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6月29日上午11点,革命烈士瞿秋白独女、100岁高龄的瞿独伊正式被授予党内至高荣誉“七一勋章”。此时,距离她被提名为“七一勋章”建议人选,仅仅过去了一个月。

()(1)

瞿独伊

瞿独伊获奖时的介绍词如下:

“瞿独伊,浙江萧山人,1946年8月入党。她是赓续红色基因的革命先烈后代,1941年被捕入狱,面对敌人威逼利诱,绝不屈服。

开国大典上,她用俄语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讲话,作为我国第一批驻外记者赴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其间多次担任周总理和中国访苏代表团的翻译。

瞿独伊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

这段163字的介绍词,是对瞿独伊一生的最好的总结,也是对她革命生涯的最大肯定。

相比荣誉,一生淡泊名利的瞿独伊更在乎的是:自己是否对得起“瞿秋白女儿”这个称呼。

()(2)

瞿秋白、瞿独伊与杨之华一家

瞿独伊如她的名字一样,是“独一”,她是瞿秋白和妻子杨之华唯一的孩子。她和母亲是革命烈士瞿秋白的“最爱”,可她却并不是父亲瞿秋白的亲生女儿:她3岁那年,母亲嫁给了瞿秋白,她于是也成了瞿秋白的女儿。

从她记事起,她的父亲便是瞿秋白,所以,她一度以为自己就是瞿秋白的亲生女儿。她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还因为他父亲给她的爱,远超过亲生父亲对她的爱。

她对父亲的印象好极了,她一直以自己的父亲是瞿秋白而自豪。在她的眼里,父亲英俊潇洒、善解人意,他会写诗文、擅长绘画,最重要的是,他经常陪她玩儿,她还总在她受到挫折的时候鼓励她。

瞿独伊的记忆里: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和父亲、母亲在苏联的日子。

()(3)

瞿秋白与杨之华

1928年,年7岁的她曾跟着父母一起到了苏联,在这里,她曾和父母有过短暂的团聚。当时,她的父母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这对革命夫妻在努力寻求真正的救国救民之路。

瞿独伊的印象里,父母总是很忙,但他们无论多忙,也都会抽时间陪她玩耍。父亲瞿秋白还总是把自己扮成小孩和她玩儿,这是瞿独伊最欢喜的了,可惜,因为革命的缘故,他装成小孩陪她打闹的时间并不多。

瞿秋白一直努力想在革命的同时兼顾家庭,所以,每次在外忙碌时,只要空下来,他就会给妻子写信,女儿读书识字后,他又开始和女儿通信。

瞿秋白在和妻子的每一封信里,都会提及他心爱的女儿独伊,在一封写自1929年的《瞿秋白给杨之华》的信里,他这样提及女儿道:

“之华,独伊如此地和我亲热了,我心上极其欢喜,我欢喜她,想着她的有趣齐整的笑容,这是你制造出来的啊!之华,我每天总是梦着你或是独伊……”

()(4)

瞿独伊与母亲在苏联

这些信件里的字句,瞿独伊曾在父亲牺牲后亲自抄写过,而那张父亲写给她的明信片,她则一直保留着,这张明信片上的字字句句,都成了后来她遇到磨难时激励她坚持下去的力量:

“好独伊,亲独伊!小小的蓓蕾含孕着几多生命,陈旧的死灰几乎不掩没光明。看那沙场的血花灿烂,经过风暴之后的再生,谁道是无意中的赤化?却是赤爱的新的结晶。”

父亲牺牲那年,瞿独伊年仅14岁。她一直觉得:自己在看到父亲牺牲的消息那一刻,瞬间长大了。

父亲牺牲后,她一直铭记着父亲留给她的话,尤其是父亲在明信片背面写给她的鼓励和嘱托,父亲的这些字句时刻提醒她:任何糟糕的情况下,都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希望是无处不在的啊!希望在最微小的蓓蕾里,在死灰里,在沙场的血花里……

()(5)

瞿独伊与丈夫李何

正是因为有了父亲的鼓励和爱,瞿独伊才能一次次走出磨难。

1941年,瞿独伊在最美好的年月被和母亲一起投进了监狱。监狱的环境十分恶劣,被关押的他们都看不到一丝希望,可同父亲一样,她竟在这种境况下坚持同敌人斗争。

四年牢狱之灾里,瞿独伊和母亲都没有倒下。瞿独伊甚至在监狱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蜕变,出狱时,在监狱里不断学习、历练的她,已由一个青涩少女,成长成了一个和父亲、母亲一样的坚定革命者。

()(6)

左一为青年瞿独伊

也正是在监狱中,她通过母亲知道了很多与父亲有关的故事,如他带病坚持革命、他在受冤屈时忍辱前进、他在敌人刺刀下从容不迫等等。

父亲的刚强一直勉励着狱中的她……

在瞿独伊眼里,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代替父亲,她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认为呢!若非如此,34岁守寡的母亲,又何以会终生不再嫁呢!

人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瞿独伊算是悟明白了,她明白:人上人,不是多富贵,而是成为品行等等都高尚的人。而要去向“人上人”,非得懂得“如何吃苦”。

而这个“如何吃苦”,瞿独伊也是通过父亲的故事悟明白的。

()(7)

瞿秋白

瞿独伊曾在祭祀父亲时说过:“只要我还活着,您(父亲)就也还活着!”瞿独伊和母亲都认为:人的死亡有两次,一次是肉体的消亡,另一次是记忆的消亡。所以,只要她们还活着,父亲也就还“活着”。

很多人甚至认为,瞿独伊能活到百岁高龄,其背后,也和父亲有关:她想让父亲,多“活”久一点。

出狱后回国的瞿独伊一直在设法为国家做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她临危受命前往苏联莫斯科建立新华社记者站,这等于是拓荒,拓荒就一定是苦差。但接到这个任务后,瞿独伊想都没想便接下了。

正是在苏联建记者站期间,她和父亲一样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工作。有时,为了赶进度,即便发着高烧,她也要坚持把事情做完。

()(8)

工作中的瞿独伊(前排第四)

后来,父亲被冤“曾叛变”时,瞿独伊竭尽所能为父亲平反,她甚至为了证明父亲清白千方百计找到了昔日杀害父亲的刽子手,并从他那里拿到了父亲“未曾叛变”的佐证。

父亲被平反那天,瞿独伊高兴极了,当晚,她才终于睡了父亲蒙冤后的第一个安稳觉。梦里,她再次见到了父亲,那晚,她的泪水湿了枕巾……

瞿独伊喜欢别人称呼她为“瞿秋白女儿”,她尤其喜欢和别人谈论父亲的故事,每次向人说起她的烈士父亲,她的眼里总闪着光。谈到他们一家人快乐玩耍的种种时,她总忍不住哽咽。

如今的瞿独伊已经100岁了,她出行经常需要轮椅,她老了,可越老,她却也越想念父亲,现在的她翻看父亲照片的次数比以前更频繁了,近段翻看父亲照片时,她总喃喃道:“你还是年轻时候的样子,独伊却老了,哎!”

()(9)

听到这话的人都知道,她在担心:若当真她去另一个世界再见父亲了,父亲是否还能认得她。

人都说,对于自己挚爱的人,我们做多少都会觉得“不够”,甚至会在尽了全力后依旧觉得“亏欠”,所以:爱,多少等于亏欠感。

瞿独伊的父亲生前总觉得自己爱妻子和女儿不够多,临死时,他写下的《偶感》里那句“已忍伶俜十年事”,便暗藏他对妻子和女儿的不舍和愧疚。

瞿秋白对女儿倾尽所有地给予父爱后,觉出亏欠,而瞿独伊对父亲又何尝不是“倾尽所能”后依旧觉得“亏欠”呢!

好在,今天的“七一勋章”已经再次证明了瞿独伊的优秀,作为瞿秋白的独女,世人都已确信:她无愧为“瞿秋白烈士的女儿”!

()(10)

瞿独伊(左一)

附注:本文成于瞿独伊先生被授予“七一勋章”当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