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什么没有正面说好话(不改变就是最大的抗争)

贾宝玉为什么没有正面说好话(不改变就是最大的抗争)(1)

贾宝玉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角色,是一个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人。喜欢贾宝玉的人觉得贾宝玉纯真善良,富有同情心;不喜欢贾宝玉的人觉得贾宝玉懦弱无能,没有责任感。

贾宝玉性格的最大特点就是叛逆。在封建卫道者看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混世魔王”,“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甚至“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是一个“于国于家无望”的人。

贾宝玉为什么没有正面说好话(不改变就是最大的抗争)(2)

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希望贾宝玉可以走科举荣身,为官做宰的道路,继承祖业,光耀门庭。所以他嘱咐贾宝玉的书童李贵,让贾代儒教贾宝玉把《四书》讲明背熟,甚至觉得读《诗经》都是掩耳盗铃。

可是贾宝玉读书的效果却完全不能让贾政满意。在贾宝玉看来,“除明明德外无书”。所以,贾宝玉根本没有下苦功夫去研读过《四书》。尤其是对《孟子》,贾宝玉更是“大半夹生”,“断不能背”。

当时的科举考试要求考八股文,所以贾政还要求贾宝玉熟读八股文。贾宝玉对八股文深恶痛绝,觉得所谓“代圣人立言”的八股文根本就无法阐释圣人之道,只是后世须眉浊物用来沽名钓禄的。

贾政对贾宝玉的不满不仅在于贾宝玉不爱读正经书,还在于贾宝玉对于官场应酬的不屑一顾。

在贾宝玉看来,去见贾雨村这样的“国贼禄鬼”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他宁愿说自己是一个“俗中又俗的一个俗人”也要表达自己对贾雨村的厌恶。史湘云劝贾宝玉去见他,他就给史湘云脸色看,还说这是说“混账话”。见到贾雨村,也没有任何潇洒慷慨的谈吐。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里,贾政先是因为贾宝玉在贾雨村面前表现不佳而指责贾宝玉,然后因为贾宝玉得罪了忠顺王而生气,后来又听信了贾环的谗言,误以为贾宝玉奸淫王夫人的丫鬟金钏儿未遂,打了一顿,导致了金钏儿的投井自尽,痛打了贾宝玉一顿。

贾宝玉为什么没有正面说好话(不改变就是最大的抗争)(3)

贾政恨铁不成钢可以理解。毕竟,在古代,像贾宝玉这种贵族子弟,就应该走仕途经济道路,就应该恪守本分,就应该光宗耀祖。而在贾政眼里,贾宝玉不思进取,行为乖张,不务正业,必须好好教训一下。

而且,贾政也看出来,贾府的子弟里,贾宝玉是唯一有希望振兴家族的人,其余的贾珍、贾琏、贾蓉等人已经不可救药。生下来就带着“通灵宝玉”更让贾宝玉似乎命中注定地就要承担家族的希望。可是,贾宝玉却偏偏不争气,贾政能不失望吗?

贾宝玉被贾政痛打一顿之后,并没有对父亲产生任何怨恨的情绪。对于父亲贾政,贾宝玉是又怕又敬的。贾政要找他,他是“杀死不敢去”,去的路上也是“一步挪不了三寸”,就像“避猫鼠”一样。听到赵姨娘的丫鬟告诉自己贾政有可能会问自己功课之后,贾宝玉如同孙大圣听到了紧箍咒,赶紧温书。他从来没有在贾政面前为自己的“荒唐”行为做任何的辩解。

贾宝玉不敢也不会在贾政面前据理力争,去为自己争取任何的自由。因为贾宝玉很清楚,任何争辩都无济于事。贾宝玉也不希望自己和父亲之间的矛盾让家族里产生不和谐因素。他还是愿意在贾政面前当一个孝子的,他也是爱自己的父亲的。

可是,贾宝玉也不会因为贾政对自己的痛打而改变自己。贾政打他的时候,他没有认错求饶,贾政打完他后,他更加叛逆了。

在林黛玉面前,贾宝玉说自己即便为琪官这样的人死了也值得了。后来,贾宝玉因为不满薛宝钗劝自己“读书明理,辅国治民”,所以把除了《四书》之外的书都烧了。

如果说贾政对贾宝玉的责打只是让贾宝玉感受到了身体的伤痛,那么王夫人的做法则是让贾宝玉伤心欲绝,悲愤交加。

贾宝玉为什么没有正面说好话(不改变就是最大的抗争)(4)

因为贾宝玉和金钏儿说了几句玩话,所以王夫人骂金钏儿是“下作的小娼妇”,并坚决要把她撵走。无论金钏儿怎么苦苦哀求她,她也无动于衷。最终,“情烈”的金钏儿不愿受辱,选择了投井。

晴雯因为生得太美,被王夫人视作“狐狸精”。所以,王夫人将病重的晴雯撵出了怡红院,晴雯惨死家中;四儿和贾宝玉同一天生日,因为一句“同日生日就是夫妻”的玩笑话,被王夫人撵走;芳官因为推荐柳五儿进入怡红院,被王夫人撵出怡红院,和藕官、蕊官一起出家了。

王夫人觉得,贾宝玉之所以没出息就是因为沉浸在温柔乡里,就是因为被人“勾引”坏了。王夫人觉得,用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可以改变贾宝玉,让贾宝玉变成自己心中理想的好儿子。

很多不喜欢贾宝玉的人觉得贾宝玉没有替金钏儿等人求情,太没有担当,太懦弱了,甚至觉得贾宝玉是一个“妈宝男”。

这种指责其实是没有任何道理的。贾宝玉不是一个“见死不救”的人。藕官烧纸的时候被婆子发现,是贾宝玉出面替她解围的;柳五儿被诬陷为贼,彩云帮贾环偷了玫瑰露,贾宝玉都出面承担了下来。可是,金钏儿等人,贾宝玉真的救不了。

王夫人是觉得这些丫鬟勾引自己的儿子,所以很生气。贾宝玉越是表现出对晴雯她们的在乎,就越会激怒王夫人,越发坐实这些人“狐狸精”的罪名,只能让这些人的命运更加悲惨。

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贾宝玉在王夫人面前替金钏儿说好话的话,金钏儿很可能当时就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投井自杀了。

所以,不是贾宝玉懦弱,而是当时的意识形态和王夫人的性格让贾宝玉无法拯救金钏儿等人。

而且,贾宝玉也不愿意和自己的母亲发生正面冲突,不愿意为了“女儿”破坏自己和母亲之间的感情。

贾宝玉为什么没有正面说好话(不改变就是最大的抗争)(5)

贾宝玉在林黛玉面前说过,自己心中除了贾母、贾政和王夫人之外,第四个就是林黛玉。可见,在贾宝玉还是很在意伦理孝道的。

可是,晴雯等人的悲惨遭遇起到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吗?没有,贾宝玉在晴雯惨死后,没有选择妥协,而是在《芙蓉女儿诔》里将自己的满腔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

贾政和王夫人的疾言厉色根本对于贾宝玉而言没有丝毫的作用,贾宝玉会害怕,会落泪,但是绝对不会改变。

贾宝玉是“顽石”,他不会磨平自己性格当中的棱角,不会向世俗妥协,不会成为封建社会的孝子贤孙,不改变,是贾宝玉做出的最大抗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