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有多少藩王(话说明帝国两大强藩)

明太祖朱元璋,活了七十一岁高寿,在位三十一年,平生干了四件大事:扫平群雄,驱除鞑虏,剪除文武,建设大明。

剪除文武基本上告一段落之后,紧接着,朱元璋放手大干,按照他的想法,建设大明帝国。对于国家的建设,按照朱元璋以及他最信任的后起之秀方孝孺的想法,是要恢复周礼:思想上尊崇儒家;经济上发展农业;军事上,则以藩王拱卫天子,形成以天子为中心的庞大体系。

在剪除文武的同时,朱元璋的儿子们也渐渐长大了,封王,就藩,已经逐步接手了明的军事事务,朱元璋共二十一后妃,二十六子,十六女,其中,首批儿子,太子以后是要做皇帝的,在太子朱标以下,则是秦王、晋王、燕王,封于北方重地;第二批儿子,周王、楚王、齐王、潭王、赵王、鲁王、蜀王,湘王,封于南北方各地。

在蓝玉案前后,也就是剪除文武的最后时刻,第三批儿子上阵,接手军事,分别是:第十三子代王,第十四子肃王,第十五子辽王,第十六子庆王,第十七子宁王,第十八子岷王,第十九子谷王,第二十子韩王,第二十一子沈王,第二十二子安王。

这一批新的藩王,皆封于北方一线,镇压蒙古余部,而秦王、晋王、燕王等,则是二线,作为他们的后援。

至此,除了皇帝亲自掌握的朝廷军队负责守卫京师以外,全国各地的军事大权,皆由朱元璋诸子接手,彻底取代了老一代、被剪除的那一批开国武将。

这一下,朱元璋彻底安心了。

明帝国,形成诸王围绕保卫皇帝的大局面,基本上恢复了周王国诸侯围绕保卫国王的形势,朱元璋、方孝孺的治国思路,基本实现,当然,明帝国比周王国的版图要大得多了,国家的等级也更高了,帝国级别高于王国。

如果太子朱标活得更长久一些,不是后来朱棣靖难之变推翻了朱元璋体系、改变了历史走向的话,周、明相继,将出现第二周,明成为周的继承者。

第三批藩王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是:第十五子,辽王朱植;第十七子,宁王朱权。

明后期有多少藩王(话说明帝国两大强藩)(1)

辽王封于广宁,宁王封于大宁

辽简王朱植,1377到1424,活了四十八岁,明帝国建立于1368,他生于京师,是第一代辽王。

1392年,朱植十五岁时,封为辽王,并于次年十六岁时就藩,前往封地,辽东都司的广宁,今辽宁省锦州市一带,当时,山东省有两大军区,山东都司和辽东都司。

辽东都司,包括辽东、辽西,在藩王中,沈王韩王封于辽东,辽王封于辽西,辽王与封于内蒙的宁王,是两大强藩,在诸王中,实力最为强大。

广宁是扼守内地通往辽东要道的军事重镇,朱植的辽军,得到了数千匹从王氏高丽采购的战马,确定了辽军以骑兵作为主力。

辽军将士,颇受优待,朱元璋下旨,赐辽军军士绵布、钱钞,而辽军屯田,十年不用交租。

开国功臣中,善战的大将虽然杀完了,但朱元璋还是保留了最亲信的一些,与其家族结亲联姻,世代共享富贵,这一些,有的,是功劳太大,如徐达;有的,是去世得早,如常遇春;有的,是朱元璋的贴身警卫,如郭英;还有的,是无能但善良的老弟兄,如汤和、邓愈。

其中,武定侯郭英,是朱植的岳父,他护送朱植来到广宁,督军建造了威严、气派的辽王府。

1395年,辽东明军对海西女真开战,辽军参加了战斗,当时连蒙古都不是明军的对手,女真就更是不堪一击了,大败而逃,战斗中,辽军作战勇猛,朱元璋大喜,下令将辽军扩大,辽军原来只有一个军卫,此后扩大为两个军卫,后来又扩大到三个军卫。

明军实行都司卫所制,一个军卫,下辖五个千户所;一个千户所,下辖十个百户所;一个百户所,下辖两个五旗;一个五旗,下辖五个小旗。

一个军卫,五千六百将士,一个小旗,十人。

此后,朱植渐渐成长,东征西讨,英勇善战,《明史》称赞他,“习军旅,屡树军功。”

辽东明军,同样要受辽王领导,当年,常遇春夺取了元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一带),明设立开平卫,洪武三十一年,即1398年,辽王朱植率领辽军和辽东明军,组成大军,赶赴开平以北,镇压蒙古,武定侯郭英担任总兵,都督刘真、宋晟为副手,统领明军,受辽王朱植统一领导。

当时惯例:京师外围,不设藩王,京师及其外围一带的明军,受皇帝领导;而北方前线,明军则为藩王军的辅助,一同受藩王领导。

此时的辽王朱植,威震辽东全境,辽军三大军卫,以及辽东都司的明军,皆受其领导,郭英、宋晟这样的名将,为其副手,而辽东的韩王、沈王,为其策应。

如果辽东三王一直传承下去,后来就不会有李成梁纵容其亲兵努尔哈赤崛起的事了,中国历史将改写,可惜,朱棣造反篡位,将辽东三王全部撤回,改迁内地,朱元璋精心打造的强大攻防体系,灰飞烟灭。

朱植被朱棣改封于今湖北荆州一带,削去兵权,只给了他荆州明军一个军卫作为卫队,永乐十年,1412年,宣布,植有罪,荆州军的一个军卫也被削减,只留了三百人作为随从。

在荆州期间,朱植拼命玩女人,他一共生了二十子、十一女。

1424年,朱植郁郁而终,一代豪杰,就此陨灭。

再来看宁献王朱权,他是第一代宁王,1378到1448,比朱植小一岁,他活了七十岁,1392年,封为宁王,封于大宁,即现在内蒙古多伦一带,次年就藩。宁军有八万甲士,包括蒙古兀良哈三卫的精锐骑兵,还有六千战车,战斗力在诸王军中数第一,远在朱棣燕军之上。

朱权文武双全,对推动边疆经济文化建设有重大贡献。

靖难之变,燕王朱棣对剽悍的宁军,垂涎三尺,意欲吞并,于是使计,劫持了宁王朱权,朱权被迫一起造反。朱棣篡位后,朱权被改封到南昌,于是,弃武从文,终日沉溺于戏曲和道教研究。

仁宣之时,朱权以为有缓,提出想离开南昌,被仁宣斥责,他从此只得安心在南昌呆了下去。

朱棣为怕北方前线藩王造反,将其全部内迁,削去兵权,造成北方国界全线后撤,为后来的亡国,造成重大隐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