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王阳明纪念馆游览图(千里寻迹拜祭先贤)

10月15日,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市委宣传部举行了拜祭王阳明墓仪式,共同凭吊先贤大德。

绍兴王阳明纪念馆游览图(千里寻迹拜祭先贤)(1)

绍兴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城址未变,格局依旧,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曾涌现了王羲之、陆游、秋瑾、徐锡麟、陶成章、鲁迅、蔡元培等名人。王阳明青年时期曾居住于绍兴,晚年更在此讲学授徒长达六年时间。龙场悟道后,王阳明在绍兴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其心学理论,并在去世后安葬于绍兴兰亭鲜虾山。除王阳明墓外,绍兴尚有阳明洞天、建伯府等历史文化遗迹,供世人认识和发现王阳明及其思想。

昨日,“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拜祭王阳明墓。祭拜仪式前,绍兴市委宣传部特地为本次活动撰写祭文,并邀请绍兴市书法家李牧童挥毫成书赠与采访团。

祭文题为《祭王阳明先生文》,共136字,文风古朴庄严、浑然天成。文章不但回顾了王阳明成就三不朽的壮丽一生,更专门提及了采访团到访绍兴祭奠王阳明的情况。其中的字句:“今有黔士,维我嘉宾。千里寻迹,其情殷殷。爰具薄奠,敬祭英灵。”不仅充满了时空的对话感,也体现了两地后人对先贤的崇敬之情。

绍兴王阳明纪念馆游览图(千里寻迹拜祭先贤)(2)

下午3点,在绍兴市阳明小学学生《吾心光明》诗文的诵唱声中,祭拜仪式开始。现场诵读之时,纸上祭文墨迹尚未干透、淡雅的墨香味扑鼻。“谨以此文,作为绍兴、贵阳共祭阳明先生的见证。”绍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俊杰说。

绍兴王阳明纪念馆游览图(千里寻迹拜祭先贤)(3)

绍兴市阳明小学学生诵唱诗文

据何俊杰介绍,绍兴历史文脉绵延,自古名士辈出,有着“文物之邦”的美誉。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正结合本地历史遗存,不遗余力地保护并推广阳明文化。贵阳市“知行之旅·发现阳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绍兴,有助于深化两地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对发掘、传播、推广王阳明及其思想,将发挥巨大推动作用。希望双方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共同探寻绍兴文化和王阳明的内在联系,进而将阳明文化发扬光大。

绍兴市委宣传部、国际王阳明研究院、绍兴各界新闻人士参加本次祭拜仪式。

祭王阳明先生文

嗟惟夫子,旷代之才。

志希贤圣,继往开来。

天资颍异,秉性忠良。

抗疏下狱,贬谪龙场。

履险被谗,沉浮几度。

静心澄虑,一夕顿悟。

内致良知,守此明觉。

弘道在人,尊德问学。

多谋善战,用兵如神。

荡寇戡乱,屡建奇勋。

传道授业,慧超群迷。

成三不朽,为百世师。

伟哉先哲,睿识高风。

八方流布,四海咸宗。

今有黔士,维我嘉宾。

千里寻迹,其情殷殷。

爰具薄奠,敬祭英灵。

尚飨!

张明说阳明

绍兴阳明洞 先生悟玄机

张明(贵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贵州省阳明学学会副秘书长、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

谈起王阳明,必然离不开绍兴的“阳明洞”。王阳明自号“阳明子”、“阳明山人”,世人称“阳明先生”,都源于此洞。

阳明洞位于绍兴会稽山,是绍兴最古老的名胜古迹之一。相传四千多年前的大禹,在平定水患之后,划定九州,他巡游江南,登会稽、探禹穴,在此留有金书玉简。他去世后埋葬会稽山,是为大禹陵。大禹所到的禹穴,后来被民间认为是阳明大神所居,于是成为道教的仙洞,称为“阳明洞天”,列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洞天。

王阳明一生性喜山水,对大禹栖息过的禹穴和道教第十洞天的阳明洞,自然不会轻易放过。王阳明十岁时(1481年)随父迁居绍兴后,理应游览过阳明洞,当他考中进士之后,曾以生病为由辞官回到绍兴,在阳明洞中筑室而居,修炼佛教道义,调养身心。

《王阳明年谱》记载:“遂告病归越,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久之,遂先知。”但从小立下圣人之志的儒家人物,王阳明悟了到佛教无益于世道,于是走出阳明洞,重新回到朝廷,去实现经邦治国的政治抱负。

从阳明洞中走来的王阳明,已经抛弃了佛道修炼自身的无有之学,他决定性地进入儒家的正统道路,这为他后半生建功立业准备了重要基础。将王阳明的阳明洞比为南阳诸葛庐,也许是不会过分的比较。

后来在王阳明的一生中,凡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洞,都以“阳明洞”称之。而位于贵州的“阳明小洞天”,则成为王阳明一生中的关键转折点。

延伸

了解王阳明 首推这本书

一提到王阳明,总是有很多头衔让人炫目。但真正想要了解这名大儒,就必须得从读书开始。与王阳明相关的书籍,如今已经多不胜数。从哪本书开始读,怎么读,这些问题常常让初识王阳明的人感到头疼。对此,浙江省国际阳明学研究中心主任钱明建议,想要了解王阳明,最好先从《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这本书读起。

绍兴王阳明纪念馆游览图(千里寻迹拜祭先贤)(4)

钱明个人有三十年的王阳明遗迹考察经历,不仅是国内知名的阳明学专家,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国际著名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的弟子。冈田武彦作为一名日本阳明学研究者,他近几年来正在随着一本王阳明传记的大卖,而逐渐被国人熟知。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是冈田武彦68岁提笔、93岁完成,花费25年时间的心血之作,也是他为大众能够轻松读懂阳明心学而写作的全面丰富的通俗传记。

钱明担任此书审校,他说,为完成这部作品冈田武彦曾亲访中国八个省区、80多个县市,三次到访贵州修文龙场,行程2万余里。“凡是王阳明走过的地方,恩师都去过,是通过‘体认之学’研究阳明学的表率”。

去年12月13日,吴晓波频道、十点读书等联合评选的“预见2016年我喜爱的10本书”揭晓,这部学界权威的“心学读本”《王阳明大传》获此殊荣。著名传媒人梁文道担任开奖主持人,他在揭晓该奖项时感叹,作为一本学术类的书,《王阳明大传》居然非常地畅销足见该书的含金量。

梁文道引用王阳明的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总结该书,这一语道出王阳明心学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也显示出冈田武彦在此书写作中付出的心血。

此书中,冈田武彦在查阅充足的史料、参考前人和当代学人的研究成果和多次阳明遗迹考察的基础上,从心学发展脉络的角度,张弛有度、夹叙夹议地详述了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及其悟道的心灵轨迹。

大陆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贵州省阳明学学会王晓昕、贵州大学副教授张明,以及采访中遇到的其他专家都一致推荐此书作为本次采访参考用书。

钱明说,作为冈田武彦晚年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其十余次访华,数次寻访王阳明遗迹,所有心得、感悟,绝大多数都写在《王阳明大传》中。“对该书恩师的说法是,‘用自己心在写’。” (许贝贝)

■书中轶事

王阳明巧劝继母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一书中,曾提到过一个传说。王阳明13岁时,母亲郑氏去世,父亲龙山公有一爱妾,在郑氏去世后升为正室。但这位继母却对王阳明不太好,先生心中也一直不快。

一天,王阳明在街上买回一只猫头鹰,藏在继母的被子下。继母回到卧室掀开被子,猫头鹰从中飞出在屋内乱转,还发出阵阵怪声。这把继母给吓坏了,她赶紧打开窗子,把鸟赶了出去。继母寻思,门窗都关好了,棉被又重,鸟咋可能藏到被子里去?越想越觉得害怕。

王阳明此时进屋询问原因,听罢便说:“何不召巫者询之?”

谁知,继母立刻派人找来的巫婆,此前已和王阳明有过约定。巫婆进门就嚷嚷道:“家有怪气。”然后又盯着继母看了一会儿,说:“夫人气色不佳,当有大灾晦矣。”继母将被子中飞出猫头鹰一事告知巫婆。巫婆听后便称要举行仪式,问问神仙。

仪式结束,巫婆又假托王阳明生母的亡灵附体,警告继母说:“汝待我儿无礼。吾诉于天曹,将取汝命。适怪鸟即我所化也。”继母信以为真,认罪忏悔,并表示“再不敢。” 此事过后,继母对王阳明的态度大有好转,不敢再无礼。

虽然这只是传说,但可见阳明先生从小就有过人之处。对阳明先生藏鸟智斗继母的行为,有人认为其过擅用心计。

我认为,被窝藏鸟惩戒继母固然用了些心计,但只是出自一个13岁孩子的调皮。此事表面看似有悖先祖的向善向孝之行,但其动机实是在于劝诫继母向善。(胡光胤 修文县史志办

●记者走笔

世间之事 唯心不易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浙江绍兴兰亭旁一座古墓下,沉睡着一个用心人——王阳明。祭拜之前,必须经过一处刻有“此心光明”的入口。

后世皆知,阳明先生一生诸多传奇——文是心学集大成者,武善以少胜多,不仅精通儒道佛,还在举手投足间平定了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

“此心光明”除了是王阳明的遗言,也是他这一生的写照。从小的倔强,让他在读书之外,还学了调兵遣将之能,成就了他文武双全的功绩。王阳明说,“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于是,从小便立志成为圣贤的他,开启了光明之心的旅程。

不放弃孝道,让阳明先生从佛与道之间脱身。“格”了三天竹子,让他怀疑“格物致知”。仗义执言,虽然丢官被贬,遭人追杀,但他终究没有从此避世,而是设计摆脱杀手后,从容前往修文龙场上任。在当时龙场那个时时刻刻都面临生命危险的地方,他却悟道而出,从此走上了圣贤之路。

“心学”,可以理解为心的学问。

“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人人皆可成圣,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正如王阳明在少年时代的宏志:“要做第一等事”一样,难道不是用心去做,便能成的事么? (赵越洋)

本报特派报道小组 张可 申欣 路榕 黄震 赵越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