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经典古诗词李白(一天一首古诗词)
《苏武》
【唐】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
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译文
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了十九年之久。可是,他始终保持汉节,一心向着大汉王朝。
他利用白雁传递书信,飞到了汉昭帝的上林苑。
在苦寒之地贝加尔湖畔牧羊,他异常艰辛,归心似箭,一看到落日,就伤心欲绝。
渴了就喝冰窖里的水,饿了就吃天上飘的雪。
在汉昭帝的关怀下,苏武从匈奴回归大汉,他和李陵在河梁诀别。
苏武一边哭泣,一边拉着李陵的衣袖,直到泪尽,继之以血,悲怆欲绝。
注释
苏武(前140年前-前60年),杜陵(今陕西西安)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
汉节:汉天子所授予的符节。指持节的使者。
李陵(?—前74年),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广之孙。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咏史诗。
除了这首《苏武》诗,在《奔亡道中五首》中,李白再一次提及苏武与李陵,表达了自己对于苏武的敬意与李陵的同情。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塑造了苏武这一高洁的人物形象,还原了苏武波澜壮阔,跌宕起伏,坚贞不屈的一生,同时也是诗人表明心迹,为国尽忠的一种自喻。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开头四句是说,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了十九年之久。可是,他始终保持汉节,一心向着大汉王朝。他利用白雁传递书信,飞到了汉昭帝的上林苑。这是写“持节之不屈”。
“苏武在匈奴”,时间其实不止“十年”。“十年”只是个概数,准确的说应该是十九年。从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一直到后元二年(前87年),汉昭帝刘弗陵即位,苏武才得以回国。《汉书》用八个字概括了苏武的一生:“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牧羊”这一举动,也被后世称为“持节”“不屈”的象征。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并非真实情况,而是诗人诗意的想象。当时,单于并不想放苏武回汉,谎称已死于北海。苏武的副使常惠,得了一个机会,遇见了汉使,要汉使对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著帛书,上说苏武等人在北海。单于这才无奈同意苏武归汉。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中间四句是说,在苦寒之地贝加尔湖畔牧羊,他异常艰辛,归心似箭,一看到落日,就伤心欲绝。渴了就喝冰窖里的水,饿了就吃天上飘的雪。这是写“牧羊之艰辛”。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末四句是说,在汉昭帝的关怀下,苏武从匈奴回归大汉,他和李陵在河梁诀别。苏武一边哭泣,一边拉着李陵的衣袖,直到泪尽,继之以血,悲怆欲绝。这是写“诀别之场景”。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言苏武东还汉家,李陵河梁送别一事。“河梁别”这个典故出自西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三:“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李陵送别苏武,设酒筵向其祝贺说:“今天你还归,在匈奴中扬名,在汉室中功绩显赫。即使古代史书所记载的事迹,图画所绘的人物,怎能超过你!我李陵虽然无能和胆怯,假如汉廷姑且宽恕我的罪过,不杀我的老母,使我能实现在奇耻大辱下积蓄已久的志愿,这就同曹沫在柯邑订盟可能差不多,这是以前所一直不能忘记的!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成为当世的奇耻大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算了吧,让你了解我的心罢了!我已成异国之人,这一别就永远隔绝了!”
李陵随后起舞,唱道:“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催,士众灭兮名已溃。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唱罢,泪下数行,同苏武永别。
一个“怆”字,既道出了二人分别的苦楚,也道出了李陵不能同归的绝望与悲怆。一个“泣”字,将二人一生所遭遇的苦痛一下子宣泄出来了。
李陵的“败降匈奴”,苏武的“北海牧羊”,皆非一般人所能忍受的,“相看泪成血”,既是虚写,也是一种实写。这其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苏武的敬意与对李陵的同情。
值得一提的是,来送苏武的,除了李陵之外,还有他的妻子(匈奴人)与儿子通国。苏武与妻子告别,吟诗道,“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商。”此后二人天各一方,再无相见。而儿子通国,却于多年之后,被汉宣帝接了回来,担任皇帝侍卫一职,也算为苏家留了一支血脉。
纵览全诗,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牧羊精神,熠熠生辉,送别之际,深情似海,寥寥数语,道尽了苏武不屈不挠的一生,是为咏史诗中的名篇佳作。
赏析来源公众号:古诗词日历,作者:严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