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有事他拉不出来怎么办(我大便解不出来)

这是发生在医院的真实一幕,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感觉有事他拉不出来怎么办?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感觉有事他拉不出来怎么办(我大便解不出来)

感觉有事他拉不出来怎么办

这是发生在医院的真实一幕,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前几天,媳妇奶奶住院,我跟她去探望。同病房有个女病友,看上去跟媳妇奶奶年纪差不多,彼时满脸通红、大汗淋漓,病床边坐着一位衣着光鲜,看上去不到四十五岁面带焦急和关心的女士,还有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姑娘,嘴里叼着根吸管,无所谓地喝着酸奶,看上去应该是儿媳妇和孙女(我也是后来才确定的)。老人实在难受得不行了,面带赧然、吭哧吭哧地对身边的儿媳妇说:“我大便解不出来,憋得慌,你帮我抠抠吧。”儿媳顿时脸上变颜变色,虽然当着外人没显露“嫌弃”,但也是“羞愤”欲逃,孙女更是直接把没喝完的酸奶扔进了垃圾篓,满脸“不敢置信”地瞪着奶奶,仿佛在为妈妈的遭遇鸣不平。

我媳妇忙着对她奶奶嘘寒问暖,嘱咐陪护的岳母一些注意事项,也没关注这边儿。这时恰巧一位护士拿着开塞露进来,扶着老人去了卫生间,解了这尴尬的一幕。儿媳犹豫了片刻,赶忙拿着卫生纸跟了上去。孙女看了一眼,继而愤愤不平地拿出手机打电话,接通后说:“小帅,我跟你说,咱奶奶刚才真搞笑,拉不大便出来,竟然让妈妈用手抠,多脏啊,用个开塞露就行呗……”

听到这里我陷入沉思,耳朵里再听不进一个“多余”的字,这难道不是应该主动去做的事情吗?但凡能忍得住,老人也不会提这样“非分”的要求。

直到媳妇过来拍我肩膀,我才陡然醒过来,看我一直发楞,她问道:“怎么了?呆呼呼的。”我回了句:“没事儿,要回去么?”她说:“刚才妈说,大夫说了,奶奶没大事儿,明天就办出院,明天咱们再过来吧。”这时,那位儿媳也搀着老人回来了,嘴里念叨着:“下回难受提前说,我早给你喊大夫……”老人忙不迭地点头。

跟奶奶和岳母道别后,我们就离开了医院。

回家后,媳妇见我一直闷闷不乐、心事重重的样子,就问:“你到底怎么了?在医院的时候就开始这样。”我随便找了个理由搪塞了过去,不敢跟她描述刚才那一幕,更加不敢问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怕听到自己不想要的答案。

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二十四孝精神该不该丢?时代背景变了、社会矛盾变了,但是“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啊!正向的价值观该坚持啊!据传,宋朝以孝治天下,虽然国力羸弱、频遭欺凌,但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历朝历代中却是最高的。有人说,鲁迅反对二十四孝,可鲁迅反对的不是孝道,而是迂腐的封建礼教,切不可断章取义。

由此,也激起了我另外一段回忆,具体时间记不清了,应该是上中学的时候,一位少年因为见义勇为丧生,被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社会关于“见义勇为”优先,还是“保护自己”优先的大讨论,最后以“见义智为”暂时终结了这场讨论,可导致的结果呢?老人跌倒不敢扶、地震发生不顾学生……有些人的“信”和“义”荡然无存。

我们到底丧失了什么?

革命年代的邱少云、黄继光……新时代的杜富国、张定宇……还有像刚刚被大家熟知的“铲子哥”、“牌子哥”等等无数的平民英雄,他们的“义无反顾”给了我们答案。

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孝、信、义……这些本该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文明烙印,该翻出来了,到了释放其无穷伟力的时候了。

教育终究还是该以德为先!不管是家庭还是学校!不然,我们今天如何对待老人,孩子将来就会如何对待我们。活生生的例子、血淋淋的事实,绝非危言耸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