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桥梁缺陷修复处理措施(杨浦大桥桥梁病害处置率提高到100)

高速公路智能发卡系统代替人工,还能正确判别车型;数字孪生赋能杨浦大桥智慧监管,让桥梁各类设施病害难逃“法眼”……数字化、智慧化场景应用正走进本市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中。

记者近日从市交通委获悉,“十四五”期间,本市交通行业将持续拓展数字孪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建设高速公路网、快速路网、干线公路网“三张网”集群数字孪生。

5万多个管理单元实时显示“生命体征”

建成于1993年的杨浦大桥,是当时全球第一的斜拉桥。如今,杨浦大桥日车流量约12万辆次,是上海市道路运输监管的重点路段和设施。今年,杨浦大桥有了一个“孪生兄弟”——一座被数字孪生技术“克隆”的全数字大桥,以保障桥梁运行安全,实现“观、管、防”的立体融合管控。

据悉,全桥共设置包括巡检车和清扫车辆上安装的摄像探头等交通感知设备约10类200套,包括视频监控、动态称重、气象、车流量检测及边缘计算分析等设备,形成了5万余个静态设施设备空间管理单元,实时显示大桥的“生命体征”,并将数据传输到市道运中心“云路中心”平台,为运输管理提供直观、高效的数据支撑。

上海桥梁缺陷修复处理措施(杨浦大桥桥梁病害处置率提高到100)(1)

市道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浦大桥数字孪生上线使用半年以来成效明显——桥梁病害处置率从90%提高到100%、大桥危化品车辆违禁基本消失,超限车辆通行次数已快速下降到每月10次以内。

智能发卡系统推动智慧高速新尝试

自去年以来,本市G1503沪崇收费站、G40长兴岛收费站等多个高速公路收费站启用了一套智能发卡系统,以先进的高科技设备来替代传统人工发卡,使道口通行更高效,提高了用户体验度。车辆驶入该车道后,驾驶人员根据文字标识及语音提示将车辆停稳,智能发卡系统会将车辆通行信息写入通行卡,并通过机械手臂智能递卡至驾驶员车窗位置。

上海桥梁缺陷修复处理措施(杨浦大桥桥梁病害处置率提高到100)(2)

据悉,智能发卡系统具有高精准、高效率、全兼容、全监控的特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融合,使汽车侧面车窗智能识别率达到99%以上,实现5秒内高节拍全自动发卡;AI智能可自动区分车型,发卡兼容大、中、小及微型车;还能全方位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时优化设备,确保系统超长时间无故障运行。

全市形成“三张网”集群数字孪生

上海各种道路总里程已达1.8万余公里,路网密度全国领先,构筑起了上海社会生活经济的骨架。为适应快速发展的道路交通,本市交通行业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监管模式重塑迭代,围绕“观、管、防”,形成交通治理新模式。

目前,本市已开展了杨浦大桥、黄浦江核心段、港口、机场、智慧工地等数字孪生建设。“交通行业数字孪生就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成果,也是元宇宙在交通行业应用的初探索、初体验。”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表示,为进一步推动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市交通委将持续拓展数字孪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至2025年建成全行业、全链条、全场景的重大基础设施数字孪生群。

据悉,至2025年底本市将实现建成全路域多业态融合的城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群数字孪生目标,建成高速公路网、快速路网、干线公路网“三张网”集群数字孪生,针对“三张网”中重要设施、黄浦江越江设施按照高标准建设,形成三网集群城市级数字孪生底图和感知设备资源仓库。

目前,市城运中心已经接入72个部门(单位)的220个系统和一批数字孪生应用场景,并积极推广数字孪生在基础设施、历史建筑、社区、文旅、教育、医疗、应急、消防等领域的应用,在城市安全、城市运行、创新引领等方面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数字孪生应用场景。

李继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