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

01 生人桩

在我国云贵的偏远山区,历来都不缺一些稀奇古怪,甚至惊悚、残忍的传说。

话说在云南红河州屏边县和平乡五家寨四岔河大峡谷上,100多年前,为了顺利在两岸悬崖峭壁间建成一座铁路桥,当时的法国老板在砌筑桥基时,活埋了好几个中国人;正因为此举,使得此桥不但快速建成,而且在极端恶略的气候及使用条件下,还经久耐用;到了今天,110年过去了,它还能依旧跑火车。为纪念此事,此桥被称之为“人字桥”。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

至于这传说的真假,已无从考证,但为了盖这座桥,死了800多名中国人,倒是千真万确的。800多人都死了,再加几个“活祭”,似乎从逻辑、习俗上说也不无可能。

要说中国建筑史上,流传甚广,也最为残忍、隐蔽的习俗,非过于“打生桩”。古时候,人们笃信神明、风水,许多工程在开工之前,都要用活物献祭,将其活埋在工地,以祈求工程顺利进行。

一般来说,如果是小桥小路小房子,宰鸡杀羊就可以了,但如果是会改变当地气运、风水等的大型建筑,必定需要活人生魂压镇,如果不进行“人祭”,那么动工后必会遭遇各种不测之事,轻重则人员受伤,重则众多人员死亡,工程也无法建成。

由于祭祀过程太残忍,以至于骇人听闻,所以献祭一事多为隐秘而不为大众所知,只有历朝历代从事建筑或者风水工作的人有所耳闻。关于这一点,据传在鲁班穷极一生,以毕生心血写就的《鲁班经》曾有隐晦提及。这本书内容不仅涉及建筑修造,还包含道术、法术、咒语、符篆等大幅篇章,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

在书中,鲁班认为工匠作建筑之时,必定会破坏当地的风水,触怒当地的鬼神,所以施工之时总会事故频出;为了使施工顺利进行,鲁班也给出了解决方法,甚至提出让童男“守”桥头,童女“守”桥尾的残忍之法,即用生魂来化解鬼神怨气,同时也让这些死去的人化做该建筑的守护神。

直到如今,某些大型建筑工程仍被人绘声绘色地传言,还存在着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这当然不可信,都什么年代了,应该纯粹是好事者杜撰或以讹传讹罢了。

言归正传,还是好好讲述本文主题“人字桥”的精彩而凄惨故事吧。

02 世界级难题

1895年,清政府被法国逼迫,同意修筑属印度支那(今越南)至云南的铁路(滇越铁路)。滇越铁路越南段于1903年建成;同年,中法签订《中法会订滇越铁路章程》后,法国随即派人踏勘路线,绘制蓝图,并正式成立滇越铁路法国公司。

滇越铁路起始于越南沿海城市海防,从云南古镇河口入境,蜿蜒逶迤,穿山越谷过河,止于昆明,全长约465公里,它是我国大西南地区的首条铁路。由于修建时的技术水平和修建者从降低成本考虑,整条铁路大都是依山就势而修。法国殖民者修这条艰巨的铁路,当然不是为了云南的经济建设、改善民生,而是纯粹为了更方便、快捷地掠夺云南丰富的物产资源,特别是锡矿等。

1907年,滇越铁路(滇段)修建工程沿南溪河岸溯流而上,当铁路延伸到地势险峻的伍家寨四岔河峡谷时,法国人面临了一个铁路工程建造技术的世界级难题: 滇越铁路从海拔只有91米的南溪河谷底爬到这里,只有44公里的铁路里程,海拔高差竟达到1247米。根据线路设计要求,他们必须从半山腰处分别打穿峡谷两侧的山峰,然后架设一座铁路桥来连接两端的隧道,其相距虽仅有70来米,但两侧却是毫无立锥之地的悬崖绝壁,且桥位离谷底深泓线(河底最深处)高达102米。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3)

依当时的技术水平,想跨越这70来米的天堑,绝非易事;这里虽高山峡谷,美景连连,但人迹罕至,道路不通,且气候及地质条件十分恶劣。建此桥不但要考虑承载、施工等物理问题,还要考虑施工界面、高空作业、地质条件、峡谷大风等自然问题。

法国滇越铁路公司绞尽脑汁做出了多个建桥方案,最后发现都不可行。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重金向全法国征询架桥方案。

他们把现场的各种情况用照片多角度记录下来,然后和勘测资料、设计要求送到法国,在报纸上公开征求确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4)

03 中标方案

法国滇越铁路公司在众多设计方案中筛选出比较优秀的8个,其中包括古斯塔夫·埃菲尔的设计方案。大名鼎鼎、设计过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艾斐尔的方案中标呼声最高,毕竟1889年建成,以他名字命名的巴黎铁塔太惊艳了,是人类设计的伟大杰作。

然而,最后中标的不是埃菲尔,而是法国巴底纽勒工程公司的保罗·波登,他的“次南溪河桁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设计方案,不仅满足了技术、经济方面的高要求,而且以独特的力学应用、美学价值赢得各方赞许。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5)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6)

建于1902年的法国威敖钢结构铁路高架桥

这个保罗·波登也非泛泛之辈,他是埃菲尔在法国工程技术中央学院的学弟,颇有两把刷子,早在1902年,他就设计了410米长的法国威敖钢结构铁路高架桥,从而声名鹊起。

这次参与应征,保罗·波登起初的几个设计稿都不能令自己满意,他为此烦恼不已。一天,坐累的保罗,离开座位,叉腿伸腰展臂地活动着身子,无意中,他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突然间就来了灵感,何不将中国的那座桥设计成“一横俩叉”形状,横的是桥面,左右对称的两叉是支撑架,外观上看颇似一人叉腿伸双臂的“人”字形。

有了这灵光一闪,保罗·波登迅速画出草图,并不断论证、完善,在由工程师、技术员、绘图员等组成的团队共同努力下,终于一幅旷世杰作诞生了;保罗设计的这座桥充分利用力学原理,将剪力转化为轴力传递到两侧坚固的岩石里,其构思巧妙,是力与美的无暇结合,以其简约、经济、最适用的造型,在众多应征稿中脱颖而出,一举中标。

法国人不懂汉字,他们将这座桥叫做次南溪河铁路桥,因这座桥位于伍家寨下方,它的正式名称是五家寨铁路桥。但因其形似“人”,加之有“人祭”的传言,当地人都称它为“人字桥”;久而久之,人字桥的名称就传开了,既形象又契合传说;又因其造型别致如弓弩,也有人称之为弓弩手桥。

当然,人字桥名称是桥建好投入使用后才得名的,本文为了讲述方便,就提前以“人字桥”称之。

04 运送

保罗设计的这座“人字桥”系纯钢铁结构,应用的技术当属那个年代的全球顶级。他深知桥址地处深山峡谷的绝壁中,搭建、运输及其困难,所有材料都得靠肩扛、马驮至现场。为了方便长途运输,降低拼接难度,保罗设计的人字桥全部由众多的钢板、槽钢、角钢及其他小钢构件组成,然后利用铆钉在施工现场拼接铆合,建成大桥。

构件和铆钉数量达 2万多组,并且每个钢构件尽量控制在重量不超过140公斤、长度不超过2.5米,大部分都是100公斤以内,1.2米到1.5米之间;所有钢构件全部在法国定制生产,其实那阵子,国内也生产不了优质的建桥钢材。这些繁复的细节设计也是该方案之所以能中标的重要因素。

所有的桥梁构件精准生产后,由船只从法国运输到越南海防,再由火车运到云南,然后经陆路、水路搬运到施工现场附近,最后只能靠肩扛、手拉、马驮,翻山越岭至现场,其耗时之漫长、过程之艰辛,自不待言。

其中,最难搬运的是两根不可切断,用于起吊拱臂的卷扬机钢缆,它们各长355米,重达5000多公斤、

当时的《工程报告》,曾这样描述了这个在当时算是异乎寻常的重大事件;200名中国工人成两行紧密并排,杆抬大铁链,前后人间距1-3米;几百米长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巨龙,不分昼夜地在山间、陡坡上蠕动。 光从山下沿着崎岖小山路将钢缆运到山腰,就整整花了3天3夜的时间。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7)

材料运输只是个开始,更艰苦卓绝、危险无比的还在后头。

05 命丧黄泉

1907年3月,人字桥开始建造,100多名中国劳工进场。工程施工的指导、监督,由保罗的同事、工程师阿尔贝·杜夫负责,主设计者保罗从始至终都没到过现场,也说明了他对自己方案的极度自信。

人字桥的施工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在河岸两侧峭壁的隧道口同时开凿桥台

第二步:在两端隧道洞口距设计桥面高19.17米的峭壁上,开挖出宽4.4米,高3.8米,深4.0米的施工山洞,用于安置铰车、滑车等起重设备。

第三步:在隧道口下方的设计高度出,构筑钢筋混凝土的拱座承台,并在其上安可活动的铸钢球型支座。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8)

设计草图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9)

设计草图

第四步:在拱座承台的球型支座上,次序垂直吊装三角形钢拱支架,其拼接拱肋用的弦杆、腹杆、风撑等,先用锚杆及缆绳依次序临时稳定在岩壁上,然后自下而上进行拼装;同时,将陆续拼装的三角形拱架顶端连接于上方铰盘控制的滑车上。

第五步:两侧拱臂钢架合拢。利用两边铰车和拱臂顶部的滑车系等起重设备,将拱臂徐徐放松,拱臂随绕支座作半圆弧转动,两只拱臂便会向峡谷中心缓缓靠拢,待两架拱臂顶部的枢轴孔吻合后,即穿入钢枢固定,然后在拱脚底部安装锚固螺栓,锁死球形铸钢支座的偏移,并加固整个拱座承台。

第六步:在开凿好的桥台槽内,拼装上部简支梁,再将拼装好的简支梁利用铰车、滑车、滑轮等向外牵引推送。每次拼接18米左右即须向前拖拉,经多次循环直至全部就位。

第七步:最后铺设桥面及轨道。百年来,除桥面的钢轨、枕木更换过以外,其余的连一颗铆钉都没换过,仍是一百年前的原样,足可见其设计之精巧,施工质量之高。

如此复杂繁琐、环环相扣的工程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作业过程中,困难重重,险象环生,随时有丧命的可能。还有,人字桥桥头分别对接于两边悬崖中的隧道口,而不长的隧道又在山体中转弯,这无疑给施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为了在悬崖上打炮眼,劳工们用绳子拴住腰间,悬在半空中作业;施工时,劳工们不敢也不让穿衣服,倒不是因为天气炎热,而是因为峭壁间的收缩峡谷,大风来去无常,且力道特别强劲,可防止施工过程中衣服若被勾挂于岩石或树枝上;更因为在烈风的袭击下,衣服鼓胀成包,极易造成劳工方位偏移,乃至碰撞或跌落悬崖殒命。

上几张修复的建桥老张片。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0)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1)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2)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3)

当年4月的一天,,电闪雷鸣,风雨大作,法国工头只顾自己逃去躲雨,而弃悬崖下正在干活的16名劳工不顾,最后,这16名劳工,有3人因绳断跌入深谷,另13人被大风吹得荡秋千似地,与崖壁岩石猛烈相撞,血肉模糊,惨不忍睹。

1907年底,法国工头让劳工由便道下到工地干活,为保险起见,将这些劳工依次系在一条安全绳上,顺岩边下行;劳工走得慢,心急的工头将最后一个劳工踹了一脚,哪想却酿成了大祸,迫不及防的劳工们整串地摔死于干涸的谷底中。

1908年,工地上的路工、桥工增加到千余人。一次暴雨天,渗水的隧道大面积崩塌,正在施工的300余人被活埋,或被泥石流冲入峡谷的激流中,无一生还。

在铆合桥梁部件时,更是惊险无比,拱臂悬挂于山谷半空中,劳工们腰系吊绳,凌空垂下,站在支架上一锤一锤地将烧红的钢铆打进连接孔中,在很难使上劲的情况下,动作还要快、准、稳。如果用力过猛,或一锤砸空,又或大风袭来,整个人便会荡了出去,撞得头破血流;还有吊绳也经常扭断,劳工丧命深渊无数。当年法国报纸称,中国工人在人字桥上的施工是“死亡之上的舞蹈”。

面对险境,中国劳工都不愿冒死干活;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法国人给出“每打一锤给半块大洋”的最大金钱刺激,鼓励劳工们拿生命做赌注。

由于工作强度大,劳工每打上10几20锤就要拉上去休息,部分黑心工头,当下面的劳工叫拉上去的时候,他不但不拉上来,反而将绳子割断,故意摔死劳工,然后找法国人要工钱,据为己有。

1908年6月28日,人字桥的左右两个三角拱肋拼装固定完毕。

7月18日清晨8点开始,两岸的绞车控制着吊装三角拱肋的钢缆绳,让人字桥两边的三角架徐徐垂放、靠拢、对准。他们挑选吉时中午12点,让人字桥准确合龙、铆固。然后锁死下方支撑底座的可转动铸钢球,并加固。接着,就是下一步的组装、冷铆钢架桥,最后铺设桥面及轨道。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4)

凌空飞架

1908年12月6日,滇越铁路云南段的卡脖子工程“人字桥”全部完工,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人字桥工程历时20个月零26天,其中,钢结构架设过程历时5个多月。在这期间,共有800余名中国劳工永远留在了这里,平均1米桥身牺牲了10多个人,后人通称他们为“滇越铁路人字桥八百壮士”,真可谓是“一棵道钉一滴血,一根枕木一条命。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5)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6)

桥梁的关键节点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7)

桥梁的关键节点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8)

新旧铁轨对比

飞跨峭壁间的人字桥不大,长仅71.7米 (包括与山体连接部分),宽4.2米,自身重量179.5吨。在两岸耸峻、黑魆的绝壁衬托下,更显小巧、轻灵,仿佛风一来,就会飘曳起来似地。当时好多没见过世面的中国人看了,心里不禁嘀咕道:法国人搞什么鬼啊?这桥牢靠?能通火车?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19)

人字桥投入运营后,十分牢靠,一辆辆客货火车冒着气、鸣着笛,呼啸而过,蔚为壮观而刺激,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不过,在很长的时间内,出于安全或害怕考虑,人字桥禁止夜间通行,过往的客车经过这里时,需关窗拉帘。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0)

1910年, 465公里的滇越铁路(滇段)全线开通,一年时间里,货运6万多吨,客运超过30万人次,其后的每年都快速增长,成了云南交通的大动脉。这里要专门说明下,滇越铁路的路轨为1米宽,是国内仅有的“米轨铁路”,而国际标准铁轨宽度是1435毫米。

滇越铁路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称为当时的“世界三大工程”,不过,中国人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在滇越铁路(滇段)的修筑过程中,从河北、山东、广东、广西、福建、四川、浙江、云南等省招募大量民工,前后7年间,总数达30万余人,法国殖民者对中国筑路工人进行了极其野蛮的奴役、压迫,被虐待折磨致死者近8万人,“血染南溪河,尸铺滇越路。千山遍白骨,万壑血泪流”,就是修此路的真实写照。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1)

06 安然无恙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沿海港口尽数沦陷,滇越铁路成为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物资的最主要通道,一度是对外交通的唯一选择。

那时,滇越铁路滇段,一改夜间不予行车的老规定,日夜加开列车,抢运人员、物资;随着内地机关、企业、学校的大批迁移至大西南,客、货运量剧增;1938年客运量4200万人次,货运量376628吨;1939年的客运量达到4542万人次,货运量524326吨。

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滇段铁路长时间超负荷运行,经受住了种种考验,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2)

日本侵略者当然视滇越铁路为心头大患,一直妄图切断这条运输大动脉,最简单的办法当然是炸毁铁道沿线的桥梁。人字桥更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为保护这唯一国际运输通道,1939年2月6日,蒋介石给云南王龙云发出特急专电,对滇越铁路的防务下达具体指示:一是将滇越铁路护路部队配置情形列表具报,二是将该护路部队所有之机关枪加配高射装置,严密防备敌机来袭,确保铁道通畅。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3)

人字桥的防护更是重中之重,若被毁坏,一年半载之内修复好几无可能。守桥部队的高射机枪迅速由7.92毫米口径全部更换为性能更好、射速更快的13.2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并将其全部配置在人字桥两端的高山顶上,日夜不停地严密守卫着,敌机一来,就是不要命的扫射。

日军先后数十轮派飞机轰炸人字桥,投下了700多枚航空炸弹,人字桥四周被炸得草木尽飞、坑洼满地;不过,人字桥毫发未损,依然傲立于四岔河的峡谷中。至今,人字桥主峰西面的山头上还留有多个当年日军飞机轰炸的弹坑,记录着曾经的苦难,嘲笑着日军失败且可耻的下场。

人字桥之所以能安然无恙,主要是因为它位于深山绝壁之间,轰炸角度很小,加之防空部队的猛烈炮火,日军飞机若飞高了,则看不见桥,飞低了强行俯冲,不是被击落,就是要撞山而去。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4)

风光秀美,景色怡人

随着日军全面占领越南,蒋介石坐卧不安,他知道日军下一步肯定会沿着滇越铁路大举入侵云南。1940年9月9日,蒋介石电令龙云:立即断绝国境交通,拆掉铁路,炸毁关键节点的桥遂,全力迎战。

1942年2月,滇段铁路上的河口大桥、河口隧道、白寨大桥等被主动炸毁,河口至碧色寨间的177公里路轨(除人字桥外)被拆除,移铺滇缅铁路,后又继续拆除碧色寨至盘溪间的119公里铁路,路轨移铺叙昆铁路。大批外援物资不得不改道从滇缅线路进来。

人字桥原已列入拆除名单,但龙云在执行过程中很是纠结,他知道拆桥容易,但要重建将会很难、很难,甚至根本无法建成;还有,为了建这座桥,中方死了800多人,就这么拆了,怎么对不住这些死难者啊!

最后,军方决定人字桥必须保留,并且予以更加严密的保卫,除非日军已经到了桥头,方才可以炸毁。这决定可谓是英明而冒险,庆幸的是,在国军将士的英勇阻击下,日军占领云南全境的企图未能得逞,人字桥得以幸存下来。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5)

07 女工程师

1943年8月1日,民国政府宣布与法国维希政府断交,同时宣布接管滇越铁路滇段。

1946年2月28日,中法两国在重庆签订了《中法新约》,明确废止1903年的《滇越铁路协定》,滇越铁路滇段路权回归中国人手中。

法国人离开了,带走了全部的修桥筑路资料,加之人字桥建成也有些念头了,当地关于它的建设传说也日渐多了起来,反正没人去验证。

传说一 本文开头讲的那令人毛骨悚然的“生人桩”。

传说二 桥的设计师变成了一位法国女工程师。她的设计灵感来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女工程师在一次在做衣服时,剪刀无意间掉到地上,剪刀的两个角正好张开插在地板上,设计方案由此孕育而生。

第二种,父、女工程师在谷底苦苦研究建桥方案,冥思苦想都不得其解,父亲累得叉开腿、张开双臂、伸懒腰、打哈欠,以便让自己放松一下,在一旁聪明的女儿立刻从中领悟,人形建桥的方案随之产生。不知这位父亲是否为法方总监工。

第三种,这位女工程师一直冥思苦想建桥方案,一天她在谷底洗衣服时,脚踩在两块石头上,当她抬起头看到两座山峰时,忽然眼前一亮,于是设计了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拱臂插入山间,就如双脚站立在石头上一样,结果方案很快获得了通过。

传说三 人字桥竣工后,法国女工程师因这座巧夺天工的完美之作,而不忍离去,加之愧对800多名筑桥死难者,她干脆结庐桥下,日夜守望着她心爱的人字桥,陪伴着死去的那些冤魂,最后终老于此。这事感动了所有知情的人,人们把她的遗体安葬在人字桥隧道口上面的施工洞里,以满足她的心愿。当人们行走在人字桥两边的漆黑隧道里,每当感到莫名恐惧时,就会听到一个轻柔、坚定的外国女性的声音:“别怕,有我在”,顿时使人心里坦然。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6)

这些传说,虽然有前后矛盾之处,但总归是美好的,随着时间的流逝,都被很多后来人当成了真事。以至于有一段时间,立于人字桥桥头的简介中,也说设计者是一位法国女工程师,当然,这是以讹传讹。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7)

08 蜕变

解放后的50、60年代,我国政府对境内的滇越铁路进行了修复,历尽沧桑的人字桥上又响起了隆隆火车声,继续为国家经济发展、国防建设出力,直至如今。

1960年至2003年,人字桥进行过5次大修,对桥梁病害和隐患进行整治。其中1982年底的那次大修最为彻底,刷涂除锈油漆3425平方米,更换桥面钢板190块、人行护栏140米、铆钉1005颗、梁部腹杆37根,增设避车台2座及扶梯、扶栏,校正杆件23处,基本上就是目前的模样了。

1996年2月14日,随着中越关系的逐步正常化,滇越铁路恢复中越国际联运,每年运输量达到800余万吨。

1998年11月13日,90高龄的人字桥,以其构思巧妙、结构独特、精良建造,和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8)

2004年,人字桥年过载运输量依然达750万吨。

2005年6月,由于公路运输的冲击,加之路基破损严重、铁路老化、经济效益地下等原因,滇越铁路滇段停掉了客运,只保留货运。

2006年5月25日,人字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人字桥一侧桥头,矗立一石碑,碑文显示人字桥由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登(Paul Bodin)设计,并未提及女设计师,算是还原了历史真相。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29)

2013年2月,玉溪、蒙自之间的铁路通车运营,接轨上了昆玉铁路,它们转移了滇越铁路(滇段)的大部分运量;至此,百年的滇越铁路国内段,逐渐退出运输历史舞台,但是 其文物价值和旅游观光的功能却日益显现出来。

2018年1月,滇越铁路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既然都保护了,今后就不再可能恢复成频繁跑火车了;据了解,现在每天经过人字桥的货运列车仅两班,早晚各一趟,然而其仍挂载着长达10几节的车厢,由此可见,百年人字桥的质量依然杠杠的。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30)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31)

守桥队的标语

深山峡谷里的人字桥,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有军队、民兵或警察、安保人员驻守,相当的不容易,现在护桥队人员主要由当地村民组成。当初,人字桥的大名叫伍家寨铁路桥,是因为当地有个仅五户人家的寨子;现在,伍家寨的人已搬下山,桥下不远的山坳间兴起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人字桥村,它是屏边湾塘乡牛碑村委会下的凹塘自然村,就近整体迁移过来的,现有住户32户、165人。2018年初,湾塘乡至人字桥村全长15.8公里的沥青混凝土公路建成,原先闭塞落后、人迹罕至的四岔河谷,渐渐热闹了起来。众多国内外游客为一睹百年人字桥的飒爽英姿,实地聆听其背后的传奇故事,而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32)

人字桥村

借助“美丽家园”的建设东风,人字桥村利用天然优势,积极打造旅游景区,村民们守着百年老桥,吃起了“旅游饭”,餐馆、客栈、农家乐如雨后春笋毛利出来,这不仅唤醒了那一段段沉埋许久的滇越铁路历史记忆,同也时带动了人字桥村的经济发展。2019年,人字桥村喜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两项荣誉称号。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33)

游客如织

屏边人民没有忘记人字桥设计者保罗﹒波登,以及他在法国设计出的威敖大桥,这两座大桥都被写入《世界名桥史》。2019年3月,法国威敖大桥所在地塔努斯市和云南屏边县签署友好城市协议,将共同开创中法友谊新篇章。

人字桥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的诞生及国家新时代的腾飞等四个历史进程;百年来,它承载过南来北往的列车数十万趟次,运送旅客人员数和货物量以亿计,直到现在,它还依然坚守岗位,日夜运行着;她见证了中国与世界相互联系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如:河口起义、护国起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援越抗法、援越抗美、自卫反击、对外开放、东盟贸易。人字桥承载的荣辱与沧桑,以及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永远是国人宝贵的历史遗产,值得长长回味、久久珍惜。

世界上著名的红色铁桥(112年前建造的魅力铁桥)(34)

山花灿烂

——本文结束。谢谢阅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