始释"。

朱棣直接把朱允炆忽略了(明朝未解之谜之朱允炆下落大揭秘)(5)

综上所述,在朱棣靖难成功后,建文帝并没有大火中烧死,也没有到南洋。而他出家为僧的概率,则是最大的。一直到明英宗的时候,还有僧人自称是建文帝,被知府送到朝廷,"下狱,阅四月死。同谋僧十二人,皆戍辽东。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往来迹。"可见,建文帝出家为僧,是被当时的人们广泛接受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