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

人人都希望受欢迎,没有人会喜欢被讨厌。

但是,当你在工作生活中感到疲惫的时候,一方面可能是工作和生活本身的负荷;另一方面,有没有可能是你付出了太多的“人际成本”去扮演那个所谓的“情商高手”?

如果你觉得工作性质没有那么累,但是却总是觉得自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自己总是抢着干活,做内卷的第一朵小浪花,难以拒绝别人,不妨看看自己,是不是有讨好型人格?

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1)

01不是人人都有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这个词,本来在心理学界并不存在,更不是人格障碍中的一种。

它本是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所创建的“家庭五种沟通姿态”中的一种;和“原生家庭理论”一起被现在广泛使用着。

像“原生家庭”、“讨好型人格”这样的词汇,都是心理学在人们心中普及的“先驱”。

即便不是心理学专业领域的人士,也可以信手拈来,自如使用。

那么,究竟何为讨好型人格?“我”有没有“讨好型人格”呢?

家庭治疗专家萨提亚女士,把家庭沟通的方式,分为五种:指责型、讨好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而这五种,更为准确地描述,是在家庭沟通中呈现的五种“沟通姿态”。

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2)

关于其中之一的“讨好型”的描述,我们可以概括如下:

萨提亚女士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这部分的沟通模式就是讨好型。

虽然50%的比例很多,但也并非意味着,人人都是“讨好型”。

不妨看看下面六个方面,认领一下属于自己的特征:

(1)在行为方式上,讨好型的人,往往倾向于让步、取悦于人、依赖、道歉、谅解,哀求与乞怜;

(2)在言语上,会有这样表达:“都是我的错”、“我不值得……”、“你喜欢怎么样?”“没事没事”……;

(3)在情感上,很容易同情别人,在意别人的感受胜过在意自己、为了营造和谐氛围,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感受(传达出“我不重要”"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这样的信息)、会满足他人合理或者不合理期待(否定自身“自尊”需要)、总是需要别人的认可;

(4)在心理反应上,容易神经质、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

(5)在躯体症状方面:容易出现消化道不适、胃病、恶心呕吐。

(6)在健康方面:更容易得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疾病。

根据以上六个方面表现,可以看看自己是否符合这些描述。

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3)

毕竟,在人群中有50%,即便发现自己就是这样,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

因为从临床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并不存在一种“讨好型人格”的心理障碍,所以大可不必太担心。

也就是说,如果“讨好型”模式,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困扰,甚至带来了“好人缘”、“好名声”等诸多便利,其实并不需要处理。

不过,如果深受其害,饱受其困扰,那么,建议您继续往下看。

02你和她一样吗?

作为心理咨询师,最常遇见的来访者,往往是使用这种模式的人。

今年,刚上大一的黄小玲(化名),因为疲于处理紧张的寝室关系,来到咨询室。

黄小玲是一个典型的山东姑娘,要强,心地善良。她说:“我在姐妹们眼中,是好寝室长、万能的工具人、不出错的“超人”、也是“最好欺负”的那一个。哪有需要哪儿到,谁有困难,我都能帮忙解决。”

“如果谁和谁有矛盾,我宁愿自己出钱请大家吃饭,或者做点儿什么,只要能够改变这种局面,就好。我就希望,全寝室的人开心。别人都说我,情商高,会处理人际关系……”

“其实,我是害怕寝室气氛非常尴尬,害怕所有的冷场。”黄小玲说。

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4)

说到这里,黄小玲很矛盾地呈现着骄傲和卑微两种状态。

然后,突然,她就哭了……边哭边说:“我真的太累了!而且,她们也都不领情,跟我都不是很亲近,背地里还有时说我风凉话。我也想跟她们那样,彼此打打闹闹、也会吵架、翻脸。我不想再这样了,我还想读研呢!都没有时间好好看书,这样太浪费时间了,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快崩溃了!我觉得我再这样下去,就要抑郁了。”

听了她的描述,真的能感觉到到,她背在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了。

黄小玲让我联想到明星何炅,他由于出了名的情商高,会体恤别人的情绪,愿意帮助人,也被人问到过类似是不是“讨好型”的问题。他的回答非常有力量:“可能是足够自信吧!”

可见,讨好这种模式本身,并不是问题,给人带来了压力和负担,才是问题。

那么,遇到这样的压力和负担的时候,该如何做呢?

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5)

03如何“自救”

说到“自救”,未免有些夸张,知名的心理咨询作家武志红,常常劝告大家:“建议你,做个不好惹的人。”

不过,对于一个习惯于“讨好模式”的人来说,在童年就承担着,同龄人不能体会的“体恤别人情绪”的“超能力”,哪有那么容易,变得“不好惹”。

一旦“不好惹”,第一个跳出来的,一定是内疚、自责,可能对于这个模式下的人来说,更难以承受。

当初,分明就是为了回避“这该死的”内疚、自责,才衍生、进化出的及时发现周围人需要的能力,几乎训练成为本能,哪有那么容易改变?

明明不情愿,却怕承受更难过的情绪(内疚、自责),所以,放弃自己的立场,放低自己的姿态,这就是与自己内心的不一致。

如果想转变,其实说起来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两个字,就是萨提亚的方法:“一致”。

与自己的内心,保持一致。

这听起来很简单,其实做起来,需要很大的转变决心和给自己很多耐心。

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6)

以前面提到的来访者黄小玲为例。

如果自己很忙,很累,与自己内心一致的做法是,不要急于去解决的矛盾,而是先觉察到自己的不适,尝试与自己内心保持高度一致。

这个时候可以说:“我很想学习,我很忙”。

选择更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

而不是害怕冷场,害怕寝室关系紧张,承担很多,本不应该自己承担的“责任”。

在很多婆媳关系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很多媳妇或者婆婆,都觉得自己特别累,明明一直在付出,在为对方着想,对方不仅不能领情,可能还要嫌弃自己。自己的“牺牲”只是白白牺牲;自己的“付出”,也只是应该付出。

其实,仔细觉察自己,就会发现,付出的时候,带着目的,并不那么心甘情愿,这就是对待自己“不一致”的典型。

我是怎么治愈讨好型人格(讨好型人格如何自救)(7)

04接受真相

最后,有一个非常扎心的真相就是:“为你好”“为他人好”,只会带来两样东西,一是痛苦,一是委屈。

因为,这种行为,突破了自己与别人的边界。

对谁而言,都是不舒服的。

甚至,可能是一种柔软而被动的攻击。

长期接受这种“照顾”,无论是“施与受”都不会好过。

所以,如果想要从这种循环中摆脱,你不需要一下就变得“不好惹”。

你反而,要学会“认怂”,学会“与自己内心声音”保持一致,学会承受那些,因为尊重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所带来的尴尬、冷场,接受“真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