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泣的蒙娜丽莎(没有微笑的蒙娜丽莎)
最近在重读都筑响一的《圈外编辑》,作者在书里提到,作品只要加上“现代”两个字,突然就会变成不怎么像样的东西。“现代艺术”“现代音乐”“现代文学”,明明用“艺术”“音乐”“文学”称呼就好,一加上“现代”两个字立刻就显得有点难懂,仿佛难解的事物就是比较高级的。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好像都喜欢给熟悉的东西,加上一些陌生感的点缀,让他显得超乎寻常,似乎这样就变的高级一些。
熟悉平淡的生活,总会显得有些枯燥无趣,我们爱去关注那些超出我们生活范围的东西,不管它是不是有意思,不在乎这些是不是都只是别人的观点,别人的喜好。
初中毕业以后,我选择了学习绘画专业,在这之前、我对绘画并不熟悉,也没有参与过专业的绘画学习,更谈不上兴趣。上了高中以后,开始接受正规的绘画培训,了解了一些著名的画家,达芬奇是我最早接触的画家之一,还记得当时拿着同学的智能手机,在百度搜索着达芬奇的事迹,觉得好厉害,他好像什么都懂,科学、建筑、雕塑、绘画没有他不知道的,我非常喜欢他的素描画,觉得画的真好,是那种轻松又自信的好。
达芬奇最著名的画是挂在卢浮宫的《蒙娜丽莎》,当时老师都会和我们介绍这幅画如何的好,大家也都爱去谈论他成熟的绘画技巧,神秘的微笑和作品背后的故事。但对于刚学绘画的我来说,除了觉得他画的很写实外、实在看不出好在哪里,也看不出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我从小性格内向、有不同的观点是不敢轻易说出来的,况且当时我还是一个刚开始学画的毛头小子,对自己的想法也是怀疑的,会不会是自己道行太浅、眼界太窄,看不懂大师的画呢?
上了大学以后我开始学习设计,受过专业的美术训练以后,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审美取向,我开始了解杜尚、高更、塞尚、伦勃朗、米开朗基罗这些艺术家,我也非常喜欢这些艺术家。但始终没有看懂蒙娜丽莎,在与蒙娜丽莎的较劲中,我也慢慢的放弃了要去看懂的执念。
最近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又出现在了新闻里,起因是有人在《蒙娜丽莎》画作上涂抹蛋糕,但其实是涂抹在了防护玻璃罩上。
杜尚说过:作品的著名程度,取决于被谈论的次数。这句话现在可能要改成,作品的著名程度,取决于被转发的次数。这一次的抹蛋糕事件无疑又让这幅画更加出名了。
到现在我也没能喜欢上这幅画,也没能看到大家看到的东西,但这幅画对我来说挺重要的,她一直都在提醒我,要对她脸上的微笑时刻保持警惕,要对自己不懂、不了解的东西保持警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