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基层治理提升工作的建议(瞭望青海达日县)

用力夯实治理根基、用力增进民生福祉、用力提升治理成效、用力激活治理活力、用力提高治理能力,达日县通过“五用力”推动基层治理提档升级

通过采取点穴式抽查、交叉式互查、专项督查等方式,第一时间解决各类作风问题

文 | 中共青海省达日县委书记 牛得海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近年来,随着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基层治理中各种新旧矛盾相互交织,转变治理思维,完善方法举措,提升治理能力,必须在“五坚持、五用力”上下功夫,为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运城市基层治理提升工作的建议(瞭望青海达日县)(1)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境内的黄河

用力夯实治理根基

坚持党建引领,用力夯实治理根基。加强对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级配套组织的领导,提升“四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提升政治领导力。严格落实学习“第一议题”制度,学懂弄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创新活动载体,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等党内制度,强化基层党员坚强党性。

提升思想引领力。建好用好果洛和平解放纪念碑、建政纪念碑等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筑牢全民理想信念。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让每一位牧民党员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干什么事。

提升群众组织力。打造“573”型基层党组织、“八型”领导班子和“九型”党支部,发挥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战斗堡垒作用。靶向基层社会治理薄弱点、空白区,健全村“两委”班子和牧民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经常开展入户走访。

提升社会号召力。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执行党务、村务、财务决策公开制度,畅通群众表达意愿、参与决策、监督基层党组织和村干部的渠道。

用力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人民至上,用力增进民生福祉。聚焦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三项”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全天候服务。严格执行村“两委”干部轮流坐班制,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事务代办制等制度,提高服务效能。紧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面抓好“54321”防返贫动态监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方位服务。严格执行县级领导联村、乡镇党委包村制度,以联建、协建、帮建、促建等形式推动村级阵地不断延伸,打造集人员办公、便民服务、党群活动、司法调解、文化宣传为一体的组织共享阵地,全方位提供好服务。

全链条服务。全面完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向群众公开政务服务清单,实行“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深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购买社会服务,让专业化服务惠及牧区群众。组建党员服务先锋队,开展政策宣讲、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清四乱”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力。

用力提升治理成效

坚持多措并举,用力提升治理成效。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将移风易俗、控辍保学、环境整治、社会治安等纳入其中,形成自觉行动。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将党建和治理并入“一张网”,选优配强牧长队伍,构建以基层党支部为引领,以“达日牧长制”为主导,以解决民生实事为载体的基层治理体系。

法治为纲强化基层治理保障。通过法律宣讲、以案释法课堂、法治文化巡演等活动,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建立县、乡、村(社区)、行业三级联动四级联调组织网络,进一步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法律维权服务网络。深化“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推动“一网通办”,用小程序办好大民生。

德治为先培树基层治理新风。注重典型选树,积极选树基层“道德榜样”“最美达日人”,注重发掘和表彰“优秀共产党员”“五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培育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结合“牧区冬日七送”活动,将文艺演出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慰问走访结合起来,丰富牧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用力激活治理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用力激活治理活力。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治理手段,提升“牧长制”管理服务水平,推进牧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学划分网格。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依据所辖范围、人口、治安状况、公共基础条件等情况,科学合理划分265个牧业片区,将全县村、社、学校、社区、扶贫联社全部纳入片区管理,构建“县、乡、村、社、片区”五级牧长管理机制。

建强牧长队伍。整合草管员、林管员、人民调解员、村医、寺院民管会等社会基层力量,聘用基层牧长431名,实行“一年一聘”制,并将基层牧长纳入各村后备干部储备库,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牧长管理队伍。完善基层牧长走访、排查、化解、上报、反馈工作制度,实现片区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

打造综治中心。建立综治中心、应急管理中心、大数据管理中心,将党建、公安、司法、民政、计生、扶贫、社保、教育、生态环境等各方面信息数据录入数据库,不断提高牧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标准化、现代化、系统化、智能化。

用力提高治理能力

坚持转实作风,用力提高治理能力。始终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加强作风建设,破解“慵、懒、散、推、拖、怕、贪、绕、乱、漂”作风顽疾。

抓好作风整治。采取点穴式抽查、交叉式互查、专项督查等方式,第一时间解决各类作风问题。创新实施“乡呼县应”工程,乡镇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通过县级平台“吹哨”,相关业务部门“应哨”,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深化“清风达日”。及时传达党中央和省委州委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作风纪律专项检查,及时发送廉政短信做好提示提醒。通过巡视巡察发现问题、通报典型案例等形式,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深入实施“32133”培训计划,即每年至少完成党政干部300人、专业技术人员200人、乡土人才100人,三年累计完成3000人次;以集中培训、网络教学、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能力。

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落实干部请销假等制度,对干部外出请销假审批报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会风会纪、工作落实等方面从严管理,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