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林麝的注意事项(林草科普跑酷高手)

养林麝的注意事项(林草科普跑酷高手)(1)

图片来源:网络

它们长相可爱,像鹿又像袋鼠;它们能轻快敏捷地行走在险峻的悬崖峭壁之上;它们能平地跃起2米多,站立于树枝上;它们分泌的麝香,与龙涎香、海狸香、灵猫香齐名,是四大天然动物香料之一;它们是号称“跑酷高手”的秦岭山间精灵——林麝。

  林麝又名香獐,是麝科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动物。一只成年林麝体重5千克—10千克,体长60厘米—80厘米,肩高约47厘米。它们四肢细长,后肢长于前肢;体毛粗硬呈橄榄褐色,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

  林麝多出没于海拔2400米—3800米高寒山区,在同一地区随季节的变化而选择其栖息环境——天气热时在山顶,寒冷时下山,有“七上八下九归槽”之说。即,七月份在山顶,八月份居于山腰,九月回到河谷地带。这说明林麝既有较固定的生活领域,又有季节性的垂直迁徙习性。

  林麝胆怯,独居,不成群,行动循熟路。它们活动、觅食、休息、排泄都有固定的路线和地点,若不受惊扰,不会轻易变动栖息地。它们会将尾脂腺的分泌物擦在树桩、小树枝上,从而识别自己的活动区域。它们嗅觉特别发达,听觉和视觉敏锐,遇有异样声响,即迅速逃遁。然而,不久又会回到原处,故猎人中流传着林麝“舍命不舍山”的俗语。林麝在黎明和夜间活动多,白天一般静卧休息。它们几乎没有抵御任何肉食动物攻击的能力,较小的豹猫和黄鼠狼都可能伤害仔麝甚至成年麝。

  林麝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药用和科研价值。雄麝香囊分泌的麝香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属于国家战略储备物资,每克收购价超过了黄金,有“软黄金”之称。麝香的价格超过了黄金,这也给野生林麝的生存带来了巨大挑战。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人类的乱捕滥猎,全国野生林麝数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250万只,锐减到20世纪末的不足10万只,资源已近枯竭。2001年的陕西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显示,全省野生林麝数量在4000到600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区。

  科学的人工繁育是保护濒危麝类及可持续利用麝香资源的有效方式。据统计,每只雄麝每年可取麝香15克至20克,养1只雄麝相当于每年保护3只至4只野生麝。因此,人工养麝是保护野生麝资源的有效途径,人工养麝活体取香是天然麝香可持续利用的根本之路。

  2002年,国家将麝类列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十五大优先保护拯救物种之一,以工程措施促进麝类野生种群的恢复和发展。在此背景下,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成立了林麝保育创新技术研究中心,由王艳担任团队负责人,开启了林麝优质种源保护与选育、野外种群资源恢复、麝香产量与品质提升等项目的探索之路。

  2015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联合凤县人民政府和凤县逢春济民可信科技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了宝鸡市林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以林麝保种育种、麝香产品研发、科技示范等为特色的专家工作站。经过4年多的发展,凤县林麝养殖规模达1.2万余只,为全国之首,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林麝之乡”的称号。

  人工繁育并适度反哺野外,为林麝野生种群的复壮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王艳和她的团队又接过了世界首次林麝野化放归的科学重任,开始制定方案、选麝运麝、野化训练……

  2017年6月,在位于宁陕县境内的宁东林业局响潭沟内,13只人工繁育的林麝被放归野外,奔向大秦岭。这次野化放归的科学试验被誉为“世界拯救复壮林麝野生种群、促进基因交流的新探索、新尝试”,对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同时,此次放归是继2007年世界首次朱鹮在宁陕异地野化放飞后的又一次异地野化放归活动,不仅对复壮林麝野外种群、促进秦岭地区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产生良好效果,而且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事业中来,提高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形成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关爱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

  2018年6月,宁陕自然保护区内的红外相机,首次捕捉到佩戴GPS项圈的野化放归林麝携带幼麝的温馨照片,表明放归林麝已成功越冬并哺育后代,成为2018年度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大事件之一。

  林麝野生种群保护的研究还在继续。愿每一只林麝都能在山间自由奔跑!(作者 张梅 编辑 王强)

养林麝的注意事项(林草科普跑酷高手)(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